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對科學家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論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奧斯特在實驗中觀察到通電導線下方磁針的轉動,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
B.安培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磁場對電流有作用力,此力的方向與磁場方向垂直
C.法拉第通過實驗得出,“磁生電”是一種在運動或變化的過程中才能出現(xiàn)的效應
D.楞次在分析實驗事實后提出,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總是與引起感應電流的原磁場方向相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南通市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調研測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
A.液體表面張力的方向與液面垂直并指向液體內部
B.由水的摩爾質量和水分子的質量,可以求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
C.布朗運動表明分子越小,分子運動越劇烈
D.分子間的作用力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湖北省七市(州)高三下學期3月聯(lián)合調研理科綜合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的第一象限有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為B;第二象限有沿x軸正方向的大小可調的勻強電場,其電場強度的大小可取從0到Em之間的任意數(shù)值,當電場強度的大小為Em時,一帶正電的粒子從x軸負半軸上的P(-0.08m,0)點,以初速度v0=3×l04m/s沿y軸正方向射入勻強電場,經過y軸上的Q(0,0. 12m)點后恰好垂直打到x軸正半軸上,帶電粒子的比荷為×l09C/kg,不計帶電粒子所受重力,只考慮帶電粒子第一次進入磁場的情況,求:
(1)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的最大值Em的大。
(2)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的大。
(3)若帶電粒子每次均從M(-0.08m,0.12m)點,以相同初速度vo沿y軸正方向射出,改變電場強度的大小,求帶電粒子經過x軸正半軸的位置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廣東省深圳市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調研考試理綜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是 (填正確答案標號,選對一個得2分,選對2個得4分,每選錯一個扣3分,最低得分為0分)
A.氣體對容器壁有壓強是氣體分子對容器壁頻繁碰撞的結果
B.物體溫度升高,組成物體的所有分子速率均增大
C.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等壓膨脹過程中氣體一定從外界吸收熱量
D.自然發(fā)生的熱傳遞過程是向著分子熱運動無序性增大的方向進行的
E.飽和汽壓與分子密度有關,與溫度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廣東省深圳市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調研考試理綜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甲所示,一長為l的輕繩,一端穿在過O點的水平轉軸上,另一端固定一質量未知的小球,整個裝置繞O點在豎直面內轉動.小球通過最高點時,繩對小球的拉力F與其速度平方v2的關系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圖象函數(shù)表達式為
B.重力加速度
C.繩長不變,用質量較小的球做實驗,得到的圖線斜率更大
D.繩長不變,用質量較小的球做實驗,圖線B點的位置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廣東省高三3月適應性考試理綜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內壁光滑的氣缸水平放置,厚度不計的活塞與氣缸底部之間封閉了定質量的理想氣體.氣體初始溫度為T1=300K,此時活塞與氣缸底部之間的距離為d=24cm在活塞的左側d2=6cm處有固定的卡環(huán),大氣壓強P0=l .0×105Pa求:
①要使活塞能緩慢達到卡環(huán)位置,封閉氣體的溫度至少升高到多少?
②當封閉氣體的溫度緩慢升到T=450K時,封閉氣體的壓強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廣東省高三3月適應性考試理綜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a)所示一理想自耦變壓器,A、B端輸入電壓如圖(b)所示,A1、A2和V1、V2分別是接入原線圈和副線圈中的理想交流電流表和電壓表,其示數(shù)分別用I1、I2、U1、U2表示,R為定值電阻,現(xiàn)將滑片P從圖示位置逆時針勻速轉動,在P轉動過程中,電流表和電壓表均未超過其量程,下列選項中能正確反映I1、I2、U1、U2變化規(guī)律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廣東省佛山市高三教學質量檢測(一)理綜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截面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圓錐形陀螺,其上表面半徑為r,轉動角速度為.欲讓旋轉的陀螺從光滑桌面上水平飛出(運動中陀螺轉動軸總保持豎直),且飛出過程中恰不與桌子相碰.設陀螺底端頂點離開桌面的瞬間,其水平速度為v0.陀螺上的最大線速度為v.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3月聯(lián)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R.A.Millikan)于20世紀初進行了多次實驗,比較準確的測定了電子的電荷量,其實驗原理可以簡化為如下模型:兩個相距為d的平行金屬板A、B水平放置,兩板接有可調電源。從A板上的小孔進入兩板間的油滴因摩擦而帶有一定的電荷量,將兩板間的電勢差調節(jié)到U時,帶電油滴恰好懸浮在兩板間;然后撤去電場,油滴開始下落,由于空氣阻力,下落的油滴很快達到勻速下落狀態(tài),通過顯微鏡觀測這個速度的大小為v,已知這個速度與油滴的質量成正比,比例系數(shù)為k,重力加速度為g。則計算油滴帶電荷量的表達式為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