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16165  116173  116179  116183  116189  116191  116195  116201  116203  116209  116215  116219  116221  116225  116231  116233  116239  116243  116245  116249  116251  116255  116257  116259  116260  116261  116263  116264  116265  116267  116269  116273  116275  116279  116281  116285  116291  116293  116299  116303  116305  116309  116315  116321  116323  116329  116333  116335  116341  116345  116351  116359  170175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細胞的分子組成和基本結構的闡述,錯誤的是( 。
A.C、H、O、N、P是ATP、膽固醇、生物膜等共有的化學元素
B.線粒體、核糖體、葉綠體等結構中都含有RNA
C.糖蛋白、激素、抗體、限制性內切酶等都是具有特異性識別的物質
D.脂質中的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物質,所有細胞都含有磷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有關下丘腦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體溫調節(jié)、血糖平衡調節(jié)、膝跳反射均需下丘腦參與
B.下丘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
C.下丘腦分泌的TRH可直接促進甲狀腺合成、分泌甲狀腺激素
D.下丘腦的相關生命活動只受大腦皮層調控,與其他內分泌腺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下列關于人體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體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細菌屬于體液免疫
B.人體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將產(chǎn)生更強的免疫反應
C.T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轉變?yōu)樾猅細胞
D.人體的吞噬細胞在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中都能發(fā)揮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關于動物細胞融合與單克隆抗體制備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動物細胞經(jīng)PEG誘導融合后再通過培養(yǎng)能得到優(yōu)良動物個體
B.單克隆抗體最廣泛的用途是體外診斷試劑
C.雜交瘤細胞實質上就是癌變的漿細胞
D.單克隆抗體和傳統(tǒng)方法生產(chǎn)的抗體化學本質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為特異性免疫過程的圖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物質①、②分別為淋巴因子和抗體
B.當物質②攻擊自身正常細胞時I引起機體產(chǎn)生過敏反應
C.先天性胸腺發(fā)育不良的個體仍具有一定的體液免疫能力
D.注射疫苗后可刺激機體產(chǎn)生細胞二和細胞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正常人體內的下列細胞一直處于細胞周期中的是(  )
A.效應T細胞B.皮膚生發(fā)層細胞C.腫瘤細胞D.成熟的紅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植物激素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調控作用,以下是關于植物激素的相關實驗探究:
(1)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長素(IAA)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切取菟絲子莖頂端2.5cm長的部分(莖芽),置于培養(yǎng)液中無菌培養(yǎng)(如圖1).實驗分為A、B、C三組,分別培養(yǎng)至第1、8、15天,每組再用適宜濃度的激素處理30天,測量莖芽長度,結果見圖2.
①本實驗中,考慮到生長素的運輸特點,在使用激素處理時應將IAA加在莖芽尖端(填“培養(yǎng)液中”或“莖芽尖端”).
②從圖2中B組數(shù)據(jù)可知,兩種激素聯(lián)合處理對莖芽伸長生長的促進作用分別是GA3和IAA單獨處理的A倍,由此可以推測GA3和IAA對莖芽伸長生長的作用存在C關系.
A.3.6倍和18倍       B.3.25倍和2.89倍     C.協(xié)同作用     D.拮抗作用
(2)為研究細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將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條插入蒸餾水中(如圖3),對插條的處理方法及結果見圖4.
①制備插條時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減少內源激素的干擾.
②從圖4中可知,對插條進行的實驗處理包括用細胞分裂素分別處理A、B葉片、不同插條上去除不同數(shù)目的A葉.
③在實驗Ⅰ中,對A葉進行實驗處理,導致B葉生長受抑制.該實驗的對照處理是用蒸餾水同樣處理A葉片.
④實驗Ⅱ、Ⅲ、Ⅳ的結果表明,B葉的生長與A葉的關系是A葉數(shù)量越少,B葉生長越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回答下列有關生命調節(jié)的問題.
哺乳動物的下丘腦存在著與食欲有關的中樞.其中,攝食中樞決定發(fā)動攝食活動,飽中樞決定停止進食活動.瘦素是一種蛋白質類的激素,會對下丘腦的特定神經(jīng)元起作用,調節(jié)食欲,相關調節(jié)過程見圖1,其中甲~丁表示神經(jīng)元,X~Z表示信號分子.瘦素能引起甲興奮并分泌X,但抑制丙的興奮并使Y、Z分泌量減少.
(1)除食欲中樞外,下丘腦中的調節(jié)中樞還有體溫調節(jié)中樞、糖中樞、渴覺中樞(答出2個即可)
(2)正常情況下,人進食后,瘦素釋放量增加,導致飽中樞興奮,此時X與Y的比值增大(增大/不變/減。;同時,食欲降低的另一個原因是瘦素抑制丙的興奮使z的分泌量減少,抑制了攝食中樞的興奮,導致攝食中樞興奮性下降.
(3)大多數(shù)肥胖者血液中瘦素水平較高,但無飽感且食欲旺盛,據(jù)圖1推測,其可能原因是C
A.甲分泌X的功能減弱B.乙細胞膜上Y的受體缺失
C.丙細胞膜上的瘦素受體缺失D.與丁結合的Z分解速度減慢
(4)當“攝食中樞”的興奮性增加時,減少下丘腦細胞分泌相關激素,此變化通過垂體,將減弱甲狀腺和腎上腺皮質兩種靶腺的活動,從而影響動物體內的能量消耗.
缺氧一段時間后,下丘腦神經(jīng)元的功能受損,影響其興奮性,靜息電位水平是影響細胞興奮性水平的因素之一.為探究不同缺氧時間對神經(jīng)元興奮性的影響,研究人員將神經(jīng)元置于含氧培養(yǎng)液中,測定單細胞的靜息電位和閾強度(引發(fā)神經(jīng)沖動的最小電刺激強度),再將其置于無氧培養(yǎng)液中,定時測定,結果如圖2、3所示.

