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存活、存活、存活 | B. | 存活、死亡、存活 | C. | 死亡、死亡、存活 | D. | 存活、死亡、死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西部四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已知初級消費者與次級消費者的個體數(shù)分別為N1、N2,個體平均重量分別為M1、M2,則下列4項中正確的是( )
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N2•M2 D.N1•M1≥N2•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西部四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為某一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Ⅲ、Ⅳ分別代表不同的營養(yǎng)級,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Ⅰ是初級消費者 B.Ⅳ為分解者
C.E1為太陽能,E2為熱能 D.能量可在食物鏈中循環(huán)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西部四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面是某營養(yǎng)元素循環(huán)簡圖,下列哪一組合能代表X、Y、Z三種生物?( )
A.分解者、消費者、生產者 B.消費者、分解者、生產者
C.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D.生產者、分解者、消費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西部四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若圖表示物種A與物種B的關系,則物種A與物種B之間信息傳遞的方向是( )
A.信息只能由A傳遞給B
B.信息只能由B傳遞給A
C.A與B之間可以相互傳遞信息
D.A與B之間不能相互傳遞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西部四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與營養(yǎng)結構復雜程度的關系曲線,其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西部四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某一動物種類豐富的森林中,消費者、分解者的種類和數(shù)量基本保持穩(wěn)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保持動態(tài)平衡
B.食物鏈和食物網數(shù)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
C.各類生物所含有的能量值基本不變
D.各種群的年齡組成維持增長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西部四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圖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示意圖,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三種成分.
請據(jù)圖回答: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是指碳元素在 之間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
(2)X與甲中圖示生物類群的能量來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為 ;Y的細胞結構與丙中圖示生物不同,Y的細胞結構最主要的特點是 .
(3)大氣中的CO2在甲中圖示的 處(在a~d中選擇)合成有機物;含碳有機物在甲中圖示的 處(在a~d中選擇)可以分解為CO2.
(4)在自然界物質循環(huán)中,對物質轉化不可缺少的是圖中哪兩類生物(用甲、乙、丙表示)? .
(5)乙代表生態(tài)系統(tǒng)哪類成分? ,該類成分體內是否都有線粒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西部四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為了驗證植物向光性與植物生長素的關系,有人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一)方法步驟
取6個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種、粗細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葉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圖所示方法進行實驗處理.接通臺燈電源24h后,打開紙盒,觀察并記錄6株玉米幼苗的生長情況.
(二)實驗結果預測
在以上裝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長的是 號裝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長的是 號裝置.
(三)部分實驗結果的分析與推論
(1)根據(jù) 號和 號裝置之間實驗記錄的對照分析,可以說明玉米幼苗產生向光性是由單側光照射引起的.
(2)根據(jù) 號和 號裝置實驗記錄的對照分析,可以說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長與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與否有關.
(3)根據(jù) 和 號裝置實驗記錄的對照分析,可以說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據(jù)5號和6號裝置之間實驗記錄的對照分析,只能說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西部四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甲、乙兩個水池中各有一個由5個物種構成的食物網,如圖所示,且這兩個水池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沒有人為干擾的情況下均達到相對平衡狀態(tài).請據(jù)圖回答:
(1)每個水池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 條食物鏈,流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來自 所固定的太陽能.
(2)假如鯽魚的食物來自綠藻,來自輪蟲.且該系統(tǒng)能量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傳遞效率為10%,從消費者到消費者的能量傳遞效率為20%.如果鯽魚種群增加的能量為200kJ,那么其中來自綠藻和輪蟲的能量分別為 kJ和 kJ.
(3)為增加甲水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向池中引種了大量浮萍,一段時間后,水面長滿了浮萍,水草、綠藻和輪蟲相繼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 .輪蟲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
(4)為促進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較多的有機肥,一段時間后,池中綠藻爆發(fā),其他 4 種生物陸續(xù)死亡,動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 .不久,綠藻也大量死亡,水體發(fā)臭,導致水體發(fā)臭的生物因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