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分析:(1)解法一:由已知四邊形ABCD是直角梯形,AD∥BC,可得PC與AD所成的角即為∠PCB,解三角形PCB即可得到異面直線PC與AD所成角的大。
解法二:以A為原點,直線AB為x軸、直線AD為y軸、直線AP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分別求出直線PC與AD的方向向量,代入向量夾角公式即可得到異面直線PC與AD所成角的大小.
(2)解法一:過Q作QF⊥AB,垂足為F,連接PF,可證得PQ與AD所成角即為∠PQF=60°,在平面ABCD中,以A為原點,直線AB為x軸,直線AD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動點Q(x,y),根據(jù)|QF|=|y|=
,可得到一個關(guān)于x,y的關(guān)系式,整理可得曲線E的軌跡方程,即可得到曲線E的形狀.
解法二:以A為原點,直線AB為x軸、直線AD為y軸、直線AP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由該曲線上的任一動點Q都滿足PQ與AD所成角的大小恰等PC與AD所成角,分別求出向量
與
的坐標(biāo),代入向量夾角公式,可得到一個關(guān)于x,y的關(guān)系式,整理可得曲線E的軌跡方程,即可得到曲線E的形狀.
(3)在xOy的坐標(biāo)系中,設(shè)G(x
1,y
1)求出直線DC的方程后,代入雙曲線E:3y
2-x
2=4的方程,根據(jù)韋達定理及直線DC與雙曲線E交于點C,可以求出x,y的取值范圍,進而根據(jù)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zhì),求出圓的半徑|BQ|的取值范圍,進而我們可以分別研究問題一:求四面體P-BMN體積的取值范圍.問題二:求側(cè)棱PM與底面BMN所成角大小的取值范圍.問題三:求側(cè)棱PN與底面BMN所成角大小的取值范圍.問題四:求側(cè)面PMN和底面BMN所成的二面角P-MN-B大小的取值范圍等.
解答:解:(1)解法一:由題意,四邊形ABCD是直角梯形,且AD∥BC,
則PC與AD所成的角即為∠PCB.
因為DA⊥AB⇒BC⊥AB,又PA⊥平面ABCD,
所以BC⊥平面ABCD,則有∠PBC=90°.
因為PB=
=2
,BC=2,
所以tan∠PCB=
=
,則∠PCB=60°,
即異面直線PC與AD所成角的大小為60°.
解法二:如圖,以A為原點,直線AB為x軸、直線AD為y軸、直線AP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于是有P(0,0,2)、C(2
,2,0),則有
=(2
,2,-2),又
=(0,1,0)
則異面直線PC與AD所成角θ滿足cosθ=
=
,
所以,異面直線PC與AD所成角的大小為60°
(2)解法一:由條件,過Q作QF⊥AB,垂足為F,連接PF.
于是有AD∥QF,故PQ與AD所成角即為∠PQF=60°.
在平面ABCD中,以A為原點,直線AB為x軸,直線AD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動點Q(x,y),
則有|PF|=
=
又QF⊥平面PAB,所以QF⊥PF.
所以|QF|=|y|=
=
,
即3y
2-x
2=4.
所以,可判定曲線E是雙曲線.
(2)解法二:如圖,以A為原點,直線AB為x軸、直線AD為y軸、直線AP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Q(x,y,0),P(0,0,2)、D(0,1,0),
則有
=(x,y,-2),又
=(0,1,0)
由
•
=±|
|•|
|•cos
,
化簡整理得到3y
2-x
2=4,則曲線E是平面ABCD內(nèi)的雙曲線.
(3)在如圖所示的xOy的坐標(biāo)系中,因為D(0,1)、C(2
,2)、B(2
,0),
設(shè)G(x
1,y
1).則有
=(2
,1),故DC的方程為
,
代入雙曲線E:3y
2-x
2=4,的方程整理后可得5y
2-16y+12=0,其中y
1•y
2=
.
因為直線DC與雙曲線E交于點C,故y
1=
.進而可得x
1=
,即G(
,
).
