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在利用自由落體運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電源的頻率為50Hz,依次打出的點為0,l,2,3,4,…n.則:

(1)如用第2點到第6點之間的紙帶來驗證,必須直接測量的物理量為①第2點到第6點之間的距離h26、②第1點到第3點之間的距離h13、③第5點到第7點之間的距離h57,必須計算出的物理量為④第2點的瞬時速度v2、⑤第6點的瞬時速度v6,驗證的表達式為⑥gh26=$\frac{1}{2}$v62-$\frac{1}{2}$v22
(2)下列實驗步驟操作合理的順序排列是ADBCEF (填寫步驟前面的字母).
A.將打點計時器豎直安裝在鐵架臺上
B.接通電源,再松開紙帶,讓重物自由下落
C.取下紙帶,更換新紙帶(或?qū)⒓垘Х瓊面)重新做實驗
D.將重物固定在紙帶的一端,讓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用手提著紙帶
E.選擇一條紙帶,用刻度尺測出物體下落的高度h1,h2,h3…,hn,計算出對應的瞬時速度vl,v2,v3,…vn
F.分別算出$\frac{1}{2}$mv${\;}_{n}^{2}$和mgh.,在實驗誤差范圍內(nèi)看是否相等.

分析 根據(jù)實驗的原理確定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從而確定直接測量的物理量,以及計算的物理量.
實驗步驟操作的順序:安裝在鐵架臺,安裝打點計時器,將重物固定在紙帶的一端,讓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打點,重復,選紙帶,數(shù)據(jù)處理.

解答 解:(1)驗證從2到6點的機械能守恒,首先要測量這兩點之間的距離,用來計算mgh;還要用平均速度法求出兩點的速度,故還要測量該點兩側(cè)的一段距離,如點1至點3的距離h13,以及5至7點之間的距離h57.所以必須直接測量的物理量為第2點到第6點之間的距離h26,第1點到第3點之間的距離h13,第5點到第7點之間的距離h57,
必須計算出的物理量為第2點的瞬時速度v2,第6點的瞬時速度v6
驗證的表達式為:gh26=$\frac{1}{2}$v62-$\frac{1}{2}$v22
(2)按照實驗操作的步驟順序:安裝在鐵架臺,安裝打點計時器(A),將重物固定在紙帶的一端,讓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D),打點(B) 重復(C)選紙帶(E),數(shù)據(jù)處理(F).
故答案為:(1)第2點到第6點之間的距離h26,第1點到第3點之間的距離h13,第5點到第7點之間的距離h57,第2點的瞬時速度v2,第6點的瞬時速度v6 ,gh26=$\frac{1}{2}$v62-$\frac{1}{2}$v22
(2)ADBCEF.

點評 該題考查到驗證機械能守恒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掌握其原理是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即驗證重力勢能的減小量與動能的增加量是否相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用波長為λ1和λ2的單色光1和2分別照射金屬1和2的表面.色光1照射金屬1和2的表面時都有電子射出,色光2照射金屬1時有電子射出,照射金屬2時沒有電子射出.設(shè)金屬1和2的逸出功為W1和W2,則有( 。
A.λ1>λ2,W1>W(wǎng)2B.λ1>λ2,W1<W2C.λ1<λ2,W1>W(wǎng)2D.λ1<λ2,W1<W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甲所示,空間存在豎直向下的磁感應強度為0.6T的勻強磁場,MN、PQ是相互平行的、處于同一水平面內(nèi)的長直導軌(電阻不計),導軌間距為0.2m,連在導軌一端的電阻為R.導體棒ab的電阻為0.1Ω,質(zhì)量為0.3kg,跨接在導軌上,與導軌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1.從零時刻開始,通過一小型電動機對ab棒施加一個牽引力F,方向水平向左,使其從靜止開始沿導軌做加速運動,此過程中棒始終保持與導軌垂直且接觸良好.圖乙是棒的速度一時間圖象,其中OA段是直線,AC是曲線,DE是曲線圖象的漸近線,小型電動機在10s末達到額定功率,此后功率保持不變.g取10m/s2.求;

