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福建模擬)已知中心的坐標(biāo)原點,以坐標(biāo)軸為對稱軸的雙曲線C過點Q(2,
3
3
)
,且點Q在x軸上的射影恰為該雙曲線的一個焦點F1
(Ⅰ)求雙曲線C的方程;
(Ⅱ)命題:“過橢圓
x2
25
+
y2
16
=1
的一個焦點F作與x軸不垂直的任意直線l”交橢圓于A、B兩點,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交x軸于點M,則
|AB|
|FM|
為定值,且定值是
10
3
”.命題中涉及了這么幾個要素:給定的圓錐曲線E,過該圓錐曲線焦點F的弦AB,AB的垂直平分線與焦點所在的對稱軸的交點M,AB的長度與F、M兩點間距離的比值.試類比上述命題,寫出一個關(guān)于拋物線C的類似的正確命題,并加以證明
(Ⅲ)試推廣(Ⅱ)中的命題,寫出關(guān)于圓錐曲線(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統(tǒng)一的一般性命題(不必證明).
分析:(法一)(I)由題意可設(shè)雙曲線C的方程為
x2
a2
-
y2
b2
=1
(a>0,b>0),由一個焦點為F1(2,0)可得C的另一個焦點為F2(-2,0),由雙曲線的定義可求2a,由c=2,結(jié)合b2=c2-a2可求b,從而可求雙曲線方程
(II)關(guān)于拋物線C的類似命題為:過拋物線y2=4x的焦點F1(1,0)作與x軸不垂直的任意直線L交雙曲線于點A,B兩點,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交x軸于點M,則
|AB|
|MF1|
為定值,定值是2
證明:由于直線與x軸不垂直,可設(shè)直線L的方程為y=k(x-1),聯(lián)立方程
y2=4x
y=k(x-1)
可得k2x2-2(k2+2)x+k2=0,設(shè)A(x1,y1),B(x2,y2
x1+x2=
2(k2+2)
k2
,x1x2=1,y1+y2=k(x1+x2-2)=
4
k
,可求線段AB的中點P的坐標(biāo),及AB的垂直平分線MP的方程,及M,從而可求MF1,而|AB|=
(x1-x2)2+(y1-y2)2
=
(1+k2)[(x1+x2)2-4x1x2]
,代入可求AB,即可
(III)過圓錐曲線E的焦點F作與焦點所在的對稱軸不垂直的任意直線L交于A,B兩點,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交焦點所在的對稱軸于點M,則
|AB|
|MF|
為定值,定值是
2
e
(其中e 是圓錐曲線E的離心率)
(法二)(I)由題意可設(shè)雙曲線C的方程為
x2
a2
-
y2
b2
=1
(a>0,b>0)
由已知可得
4
a2
-
1
3
b2
=1
a2+b2=1
,解方程可求a,b,進而可求方程
( II)(III)同法一
解答:解:(I)由題意可設(shè)雙曲線C的方程為
x2
a2
-
y2
b2
=1
(a>0,b>0)
∵點Q(2,
3
3
)
,且點Q在x軸上的射影恰為該雙曲線的一個焦點F1
∴雙曲線C的一個焦點為F1(2,0)可得C的另一個焦點為F2(-2,0)(1分)
由2a=||QF1|-|QF2||=|
(2+2)2+(
3
3
-0) 2
-
(2-2)2+(
3
3
-0)2
|=2
3
(3分)
∴a=
3
,又c=2,所以b2=c2-a2=1(4分)
雙曲線的方程為
x2
3
-y2=1

(II)關(guān)于拋物線C的類似命題為:過拋物線y2=4x的焦點F1(1,0)作與x軸不垂直的任意直線L交拋物線于點A,B兩點,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交x軸于點M,則
|AB|
|MF1|
為定值,定值是2(6分)
證明如下:由于直線與x軸不垂直,可設(shè)直線L的方程為y=k(x-1)(k≠0)
聯(lián)立方程
y2=4x
y=k(x-1)
可得k2x2-2(k2+2)x+k2=0
由題意L與C有兩個交點A,B,則k2≠0,△>0
設(shè)A(x1,y1),B(x2,y2
x1+x2=
2(k2+2)
k2
,x1x2=1,y1+y2=k(x1+x2-2)=
4
k

∴線段AB的中點P的坐標(biāo)(
k2+2
k2
2
k
)
(8分)
AB的垂直平分線MP的方程為y-
2
k
=-
1
k
(x-
k2+2
k2
)

令y=0可得,x=3+
2
k2
即M(3+
2
k2
,0
),F(xiàn)1(1,0)
∴|MF1|=2+
2
k2
(9分)
|AB|=
(x1-x2)2+(y1-y2)2
=
(1+k2)[(x1+x2)2-4x1x2]