故雙曲線E在直角梯形ABCD內(nèi)部(包括邊界)的區(qū)域滿足x∈[
,2
],y∈[
,2].
又設(shè)Q(x,y)為雙曲線段CG上的動點x∈[
,2
],
所以,|BQ|=
=
因為
∈[
,2
],
所以當(dāng)x=
時,|BQ|取最小值
;
當(dāng)x
=時,|BQ|取最大值
而要使圓B與AB、BC都有交點,則|BQ|≤2.
故滿足題意的圓的半徑的取值范圍是|BQ|∈[
,2].
【說明】
1.若提出的問題在解決過程中不需用到以上結(jié)論的,則完整提出問題并解決最高得6分.
2.若提出的問題在解決過程中需用到以上結(jié)論的,則上述分析過程滿分6分;繼續(xù)深入的研究過程和結(jié)論則可參考以下典型問題和解答,最高再得6分.
問題一:求四面體P-BMN體積的取值范圍.
因為PA⊥DMN,所以P-BMN體積為V
P-BMN=
•PA•S
△BMN.故問題可以轉(zhuǎn)化為研究△BMN的面積.
又因為∠MBN為直角,所以△BMN必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前述,設(shè)|BQ|=r∈[
,2],則|BQ|=|BN|=r,
故其面積為S
△BMN=
r
2,所以S
△BMN∈[
,2].
于是V
P-BMN=
•PA•S
△BMN=
•S
△BMN∈[
,
].
(當(dāng)Q點運動到與點C重合時,體積取得最大值;當(dāng)Q點運動到橫坐標(biāo)x=
時,即|PQ|長度最小時,體積取得最小值)
問題二:求側(cè)棱PM與底面BMN所成角大小的取值范圍.
解:因為PA⊥BMN,所以∠PMA即為側(cè)棱PM與底面BMN所成角.
而tan∠PMA=
=
,r∈[
,2]
由于
在區(qū)間[
,2]內(nèi)遞增,
所以tan∠PMA∈[1.995,2.414],即.∠PMA∈[arctan1.995,arctan2.414],
問題三:求側(cè)棱PN與底面BMN所成角大小的取值范圍.
解:因為PA⊥BMN,所以∠PNA 即為側(cè)棱PN與底面BMN 所成角.
因為N(2
,r),所以|AN|=
,
故tan∠PNA=
=
,r∈[
,2].
由于
在區(qū)間[
,2]內(nèi)遞減,
所以tan∠PNA∈[
,0.594],即∠PNA∈[
,arctan0.594].
問題四:求側(cè)面PMN和底面BMN所成的二面角P-MN-B大小的取值范圍.
解:如圖,以A為原點,直線AB為x軸、直線AD為y軸、直線AP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P(0,0,2)、M(2
-r,0,0),N(2
,r,0),
設(shè)平面PMN的法向量為
=(x,y,z)
由
⊥
,
⊥
,可得平面PMN的一個法向量坐標(biāo)為
=(1,-1,
).
可知,向量
=(0,0,2)是平面BMN的一個法向量,于是向量
和
的夾角θ的大小即為二面角P-MN-B平面角的大。
而cosθ=
=
,
經(jīng)分析可得,cosθ在區(qū)間r∈[
,2]內(nèi)遞增.
所以,cosθ∈[-0.334,-0.281],
即二面角大小的取值范圍是[π-arctan0.281,π-arctan0.334]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異面直線及其所成的角,雙曲線的標(biāo)準(zhǔn)方程,其中(1)中方法一的關(guān)鍵是構(gòu)造∠PCB即為PC與AD所成的角,方法二的關(guān)鍵是建立空間坐標(biāo)系,將直線夾角問題轉(zhuǎn)化為向量夾角問題,(2)中方法一的關(guān)鍵是根據(jù)|QF|=|y|=
,可得到一個關(guān)于x,y的關(guān)系式,而方法二的關(guān)鍵是求出向量
與
的坐標(biāo),代入向量夾角公式,可得到一個關(guān)于x,y的關(guān)系式,(3)中的開放題型只要從四個問題中選擇一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