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圖1所示為“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裝置,所用器材及裝配方法見圖.小車連接著紙帶,紙帶可由接在50HZ交流電源上的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打出點跡.研究對象是小車,小車(含小車上放的砝碼)的質(zhì)量為m1,小桶(含桶內(nèi)放的砝碼)的質(zhì)量為m2

(1)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每次改變小車質(zhì)量時,應重新平衡摩擦力
B.實驗時應先釋放小車后接通電源
C.在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用圖象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關系時,為了便于分析,應作a-$\frac{1}{{m}_{1}}$圖象
D.本實驗m2應遠大于m1
(2)如圖2所示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紙帶中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已標出,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點沒有畫出.由此可求得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0.60m/s2.(結(jié)果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
(3)實驗時,某實驗小組由于疏忽,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只是把長木板放于水平桌面上便進行實驗,他測量得到的a-F圖象可能是圖3中的圖線丙.(選填“甲”.“乙”.“丙”)

分析 (1)實驗時需要提前做的工作有兩個:①平衡摩擦力,且每次改變小車質(zhì)量時,不用重新平衡摩擦力,因為f=mgsinθ=μmgcosθ,m約掉了.②讓小車的質(zhì)量M遠遠大于小桶(及砝碼)的質(zhì)量m;
(2)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3)如果沒有平衡摩擦力的話,就會出現(xiàn)當有拉力時,物體不動的情況.

解答 解:(1)A、平衡摩擦力,假設木板傾角為θ,則有:f=mgsinθ=μmgcosθ,m約掉了,每次改變小車質(zhì)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錯誤.
B、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故B錯誤.
C、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m1a,則:a=$\frac{1}{{m}_{1}}$F,當F一定時,a與$\frac{1}{{m}_{1}}$成正比,因此需要作出a-$\frac{1}{{m}_{1}}$圖象,故C正確.
D、讓小車的質(zhì)量m1遠遠大于小桶(及砝碼)的質(zhì)量m2,因為:際上繩子的拉力F=m1a=$\frac{{m}_{1}{m}_{2}g}{{m}_{1}+{m}_{2}}$=$\frac{{m}_{2}g}{1+\frac{{m}_{1}}{{m}_{2}}}$,只有當m2<<m1時,F(xiàn)≈m2g,故D錯誤.故選C.
(2)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點沒有畫出,則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02×5=0.1s,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x=at2可知,加速度為:a=$\frac{DE-AB+EF-BC+FG-CD}{9{t}^{2}}$=$\frac{0.0340-0.0160+0.0400-0.0220+0.0460-0.0280}{9×0.{1}^{2}}$≈0.60m/s2
(3)實驗時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則小車受到的合力小于砝碼與砝碼盤的重力,a-F圖象在F軸上有截距,由圖3所示圖象可知,圖象應為丙所示圖線.
故答案為:(1)C;(2)0.60;(3)丙.

點評 會根據(jù)實驗原理分析分析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和讓小車的質(zhì)量M遠遠大于小桶(及砝碼)的質(zhì)量m,且會根據(jù)原理分析實驗誤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關于重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重力的方向不一定豎直向下
B.重力就是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C.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D.同一個物體在赤道和北極所受重力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一個物體受到兩個共點力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別為6N和8N,夾角為90°,其合力大小為( 。
A.2 NB.10 NC.14 ND.48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在水平固定的長木板上,用物體A、B分別探究了加速度隨著合外力的變化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打點計時器、紙帶圖中未畫出).實驗過程中用不同的重物P分別掛在光滑的輕質(zhì)動滑輪上,使平行于長木板的不可伸長的細線(中間連結(jié)有一輕質(zhì)細彈簧)分別拉動長木板上的物塊由靜止開始加速運動(紙帶與打點計時器之間阻力及空氣阻力可忽略),實驗后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得到了物塊A、B的加速度a與輕質(zhì)彈簧秤的伸長量x的關系圖象分別如圖(2)中的A、B所示(g已知),

(1)(多選題)由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
A.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未達到平衡物塊所受摩擦力的目的
B.實驗中重物P的質(zhì)量應遠小于物塊的質(zhì)量
C.若在實驗中長木板是水平的,圖(2)中又知道了圖象的截距,就能求解出物體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D.試驗中,應該先釋放重物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2)某同學仔細分析了圖(2)中兩條線不重合的原因,得出結(jié)論:兩個物體的質(zhì)量不等,且mA小于 m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兩物體與木板之間動摩擦因數(shù)?A大于 ?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所示,與水平地面夾角為銳角的下面低端A向上有三個等間距點B、C和D,即AB=BC=CD.小滑塊P以初速v從A出發(fā),沿斜面向上運動.先設置斜面與滑塊間處處無摩擦,則滑塊到達D位置剛好停下,而后下滑.若設置斜面 AB部分與滑塊間有處處相同的摩擦,其余部位與滑塊間仍無摩擦,則滑塊上行到C位置剛好停下,而后下滑.滑塊下滑到B位置時速度以及回到 A端時速度大小分別為( 。
A.$\frac{v}{2}$、$\frac{\sqrt{3}v}{3}$B.$\frac{\sqrt{3}v}{3}$、$\frac{\sqrt{3}v}{3}$C.$\frac{v}{2}$、$\frac{\sqrt{3}v}{2}$D.$\frac{v}{2}$、$\frac{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中,使用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

