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16195  116203  116209  116213  116219  116221  116225  116231  116233  116239  116245  116249  116251  116255  116261  116263  116269  116273  116275  116279  116281  116285  116287  116289  116290  116291  116293  116294  116295  116297  116299  116303  116305  116309  116311  116315  116321  116323  116329  116333  116335  116339  116345  116351  116353  116359  116363  116365  116371  116375  116381  116389  170175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對種群特征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某田鼠種群中,雌雄比例約為1:1
B.某市近三年遷入的人口約為31萬人,約占總人口的5%
C.橡樹種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某池塘生物種類繁多,據(jù)統(tǒng)計含有150多種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發(fā)現(xiàn)13種地雀,分別分布于不同的小島上,下列用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正確的是( 。
A.兩個種群間的生殖隔離一旦形成,這兩個種群就屬于兩個物種
B.食物和棲息條件不同,自然選擇對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所起的作用相同
C.若同一種地雀來到13個不同的島嶼后,形成13個個體數(shù)量不多的初始種群,它們的基因頻率是相同的
D.不同小島上地雀的基因頻率一旦出現(xiàn)差異,同一物種的地雀很快進化成不同的物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為了尋找更為理想的“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材料以及探究不同材料適宜的取材時間,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
步驟1:剔除大蒜蒜瓣和紅蔥的老根,置于裝有適量清水的燒杯中,在20~25℃下培養(yǎng),每2d更換一次清水.
步驟2:待大蒜和紅蔥的須根長出后,每24h測量須根長度,記錄并處理數(shù)據(jù).結果如圖1.
步驟3:若干天后,從8:00~16:00,每2h取生長健壯的須根根尖制成臨時裝片.觀察時隨機選取30個視野,統(tǒng)計各視野中分裂期細胞數(shù)以及細胞總數(shù),并計算細胞分裂指數(shù)(分裂期細胞數(shù)/細胞總數(shù)).結果如圖2.
分析回答:

(1)繪制圖1所依據(jù)的數(shù)據(jù),應該是同一時間測得的須根長度的平均值.
(2)步驟3中,制作根尖臨時裝片的過程是取材→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3)植物細胞壁的胞間層由果膠組成,使相鄰細胞粘連.洋蔥細胞的胞間層比大蒜、紅蔥厚,若以洋蔥為材料進行本實驗,解離時要適當延長解離時間或適當提高鹽酸濃度(若環(huán)境溫度低可以適當水浴加熱等)等,否則觀察時會發(fā)現(xiàn)細胞相互重疊.
(4)根據(jù)本實驗結果,最適宜的材料及取材時間是紅蔥、上午10:00左右取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圖為培育甘蔗脫毒苗的兩條途徑,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②過程獲得的幼苗脫毒效果更好.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過程所取莖尖中的葉原基具有較高的分裂、分化能力
B.②過程的作用可能是阻礙病毒等進入莖尖分生組織
C.③、④過程中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導致了細胞脫分化
D.培養(yǎng)基A、B中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有關生物科學史的敘述,錯誤的是( 。
A.1880年,恩格爾曼以水綿為實驗材料,發(fā)現(xiàn)了光合作用的場所
B.1910年,摩爾根以白眼雄果蠅為實驗材料,發(fā)現(xiàn)了基因的分離定律
C.1958年,斯圖爾德以胡蘿卜韌皮部為實驗材料,證明了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D.1970年,科學家用熒光物質標記細胞膜上的蛋白質,證明了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在一定的條件下均可水解.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1分子淀粉或纖維素可水解形成多個葡萄糖
B.1條多肽鏈可水解形成多個多種氨基酸
C.1個RNA分子可水解形成4種核糖核苷酸
D.1個雙鏈DNA可水解形成2條脫氧核苷酸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囊性纖維病的致病原因是由于基因中缺失三個相鄰堿基,使控制合成的跨膜蛋白CFTR缺少一個苯丙氨酸.CFTR改變后,其轉運Cl-的功能發(fā)生異常,導致肺部黏液增多、細菌繁殖.下列關于該病的說法正確的是( 。
A.CFTR蛋白轉運Cl-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該致病基因中缺失的3個堿基構成了一個密碼子
C.合成CFTR蛋白經(jīng)歷了氨基酸的脫水縮合、肽鏈的盤曲、折疊過程
D.該病例說明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性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為材料研究植物側芽的生長受生長素(IAA)及其他物質的共同影響進行了以下實驗:
實驗一:分組進行去除頂芽、去頂并在切口涂抹IAA處理后,定時測定側芽長度,見圖1;
實驗二:用14CO2飼喂葉片,測定去頂8h時側芽附近14C放射性強度和IAA含量,見圖2.

據(jù)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一中,去頂32 h時Ⅲ組側芽長度明顯小于Ⅱ組,原因可能是人工涂抹的IAA起到抑制作用
B.實驗二中,a、b兩組側芽附近14C放射性強度差異明顯,說明去頂后往側芽分配的光合產(chǎn)物增加
C.去頂8h時Ⅰ組和Ⅱ組側芽附近的IAA濃度關系為Ⅰ組等于Ⅱ組
D.去頂8h時Ⅱ組側芽長度明顯大于Ⅰ組可能原因是生長素濃度降低,抑制生長的效果被解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有關生物學內(nèi)容的描述正確的有( 。
①控制酶合成的直接模板是信使RNA    
②吸能反應一般與ATP的水解反應相聯(lián)系
③劇烈運動時肌肉細胞消耗ATP的速率大大超過其合成速率
④神經(jīng)遞質發(fā)揮作用時,突觸后膜電位會逆轉
⑤人精原細胞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精子的過程中,染色體和中心體都只復制一次
⑥抗體對侵入人體細胞的抗原可“追蹤”消滅.
A.一項B.兩項C.三項D.四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細胞作為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結構和功能保持高度統(tǒng)一.下列有關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卵細胞體積較大有利于和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為胚胎早期發(fā)育提供養(yǎng)料
B.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表面積與體積之比較大有利于提高氣體交換效率
C.漿細胞含有大量的高爾基體有助于蛋白質的分泌
D.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內(nèi)有大量的線粒體有助于物質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