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4.一輕質細繩一端系一質量為m=$\frac{1}{20}$kg的小球A,另一端掛在光滑水平軸O上,O到小球的距離為=0.1m,小球跟水平面接觸,但無相互作用,在球的左側固定一個光滑的斜面,如圖所示,水平距離s為1m,水平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5.現(xiàn)有一小滑塊B,質量也為m,從斜面上滑下,與小球碰撞時交換速度(即B靜止,A獲得B碰撞前的速度).若不計空氣阻力,并將滑塊和小球都視為質點,g取10m/s2,試問:
(1)若滑塊B從h=5m處滑下,求滑塊B與小球碰后瞬間繩子對小球的拉力.
(2)若滑塊B從斜面某一高度h處滑下與小球碰撞后,使小球恰好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求此高度h.

分析 (1)由動能定理求出B與A碰撞前的瞬時速度,然后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繩子的拉力.
(2)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A恰好在豎直面內做圓周運動的速度,然后由動能定理求出高度.

解答 解:(1)B從靜止到與A碰撞前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
mgh-μmgs=$\frac{1}{2}$mv2-0,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v=$\sqrt{95}$m/s,
由題意可知,兩球碰撞后交換速度,則碰撞后A的速度v=$\sqrt{95}$m/s,
對A,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mg=m$\frac{{v}^{2}}{L}$,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F=48N;
(2)小球恰好做圓周運動,在最高點,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mg=m$\frac{{v}^{2}}{L}$,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v=1m/s,
A從最低點到最高點過程,由動能定理得:
-mg•2L=$\frac{1}{2}$mv2-$\frac{1}{2}$mv02,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v0=$\sqrt{5}$m/s,
A、B碰撞過程交換速度,B與A碰撞前B的速度為:v0=$\sqrt{5}$m/s,
B從靜止到與A碰撞前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
mgh-μmgs=$\frac{1}{2}$mv02-0,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h=0.5m;
答:(1)若滑塊B從h=5m處滑下,滑塊B與小球碰后瞬間繩子對小球的拉力為48N.
(2)若滑塊B從斜面某一高度h處滑下與小球碰撞后,使小球恰好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此高度h為0.5m.

點評 本題考查了求拉力、高度問題,分析清楚物體運動過程,應用動能定理、動量守恒定律、牛頓第二定律即可正確解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如圖,傾角為θ的斜面上一物體,豎直向上的恒力F通過滑輪把物體拉著沿斜面向上移動了S的位移,則此過程拉了F做功W=FS+FSsi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小明要粗略測量噴水槍噴出的水流的初速度,他把噴水槍放在水平桌面上,槍口恰在桌邊緣處,向外噴水.記下水流落地的位置,再測出落地點距桌面邊緣的水平距離s=90 cm和桌面的高度h=80 cm.試由小明測量的數(shù)據(jù)計算出噴水槍噴出水流的初速度.(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一質量為m的物塊能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勻速下滑,若此時對物塊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恒力F,則物塊(  )
A.加速下滑B.仍沿斜面勻速下滑
C.沿斜面減速下降D.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如圖所示,輕質彈簧秤的上端用手捏住不動,彈簧秤的下端懸掛一個小鐵塊,在電梯運行時,乘客發(fā)現(xiàn)彈簧秤的讀數(shù)比電梯靜止時大了,這一現(xiàn)象表明( 。
A.電梯一定是在下降B.電梯可能是在上升
C.電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向上D.乘客一定處在超重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已知下列各組數(shù)據(jù)和引力常量G,能計算出地球質量的是( 。
A.地球繞太陽運行的周期及地球離太陽的距離
B.月球繞地球運行的周期及月球離地球的距離
C.人造衛(wèi)星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角速度和運行周期
D.若不考慮地球自轉,已知地球的半徑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許多物理學家的科學研究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以下關于物理學家所作科學貢獻符合史實的是(  )
A.伽利略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B.卡文迪許用扭稱實驗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
C.安培通過油滴實驗測定了元電荷的數(shù)值
D.奧斯特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點電荷相互作用的定量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如圖所示,半徑為R的光滑圓環(huán)豎直放置,環(huán)上套有質量分別為m和2m的小球A和B,A、B之間用一長為$\sqrt{2}$R的輕桿相連.開始時A在圓環(huán)的最高點,現(xiàn)將A、B靜止釋放,則( 。
A.B球從開始運動至到達圓環(huán)最低點的過程中,桿對B球所做的總功為零
B.A球運動到圓環(huán)的最低點時,速度為零
C.在A、B運動的過程中,A、B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D.B球可以運動到圓環(huán)的最高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如圖1所示為“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砂和砂桶的總質量為m,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為M.實驗中用砂和砂桶總重力的大小作為細線對小車拉力的大。

(1)實驗中,為了使細線對小車的拉力等于小車所受的合外力,先調節(jié)長木板一端滑輪的高度,使細線與長木板平行.接下來還需要進行的一項操作是C
A.將長木板水平放置,讓小車連著已經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給打點計時器通電,調節(jié)m的大小,使小車在砂和砂桶的牽引下運動,從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B.將長木板水平放置,撤去紙帶以及砂和砂桶,輕推小車,觀察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C.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適當?shù)母叨,讓小車連著已經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撤去砂和砂桶,給打點計時器通電,輕推小車,從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D.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適當?shù)母叨,將砂桶掛上,撤去紙帶,輕推小車,觀察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2)實驗中要進行質量m和M的選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組是C
A.M=200g,m=10g、15g、20g、25g、30g、40g
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10g、15g、20g、25g、30g、40g
D.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3)如圖2是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A、B、C、D、E、F、G為7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量出相鄰的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SAB=4.22cm、SBC=4.65cm、SCD=5.08cm、SDE=5.49cm、SEF=5.91cm、SFG=6.34cm.已知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Hz,則B點的速度為0.44m/s,小車的加速度a=0.42m/s2 (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