(1)在下列測量工具中,本次實驗需要用的測量儀器有BD.(選填測量儀器前的字母)
A.游標卡尺B.刻度尺C.秒表D.天平
(2)實驗中,為了可以將細線對小車的拉力看成是小車所受的合外力,某同學先調(diào)節(jié)長木板一端滑輪的高度,使細線與長木板平行.接下來還需要進行的一項必須且正確的操作是B.(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將長木板水平放置,讓小車連著已經(jīng)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給打點計時器通電,調(diào)節(jié)砂和砂桶的總質(zhì)量的大小,使小車在砂和砂桶的牽引下運動,從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B.將長木板的右端墊起適當?shù)母叨龋屝≤囘B著已經(jīng)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撤去砂和砂桶,給打點計時器通電,輕推一下小車,從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C.將長木板的右端墊起適當?shù)母叨龋啡ゼ垘б约吧昂蜕巴,輕推一下小車,觀察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3)某同學在做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驗證小車的加速度與其合外力成正比的實驗時,根據(jù)測得的數(shù)據(jù)作出如圖2所示的a-F圖線,所得的圖線既不過原點,又不是直線,原因可能是AD.(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木板右端所墊物體較低,使得木板的傾角偏小
B.木板右端所墊物體較高,使得木板的傾角偏大
C.小車質(zhì)量遠大于砂和砂桶的質(zhì)量
D.砂和砂桶的質(zhì)量不滿足遠小于小車質(zhì)量
(4)在某次利用上述已調(diào)整好的裝置進行實驗中,保持砂和砂桶的總質(zhì)量不變,改變小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m,并測出小車中不同砝碼質(zhì)量時所對應的加速度a,以m為橫坐標,$\frac{1}{a}$為縱坐標,在坐標紙上作出如圖3所示的$\frac{1}{a}$-m圖象,實驗結(jié)果驗證了牛頓第二定律.如果圖線的斜率為k,截距為b,則小車的質(zhì)量為$\frac{k}$,小車受到的拉力大小為$\frac{1}{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牛頓第二定律.
(1)某同學通過實驗得到如圖乙所示的a-F圖象,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2)某同學得到如圖丙所示的紙帶.已知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 A、B、C、D、E、F、G是紙帶上7個連續(xù)的點.△x=xDG-xAD=1.80cm,由此可算出小車的加速度a=5.00m/s2(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0.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中,某同學使用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請根據(jù)實驗思路回答下列問題:

(1)通過實驗得到如圖乙所示的a-F圖象,造成這一結(jié)果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時木板與水平桌面的夾角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2)該同學得到如圖丙所示的紙帶.已知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A、B、C、D、E、F、G是紙帶上7個計數(shù)點,兩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由此可算出運動過程中小車的加速度為0.20m/s2.(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關于這套實驗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C
A.用該套實驗裝置驗證牛頓第二定律時,實驗中除了必須墊高長木板以平衡摩擦力外,還必須保證小沙桶質(zhì)量遠小于滑塊質(zhì)量
B.用該套實驗裝置驗證牛頓第二定律,若該同學能找到用以測量細線張力的力傳感器,實驗中不必保證小沙桶質(zhì)量遠小于滑塊質(zhì)量,但仍然必須墊高長木板以平衡摩擦力
C.用該套實驗裝置可以以滑塊為研究對象驗證動能定理,實驗中必須墊高長木板以平衡摩擦力,同時必須滿足小沙桶質(zhì)量遠小于滑塊質(zhì)量
D.用該套實驗裝置可以以滑塊與小砂桶組成的系統(tǒng)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中除了必須墊高木板以平衡摩擦力,同時必須保證小沙桶質(zhì)量遠小于滑塊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的實驗情況如圖1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jié)點,OB和OC為細繩.圖2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
(1)圖2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
(2)在實驗中,如果將細繩也換成橡皮筋,那么實驗結(jié)果是否會發(fā)生變化?
答:不變.(選填“變”或“不變”)
(3)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B.
A.理想實驗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變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