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I、II分別是甲、乙兩小球從同一地點沿同一直線運動的v-t圖線,根據(jù)圖線可以判斷
A.甲、乙兩小球初速度方向相反,而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B.兩球在t=2s時刻速率相等
C.兩球在t=8s時再次相遇

D.圖線交點對應(yīng)的時刻兩球相距最近

BC

試題分析:在v-t圖象中,某一點代表此時刻的瞬時速度,時間軸上方速度是正數(shù),時間軸下方速度是負(fù)數(shù);切線代表該位置的加速度,向右上方傾斜,加速度為正,向右下方傾斜加速度為負(fù);圖象與坐標(biāo)軸圍成面積代表位移,時間軸上方位移為正,時間軸下方位移為負(fù).
A、甲、乙兩小球作的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錯誤
B、兩球在t=2s時刻甲乙兩物體的速度分別為20m/s、-20m/s,所以它們的速率相等;正確
C、甲、乙兩小球從同一地點沿同一直線運動,兩球在t=8s時,兩球均回到出發(fā)點,兩球再次相遇;正確
D、從零時刻到兩小球速度相等,乙物體向反方向運動,甲物體先向正方向運動后反向運動,但它們的間距一直在增大,直到速度相等時間距最大;錯誤
故選BC
點評:對于v-t要明確斜率的含義,知道在v-t圖象中圖線與坐標(biāo)軸圍成的面積的含義,能根據(jù)圖象讀取有用信息.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甲、乙兩物體先后從同一地點出發(fā),沿一條直線運動,它們的v-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可知(    )
A.甲比乙運動快,且早出發(fā),所以乙追不上甲
B.t=20s時,乙追上了甲
C.在t=20s之前,甲比乙運動的快,t=20s之后乙比甲運動快
D.由于乙在t=10s時才開始運動,所以t=10s時,甲在乙前面,它們之間距離為乙追上甲前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作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則
A.在0~6s時間內(nèi),甲物體一直處于靜止?fàn)顟B(tài)
B.乙物體先向前運動2s,再向后運動4s
C.在第3s末乙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1m/s2
D.在0~6s時間內(nèi),兩物體相遇兩次,相遇的時間為2s末和6s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為一物體沿東西方向(以東為正向)作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由此圖象可以判斷出
A.前5s物體所受的外力方向是向西的,后5s受到的外力方向是向東的
B.前5s物體所受的外力方向是向東的,后5s受到的外力方向是向西的
C.物體受到的外力方向一直是向東的
D.物體受到的外力方向一直是向西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一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圖象如圖所示,則在前4s內(nèi)(設(shè)向右為正方向)
A.物體始終向右運動
B.物體先向左運動,2s后開始向右運動
C.前2s物體位于出發(fā)點的左方,后2s位于出發(fā)點的右方
D.在t=2s時,物體距出發(fā)點最遠(yuǎ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為一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根據(jù)此圖象可知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0-4s物體一直作減速運動
B.0-4s物體的加速度的方向一直是負(fù)的
C.t=2s物體離出發(fā)點最遠(yuǎn)
D.t=4s物體回到出發(fā)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A、B兩質(zhì)點從同一地點出發(fā),它們的運動情況如圖的v-t 圖中由A、B表示,下述正確的是
 
A.A與B同時由靜止出發(fā),朝相反的方向運動
B.t =2s時,A、B兩質(zhì)點間距離等于2m
C.t =2s時,A質(zhì)點的加速度比B質(zhì)點的加速度小
D.在t =" 4s" 時A、B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做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圖象如圖所示。根據(jù)圖中信息判斷:0~1s內(nèi)的加速度為      m/s2(填寫大小和方向,方向用正、負(fù)號表示);0~3s內(nèi)的位移為     m (填寫大小和方向,方向用正、負(fù)號表示);0~4s內(nèi)的路程為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豎直升空的火箭,其速度—時間圖象如圖所示,由圖可知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火箭在40s時速度方向發(fā)生變化
B.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為48000m
C.火箭經(jīng)過120s落回地面
D.火箭經(jīng)過40s到達(dá)最高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