(1)在0-18s內(nèi)導體棒獲得加速度的最大值;
(2)電阻R的阻值和小型電動機的額定功率;
(3)若已知0-10s內(nèi)R上產(chǎn)生的熱量為3.1J,則此過程中牽引力做的功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_{7}^{15}$N+${\;}_{1}^{1}$H→${\;}_{6}^{12}$C+${\;}_{2}^{4}$He是α衰變方程
B.${\;}_{1}^{1}$H+${\;}_{1}^{2}$H→${\;}_{2}^{3}$He+γ是核聚變反應方程
C.${\;}_{92}^{238}$U→${\;}_{90}^{234}$Th+${\;}_{2}^{4}$He是核裂變反應方程
D.${\;}_{2}^{4}$He+${\;}_{13}^{27}$Al→${\;}_{15}^{30}$P+${\;}_{0}^{1}$n是人工轉(zhuǎn)變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10分)  如圖所示為實驗室中驗證動量守恒的實驗裝置示意圖
(1)若入射小球質(zhì)量為m1,半徑為r1;被碰小球質(zhì)量為m2,半徑為r2,則C
A.m1>m2,r1>r2    B.m1>m2,r1<r2
C.m1>m2,r1=r2    D.m1<m2,r1=r2
(2)為完成此實驗,以下所提供的測量工具中必需的是AC(填下列對應的字母)
A.直尺B.游標卡尺C.天平D.彈簧秤E.秒表
(3)實驗中必須要求的條件是BCD.
A.斜槽必須是光滑的
B.斜槽末端的切線必須水平
C.m1與m2的球心在碰撞瞬間必須在同一高度
D.m1每次必須從同一高度處滾下
(4)實驗中必須測量的物理量是AF.
A.小球的質(zhì)量m1和m2  B.小球起始高度hC.小球半徑r1和r2  D.小球起飛的時間t
E.桌面離地面的高度H     F.小球飛出的水平距離s
(5)設(shè)入射小球的質(zhì)量為m1,被碰小球的質(zhì)量為m2,P為碰前入射小球落點的平均位置,則關(guān)系式(用m1、m2,及圖中字母表示)m1$\overline{OP}$=m1$\overline{OM}$+m2$\overline{ON}$成立,即表示碰撞中動量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實線AB為一電子在電場中的運動軌跡,虛線為等勢線且相鄰兩等勢線間的電勢差相等、距離相等,電子運動到等勢線φ1上時,具有動能30J,它運動到等勢線φ3上時,具有動能10J.令φ0=0V,電子重力不計.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該電子的電勢能為4J時,其動能大小為36J
B.電子在運動過程中加速度變小
C.電子在一點的電勢能為負值
D.電場方向水平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有關(guān)物理學的史實中,正確的是( 。
A.牛頓通過扭秤裝置測定出引力常量的數(shù)值
B.伽利略總結(jié)了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
C.庫侖通過油滴實驗測定了元電荷的數(shù)值
D.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命名了正、負電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醫(yī)院有一種先進的檢測技術(shù)“彩超”,可以檢查心臟、大腦和眼底血管的病變.醫(yī)生向人體內(nèi)發(fā)射頻率已知的超聲波,超聲波被血管中的血液反射后又被儀器接收.測出反射波的頻率變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這一技術(shù)主要體現(xiàn)了哪一種物理現(xiàn)象(  )
A.多普勒效應B.波的衍射C.波的干涉D.共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如圖所示,A、B兩輪半徑之比為1:3,兩輪邊緣擠壓在一起,在兩輪轉(zhuǎn)動中,接觸點不存在打滑的現(xiàn)象,則兩輪邊緣的線速度大小之比等于1:1,兩輪的轉(zhuǎn)速之比等于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