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物體自空中的A點以一定的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1s后物體的速率變?yōu)?0m/s,此時物體的位置和速度方向是(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
A.在A點上方,向上B.在A點下方,向下C.在A點上方,向下D.在A點下方,向上

分析 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取豎直向上為正,豎直上拋運動可以看成一種勻減速直線運動,根據(jù)位移時間公式和速度時間公式求出位移和速度,再分析.

解答 解:取豎直向上為正,豎直上拋運動可以看成一種勻減速直線運動.
A、若物體此時的位置在A點上方,速度方向向上,由v=v0-gt得,初速度v0=v+gt=20m/s,是可能的,故A正確.
BD、若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1s后物體的速率v=gt=10m/s,而題中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物體先向上做勻減速運動,1s后物體的速率變?yōu)?0m/s,此時物體的位置不可能在A點的下方,否則速率必小于10m/s.故B、D錯誤.
C、若物體此時的位置在A點上方,速度方向向下,v=-10m/s,由公式v=v0-gt得,v0=0,與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不符.故C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一要掌握豎直上拋運動的處理方法:整體法,二要有邏輯推理能力,采用假設法研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有關物理學史的內(nèi)容敘述正確的是(  )
A.安培發(fā)現(xiàn)了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規(guī)律
B.洛倫茲發(fā)現(xiàn)了磁場對電流的作用規(guī)律
C.物理學家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
D.美國的電器工程師特斯拉提出了分子電流假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水上極速滑道是一種較為刺激的水上娛樂項目.如圖所示,人和滑水板從滑道的A點由靜止開始滑下,經(jīng)傾斜滑道和水平滑道,最后到達終點B靜止.若某人和滑水板的總質量為m=60kg,滑水板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恒為其對滑道壓力的0.5倍,傾斜滑道的傾角θ=53°,其余阻力均不計,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53°=0.8,cos53°=0.6.
(1)求人和滑水板在傾斜滑道上運動時的加速度大;
(2)若傾斜滑道的高度h=8.0m,則C點到B點的距離x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布朗運動就是懸浮在液體中小顆粒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B.葉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
C.第二類永動機違反了熱傳導的方向性
D.當人們感到潮濕時,空氣的絕對濕度一定較大
E.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先經(jīng)等容降溫,再經(jīng)等溫壓縮,壓強可以回到初始的數(sh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研究采用理想模型方法的是( 。
A.奧斯特研究電流磁效應B.研究實際帶電體時用點電荷代替
C.研究合力和兩個分力的關系D.布朗研究花粉顆粒的無規(guī)則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由不同材料拼接成的長直桿CPD,P為兩材料分界點,DP>CP,現(xiàn)讓直桿以下面兩種情況與水平面成45°.一個套在長直桿上的圓環(huán)靜止開始從頂端滑到底端,兩種情況下圓環(huán)經(jīng)過相同的時間滑到P點.則圓環(huán)( 。
A.與桿CP段的動摩擦因數(shù)較小B.兩次滑到P點的速度可能相同
C.兩次滑到P點摩擦力做功一定相同D.到達底端D所用時間較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如圖所示,輕細桿AB、BC處在同一豎直平面內(nèi),B處用鉸接連接,A、C處用鉸鏈鉸于同一水平面上,BC桿與水平面夾角為37°.一質量為2kg的小球(可視為質點)穿在BC桿上,對小球施加一個水平向左的恒力使其靜止在BC桿中點處,長為0.8m的AB桿恰好豎直.不計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g=10m/s2,取sin37°=0.6,cos37°=0.8),則BC桿對AB桿的作用力方向為豎直向下,大小為15.62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民用航空客機的機艙,除了有正常的艙門和懸梯連接,供旅客上下飛機,一般還設有緊急出口,發(fā)生意外的飛機在著陸后,打開緊急出口的艙門,會自動生成一個由氣囊構成的斜面,氣艙中的人可沿該斜面滑行到地面上來.某機艙離氣囊底端的豎直高度AB=6.0m,氣囊構成的斜面長AC=10.0m,斜面與水平面CD間有一段小圓弧平滑連接,一個質量m=60kg的人從氣囊上由靜止開始滑下,人與氣囊、地面間的動摩擦因素均為μ=0.5.不計空氣阻力,g=10m/s2
(1)人從斜面上滑下時的摩擦力大小;
(2)人從斜面上滑到斜面底端C時經(jīng)歷的時間;
(3)人離開C點后還要在地面上滑行多遠才能停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圖1為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圖中打點計時器的電源為50Hz的交流電源,打點的時間間隔用△t表示.在小車質量未知的情況下,某同學設計了一種方法用來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條件下,物體的加速度與其質量間的關系”.

(1)完成下列實驗步驟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車所受的阻力:小吊盤中不放物塊,調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輕撥小車,直到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等間距的點.
②按住小車,在小吊盤中放入適當質量的物塊,在小車中放入砝碼.
③打開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小車,獲得帶有點列的紙袋,在紙袋上標出小車中砝碼的質量m.
④按住小車,改變小車中砝碼的質量,重復步驟③.
⑤在每條紙帶上清晰的部分,設5個間隔標注一個計數(shù)點.測量相鄰計數(shù)點的間距s1,s2,….求出與不同m相對應的加速度a.
⑥以砝碼的質量m為橫坐標$\frac{1}{a}$為縱坐標,在坐標紙上做出$\frac{1}{a}$-m關系圖線.若加速度與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成反比,則$\frac{1}{a}$與m處應成線性關系(填“線性”或“非線性”).
(2)完成下列填空:
(。┍緦嶒炛,為了保證在改變小車中砝碼的質量時,小車所受的拉力近似不變,小吊盤和盤中物塊的質量之和應滿足的條件是小吊盤和盤中物塊的質量之和遠小于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
(ⅱ)設紙帶上三個相鄰計數(shù)點的間距為s1、s2、s3.a(chǎn)可用s1、s3和△t表示為a=$\frac{{s}_{3}-{s}_{1}}{2(△t)^{2}}$.圖2為用米尺測量某一紙帶上的s1、s3的情況,由圖可讀出s1=24.5mm,s3=47.0 m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1.12m/s2

(ⅲ)圖3為所得實驗圖線的示意圖.設圖中直線的斜率為k,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若牛頓定律成立,則小車受到的拉力為$\frac{1}{k}$,小車的質量為$\frac{k}$.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