=
(1+k2)[
4(k2+2)2
k4
-4]
=
4
k2
 +4

|AB|
|MF1|
=2(10分)
(III)過圓錐曲線E的焦點F作與焦點所在的對稱軸不垂直的任意直線L交于A,B兩點,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交焦點所在的對稱軸于點M,則
|AB|
|MF|
為定值,定值是
2
e
(其中e 是圓錐曲線E的離心率)(13分)
(法二)由題意可設(shè)雙曲線C的方程為
x2
a2
-
y2
b2
=1
(a>0,b>0)(1分)
由已知可得
4
a2
-
1
3
b2
=1
a2+b2=1
(3分)
解可得,
a2=3
b2=1

∴雙曲線的方程為
x2
3
-y2=1
(4分)
(II ),(III)同法一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由雙曲線的性質(zhì)求解雙曲線的方程,直線與雙曲線的相交關(guān)系的應(yīng)用,方程的根與系數(shù)關(guān)系的應(yīng)用及弦長公式的求解,解答本題還要求考試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與運算的能力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0•福建模擬)考察等式:
C
0
m
C
r
n-m
+
C
1
m
C
r-1
n-m
+…+
C
r
m
C
0
n-m
=
C
r
n
(*),其中n、m、r∈N*,r≤m<n且r≤n-m.某同學(xué)用概率論方法證明等式(*)如下:
設(shè)一批產(chǎn)品共有n件,其中m件是次品,其余為正品.現(xiàn)從中隨機取出r件產(chǎn)品,
記事件Ak={取到的r件產(chǎn)品中恰有k件次品},則P(Ak)=
C
k
m
C
r-k
n-m
C
r
n
,k=0,1,2,…,r.
顯然A0,A1,…,Ar為互斥事件,且A0∪A1∪…∪Ar=Ω(必然事件),
因此1=P(Ω)=P(A0)+P(A1)+…P(Ar)=
C
0
m
C
r
n-m
+
C
1
m
C
r-1
n-m
+…+
C
r
m
C
0
n-m
C
r
n
,
所以
C
0
m
C
r
n-m
+
C
1
m
C
r-1
n-m
+…+
C
r
m
C
0
n-m
=
C
r
n
,即等式(*)成立.
對此,有的同學(xué)認為上述證明是正確的,體現(xiàn)了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統(tǒng)一;但有的同學(xué)對上述證明方法的科學(xué)性與嚴謹性提出質(zhì)疑.現(xiàn)有以下四個判斷:
①等式(*)成立  ②等式(*)不成立  ③證明正確  ④證明不正確
試寫出所有正確判斷的序號
①③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0•福建模擬)已知函數(shù)f(x)=(ax2+bx+c)ex在x=1處取得極小值,其圖象過點A(0,1),且在點處切線的斜率為-1.
(Ⅰ)求f(x)的解析式;
(Ⅱ)設(shè)函數(shù)g(x)的定義域D,若存在區(qū)間[m,n]⊆D,使得g(x)在[m,n]上的值域也是[m,n],則稱區(qū)間[m,n]為函數(shù)g(x)的“保值區(qū)間”.
(。┳C明:當(dāng)x>1時,函數(shù)f(x)不存在“保值區(qū)間”;
(ⅱ)函數(shù)f(x)是否存在“保值區(qū)間”?若存在,寫出一個“保值區(qū)間”(不必證明);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0•福建模擬)選修4-4:坐標(biāo)系與參數(shù)方程
在直角坐標(biāo)平面內(nèi),以坐標(biāo)原點O為極點,沿x軸的正半軸為極軸建立極坐標(biāo)系.曲線C的極坐標(biāo)方程是ρ=4cosθ,直線l的參數(shù)方程是
x=-3+
3
2
t
y=
1
2
t
(t為參數(shù)),M、N分別為曲線C、直線l上的動點,求|MN|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0•福建模擬)某運動項目設(shè)置了難度不同的甲、乙兩個系列,每個系列都有K和D兩個動作.比賽時每位運動員自選一個系列完成,兩個動作得分之和為該運動員的成績.假設(shè)每個運動員完成每個系列的兩個動作的得分是相互獨立的.根據(jù)賽前訓(xùn)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某運動員完成甲系列和乙系列動作的情況如下表:
表1:甲系列
動作 K動作 D動作
得分 100 80 40 1-
概率
3
4
1
4
3
4
1
4
表2:乙系列
動作 K動作 D動作
得分 90 50 20 0
概率
9
10
1
10
9
10
1
10
現(xiàn)該運動員最后一個出場,之前其他運動員的最高得分為115分
(Ⅰ)若該運動員希望獲得該項目的第一名,應(yīng)選擇哪個系列?說明理由,并求其獲得第一名的概率;
(Ⅱ)若該運動員選擇乙系列,求其成績ξ的分布列及其數(shù)學(xué)期望E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2010•福建模擬)今有甲、乙、丙、丁四人通過“拔河”進行“體力”較量.當(dāng)甲、乙兩人為一方,丙、丁兩人為另一方時,雙方勢均力敵;當(dāng)甲與丙對調(diào)以后,甲、丁一方輕而易舉地戰(zhàn)勝了乙、丙一方;而乙憑其一人之力便戰(zhàn)勝了甲、丙兩人的組合.那么,甲、乙、丙、丁四人的“體力”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