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A、n2,
| ||
B、2n,
| ||
C、2n,
| ||
D、2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研究細胞內各種細胞器的功能--差速離心法 |
B、摩爾根發(fā)現(xiàn)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假說演繹法 |
C、格里菲斯與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同位素示蹤法 |
D、沃森和克里克構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模型構建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人體內的每一個細胞均能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
B、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都在細胞內或細胞參與下完成 |
C、艾滋病的病原體無細胞結構,其生命活動與細胞無關 |
D、草履蟲是單細胞原核生物,一個細胞能夠能完成其所有生命活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編組 | 親本組合 | F1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 |
甲組 | 無蠟粉植株(♀)×有蠟粉植株(♂) | 無蠟粉:有蠟粉=1:1 |
乙組 | 無蠟粉植株(♂)×有蠟粉植株(♀) | 無蠟粉:有蠟粉=1:1 |
丙組 | 有蠟粉植株自交 | 無蠟粉:有蠟粉=1:3 |
A、實驗結果表明有蠟粉是顯性性狀 | ||
B、控制這對相對性狀的基因位于細胞核內 | ||
C、三組親本中有蠟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 | ||
D、丙組的F1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若判斷甲是否為需氧型生物,依據(jù)的是細胞中是否含有結構① |
B、若判斷乙是否為植物細胞,并不能僅依據(jù)細胞中是否含有結構② |
C、用電子顯微鏡觀察不能區(qū)分細胞甲和細胞乙是否為原核生物 |
D、根據(jù)細胞中是否含有結構③,可將甲、乙、丙三種生物分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兩個類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一項 | B、二項 | C、三項 | D、四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樣地 | 種群數(shù) | 個體數(shù) | ||||
第一層 | 第二層 | 第三層 | 第一層 | 第二層 | 第三層 | |
人工綠地 | 15 | 9 | 4 | 185 | 75 | 21 |
林地 | 13 | 8 | 3 | 190 | 91 | 19 |
農(nóng)田 | 11 | 9 | 3 | 88 | 110 | 20 |
A、可用樣方法調查各樣地土壤中動物種群數(shù) |
B、各樣地相同土層土壤中動物物種豐富度沒有明顯差異 |
C、人類活動對土壤動物的數(shù)量和分布存在影響 |
D、各樣地不同土層土壤中各動物種類群密度沒有明顯的差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圖中a、b、c分別是指細胞膜、具膜的細胞器和核膜 |
B、圖中m是指葉綠體的類囊體膜 |
C、圖中p是指線粒體的內膜 |
D、圖中的f和h分別是指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生長素能促進果實的發(fā)育可能與調節(jié)養(yǎng)分運輸有關 |
B、實驗中14C轉移途徑是14CO2→C3→糖類等有機物 |
C、放射性糖等有機物分布不均勻是由單側光照引起的 |
D、實驗結果說明生長素有強的吸引與調運養(yǎng)分的效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