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三下學期期初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金魚的正常眼(A)對龍眼(a)為顯性,但是金魚體內還存在另外一對基因B和b,基因B存在時會抑制基因a的表達,最終形成正常眼,F選擇兩個純合的正常眼金魚雜交,F1全為正常眼,F1的雌雄個體自由交配,F2出現龍眼。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 B. F2中正常眼:龍眼=15:1
C. F2的正常眼中有8種基因型 D. F2的正常眼中純合子占3/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三下學期期初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如圖所示生理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物質1上任意三個相鄰械基叫做密碼子
B. 該過程需要mRNA、tRNA、rRNA參與
C. 多個結構1共同完成一條物質2的合成
D. 結構1讀取到終止密碼子時,物質2連接最后一個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三下學期期初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人類遺傳病的共同特點是
A. 都是致病基因引起的 B. —出生就能表現出相應癥狀
C. 都是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 D. 體內不能合成相關的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三下學期期初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進化的發(fā)生可以不經過隔離 B. 進化時基因頻率可能不變
C. 自然突變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D. 群落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三下學期期初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面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細胞(基因型BbTt)進行實驗的流程示意圖。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 植株a為二倍體,其體細胞內最多有4個染色體組,植株c屬于單倍體,其發(fā)育起點為配子
B. 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體的原理是其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C. 基因重組發(fā)生在圖中①過程,過程③中能夠在顯微鏡下看到染色單體的時期是前期和中期
D. 利用幼苗2進行育種的最大優(yōu)點是明顯縮短育種年限,植株b純合的概率為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三下學期期初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人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時,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減少
B. 因寒冷刺激,下丘腦中的冷覺感受器興奮并合成、分泌有關激素
C. 蕁麻疹是已致敏的機體再次接觸相同過敏原時所引起的過敏反應
D. 組織液滲回血漿或滲入淋巴受阻會導致組織水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三下學期期初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人體中存在兩種類型的突觸,下圖表示興奮傳來后這兩類突觸的突觸后膜電位變化情況(乙酰膽堿和Gly為神經遞質),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 乙酰膽械和Gly都儲存在突觸小泡內,受到刺激后以胞吐的方式釋放
B. Gly作用于突觸2的突觸后膜時,膜外由正電位變?yōu)樨撾娢、再變(yōu)檎娢?/p>
C. a→b段電位變化的原因主要是Na+的迅速內流
D. 突觸1與突觸2的突觸后膜也可能是神經元細胞體的一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三下學期期初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條食物鏈A→B→C中,各種群一年時間內能量的同化、利用和傳遞等的統(tǒng)計(單位:百萬千焦/年)如下表。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種群 | 輸入的 總能童 | 用于生長發(fā)育 和繁殖的能量 | 呼吸 消耗 | 傳遞給 分解者 | 傳遞給下一營養(yǎng)級 | 未被利用 的能量 |
A | 65.5 | 3.0 | 15.0 | 41.5 | ||
B | 15.0 | 5 | 0.5 | 2.5 | ||
C | 2 | 0.6 | 1.4 | 微量(不計) | 無 |
A. 種群A、B、C構成了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群落
B. 種群A儲存在體內的能量為59.5百萬千焦/年
C. 種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為5百萬千焦/年
D. 能量從種群B到種群C的傳遞效率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三下學期期初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生命科學研宄方法與發(fā)展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薩姆納通過從刀豆種子中提取得到脲酶的結晶證明了其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B. 沃森和克里克研宂DNA分子結構時,主要運用了建構數學模型的方法
C. 摩爾根利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D. 林德曼通過對賽達伯格湖的研宄發(fā)現了能量流動具有單向循環(huán)、逐級遞減的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三下學期期初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她研制的抗瘧藥育蒿素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青蒿素是從植物黃花蒿的組織細胞中所提取的一種代謝產物,據推測其作用方式可能是作用于瘧原蟲的食物泡膜,從而阻斷了營養(yǎng)攝取的最早階段,使瘧原蟲較快出現氨基酸饑餓,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斷排出蟲體外,因損失大量胞漿而死亡。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 瘧原蟲能以胞吞的方式獲取外界食物,這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特點
B. 細胞質是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會威脅到細胞生存
C. 瘧原蟲寄生在寄主體內,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上來看,可以視為分解者
D. 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方式,可以實現青蒿素的大規(guī)模生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