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9326  9334  9340  9344  9350  9352  9356  9362  9364  9370  9376  9380  9382  9386  9392  9394  9400  9404  9406  9410  9412  9416  9418  9420  9421  9422  9424  9425  9426  9428  9430  9434  9436  9440  9442  9446  9452  9454  9460  9464  9466  9470  9476  9482  9484  9490  9494  9496  9502  9506  9512  9520  170175 

科目: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圖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兩個種群,一個種群主要以a為食,另一個種群以b為食,它們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圖B表示A經(jīng)過自然選擇形成的結果)。下列關于種群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
A.兩個種群間存在著競爭的關系
B.自然選擇使以C為食的個體逐漸減少
C.自然選擇一定會使兩種群中的一種滅亡
D.兩個種群在競爭中最終適應環(huán)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在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出一定數(shù)量的個體,其中基因型AA的個體占24%,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72%,基因型為腿的個體占4%,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頻率分別是
A.24%,72%
B.36%,64%
C.57%,43%
D.60%,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題 題型:填空題

某植物種群,AA基因型個體占30%,aa基因型個體占20%,則
(1)該植物的A的基因頻率是_________。
(2)該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個體分別占__________、__________,這時A的基因頻率是_________。
(3)依據(jù)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這種植物在兩年內(nèi)是否發(fā)生了進化?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見,進化的單位是_______,進化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在某一個人群中,已調查得知,隱性性狀者為16%,問該性狀不同類型的基因頻率是多少?(按AA、Aa、aa順序排列答案)
[     ]
A.0.36,0.48,0.16
B.0.48,0.36,0.16
C.0.16,0.48,0.36
D.0.16,0.36,0.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在某個海島上,每1萬人中有500名男子患紅綠色盲。則該島上的人群中,女性攜帶者的數(shù)量為每萬人中有(設男女性比為1:1)
[     ]
A.1000人
B.900人
C.800人
D.700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在果蠅中,假定每個基因的突變率是10-5,對于一個中等數(shù)量的果蠅種群(約108個個體),卻有107個基因發(fā)生了突變,則每個果蠅大約有多少個基因? 

[     ]

A.0.5×104
B.104
C.2×104
D.4×1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學家做了下面的實驗:把若干對家蠅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對),再將每組的子代分為A、B兩部分,用DDT處理每組的A部分,B部分則不接觸DDT(如下表所示)。只選擇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組統(tǒng)統(tǒng)淘汰。將保留的部分再重復這樣的實驗過程,并且在實驗中逐代增加DDT的濃度。經(jīng)過這樣多代的重復,獲得了具有很強抗藥性的家蠅。上述的實驗事實說明

[     ]

A.誘導家蠅產(chǎn)生抗藥性變異的作用
B.由于長期使用DDT,使家蠅的抗藥性逐代增強
C.家蠅抗藥性原已存在,與是否使用DDT無關
D.家蠅抗藥性形成是長期使用DDT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     ]
A.表現(xiàn)型
B.基因型
C.不利變異的基因
D.肽鏈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日本的長尾雞是著名的觀賞雞,全身羽毛雪白,短小的身體拖著約兩米的尾羽。萊杭雞是產(chǎn)卵量很高的卵用雞。長尾雞和萊杭雞的培育成功是
[     ]
A.自然選擇的結果
B.人工選擇的結果
C.生存斗爭的結果
D.定向變異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同步題 題型:實驗題

下面是關于果蠅對DDT抗藥性的進化實驗。
實驗一:將一個果蠅群體(第-代)飼養(yǎng)到一定規(guī)模后,用涂有a濃度DDT的玻璃片處理,將成活下來的果蠅后代(第二代)繼續(xù)飼養(yǎng)到一定規(guī)模后用2a濃度的DDT處理,將成活下來的果蠅的后代(第三代)用3a濃度的DDT處理……用同樣的方法逐代將DDT濃度增加1a處理果蠅。到第15代,DDT濃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15a濃度DDT的果蠅成活。因此,實驗者認為,果蠅的變異是“定向的”,即是在環(huán)境條件(DDT)的“誘導”下產(chǎn)生的,并且認為,該實驗證實了拉馬克“用進廢退學說”的正確性。另有學者發(fā)現(xiàn)了“實驗一”設計的缺陷,懷疑實驗一得出的結論的科學性。因而設計了實驗二。
實驗二:將若干對雌雄果蠅分別飼養(yǎng)成若干個家系(家系:一對果蠅子女),此為第一代,然后將每個家系分成兩半,用a濃度分別處理每個家系的一半。然后在有果蠅成活的家系的另一果蠅中,再培養(yǎng)若干個家系(第二代)將每個家系分成兩半,用2a濃度的DDT處理每個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蠅成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再培養(yǎng)若干個家系(第三代),用3a濃度的DDT處理每個家系的一半……用同樣的方法逐代將濃度增加1a處理果蠅。到第15代時,濃度增加至15a,也產(chǎn)生了能抗15a濃度DDT果蠅群體。然而,這些具有抗藥性的果蠅的父母并沒有接觸過DDT。通過對實驗二的分析后,你認為:
(1)DDT對果蠅變異所起的作用不是“誘導”而是__________,果蠅種群的進化是定向的,而果蠅個體的變異是__________的,果蠅抗藥性的產(chǎn)生在環(huán)境變化(DDT處理)之(前、中、后)_________。
(2)通過對實驗一和實驗二的比較分析,你認為實驗一得出不正確結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