(5)圖中靜息電位是以細胞膜的外側為參照,并將該側電位水平定義為0mV.下面四種測量方式,能測出靜息電位數(shù)值的是A.

(6)給予對照組神經(jīng)元30pA強度的電刺激,則神經(jīng)纖維膜外電位變化是由正到負,然后缺氧處理20min,給予相同強度的電刺激,不能(能/不能)測到神經(jīng)沖動.
(7)據(jù)圖2和3分析,下列相關敘述合理的是BD
A.當靜息電位由-60mV變?yōu)?65mV時,神經(jīng)元更易于興奮
B.缺氧20min,神經(jīng)元不容易興奮,從而節(jié)省了能量
C.缺氧大于25min后,神經(jīng)元易于興奮,說明缺氧不損傷神經(jīng)元
D.缺氧一段時間后影響細胞的離子主動運輸,導致膜電位異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回答下列有關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問題.
如圖為光合作用模式圖,I~IV表示葉綠體的結構,①~⑤表示參與光合作用的物質.
(1)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III是葉綠體膜,
⑤是ATP合成酶
(2)轉化光能的分子位于A
A.ⅠB.ⅡC.ⅢD.Ⅳ
(3)據(jù)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BCD
A.淀粉主要在細胞質基質中合成
B.①的產(chǎn)生需要光照,但它不
一定會從細胞中釋放出來
C.光反應使 IV的pH降低
D.H+借助⑤由 IV進入 II,不消耗能量
E.光合作用產(chǎn)物以葡萄糖形式運出葉綠體
在恒定溫度和光照強度條件下,光合作用速率會隨著CO2濃度的變化而改變.當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與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相等時,環(huán)境中的CO2濃度為CO2補償點;CO2達到一定濃度時,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時的CO2濃度為CO2飽和點.育種專家測定了22℃時,A、B兩個水稻品種在不同CO2濃度下的CO2吸收量,以及黑暗條件下的CO2釋放量,結果如表.
CO2補償點
(mmol/mol)
CO2飽和點
(mmol/mol)
CO2飽和點時CO2吸收量
(mmol/m2•h)
黑暗條件下CO2釋放量
(mmol/m2•h)
A品種0.061.16115.2072.00
B品種0.051.0386.4039.60
(4)據(jù)表知,CO2飽和點時,A品種的實際光合速率為187.2mmol/(m2•h).若環(huán)境中的CO2濃度保持在CO2飽和點,先光照14小時,再黑暗10小時,則一天中A品種積累的葡萄糖比B品種多2376mg/m2.(相對原子量:C-12,O-16,H-1)
(5)經(jīng)育種專家實驗發(fā)現(xiàn)水稻進行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是22℃,若其他條件不變,溫度上升至27℃,CO2補償點將上升(上升/不變/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回答下列關于細胞的問題.
圖1表示某動物小腸上皮細胞有絲分裂細胞周期,①~④對應其中各時期,其中②為S期,箭頭表示細胞周期的方向,h表示小時.圖2表示其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周期性變化,a~e表示染色體的不同形態(tài).

(1)圖1中④時期發(fā)生的染色體變化為c→d→e→a→b(用圖2中的字母和箭頭表示).圖2中染色體周期性變化的意義是使復制后的染色體平均分配,保證親子代間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
(2)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復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養(yǎng)該動物小腸上皮細胞后,處于S期的細胞都會被標記.換用無放射性的新鮮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預計最快約2.2h后會檢測到被標記的分裂期細胞.從被標記的分裂期細胞開始出現(xiàn)到其所占分裂期細胞總數(shù)的比例達到最大值時,所經(jīng)歷的時間為1.8h.
(3)與小腸上皮細胞不同的是,該動物骨髓上皮細胞的細胞周期時長為24h,④期時長為l.9h.上述兩種上皮細胞的細胞周期時長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若要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形態(tài)的變化,選用其小腸(小腸/骨髓)上皮細胞更合適.
(4)正常培養(yǎng)該動物細胞,測得細胞中DNA含量與細胞數(shù)的關系如圖3中A所示.當加入某種化合物培養(yǎng)細胞時,DNA含量與細胞數(shù)的關系如圖3中B所示,該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最可能的是D
A.抑制DNA復制B.促進染色質螺旋化
C.促進細胞分裂D.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