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為了研究A和B兩個植物物種對溫度及CO2濃度的反應,他們做了如下實驗:實驗一:將這兩種植物的葉片以不同的溫度處理,然后測定其光合作用速率和細胞呼吸的速率,結果如圖1所示.(注:實驗一中的對照實驗在溫度為30℃的條件下進行,其他溫度處理得到的光合作用速率和細胞呼吸速率都是與30℃時的數(shù)據(jù)比較所得的百分率來表示的);實驗二:將A的成熟綠葉組織放在密封透明的小室內(nèi),給以適宜光照,在不同CO2濃度下測定光合作用效率,結果如圖2所示.請分析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回答下列題:
(1)在實驗一中,測定光合作用速率時,影響測試結果的無關變量主要是
 
(舉兩例).測定細胞呼吸速率時應注意的環(huán)境條件是
 

(2)請研究圖1后判斷:物種A的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分別超出哪個溫度時便會受抑制?
光合作用:
 
;細胞呼吸:
 

(3)請研究左圖后判斷:對兩個物種而言,是光合作用還是細胞呼吸對溫度較為敏感?
 

(4)請分析高溫導致光合作用受抑制的原因:(若有多個原因只要答出其中兩點即可)①
 
,②
 

(5)實驗二的結果如圖2所示,圖2中光合作用增長率最大的是
 
段.在
 
點時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此時葉肉細胞中產(chǎn)生ATP的場所有
 
考點: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光反應、暗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和物質(zhì)變化,細胞呼吸的過程和意義
專題:
分析:解答本題用掌握:植物是通過光合作用來利用光能的,在葉綠體中將光能轉(zhuǎn)換為儲存在ATP中活躍的化學能,然后再轉(zhuǎn)化為儲存在有機物中穩(wěn)定的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穩(wěn)定的化學能再通過細胞呼吸轉(zhuǎn)化為ATP中活躍的化學能.
從圖中可以看出:
植物A:50℃時,光合作用受到影響,溫度為55℃時,CO2的吸收量減少,光合作用會受抑制,溫度為55℃時,呼吸作用受到影響,溫度為57℃時,呼吸作用受抑制.55℃時,開始發(fā)生離子滲透作用.
植物B:40℃時,光合作用受到影響,溫度為48℃時,CO2的吸收量減少,光合作用會受抑制,溫度為50℃時,呼吸作用受到影響,溫度為52℃時,呼吸作用受抑制.52℃時,開始發(fā)生離子滲透作用.
解答: 解:(1)實驗一中,測定光合作用速率時,自變量為溫度,因變量為C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釋放量,影響測試結果的無關變量主要是CO2濃度、光照強度等,測定細胞呼吸速率時,應該在黑暗中進行,因為光照下植物體即會進行呼吸作用也會進行光合作用.故應做遮光處理.
(2)讀圖可知:50℃時,光合作用受到影響,溫度為55℃時,CO2的吸收量減少,光合作用會受抑制,溫度為55℃時,呼吸作用受到影響,溫度為57℃時,呼吸作用受抑制.
(3)相對于植物B而言,植物A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在較高的溫度才開始下降,因此植物A可能生活在熱帶地區(qū).對A、B兩種植物而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比,CO2的吸收量最先受到影響,故光合作用過程對高溫更敏感.
(4)植物體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都是生物體內(nèi)的化學反應,這些反應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而酶的活性又受諸多因子的影響,如溫度、水分等;另外生化反應的原料,發(fā)生反應場所的完整狀態(tài)等也影響其是否進行下去等.因此,氣孔在高溫時關閉;CO2濃度下降;水分減少;酶在高溫時活性降低甚至變性失活;高溫破壞了葉綠體及線粒體膜這些因素都能影響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6)圖2可知:光合作用增長率最大的是在CD段,直到E點之前光合速率都不斷增大,故E點時光合速率最大,其葉肉細胞中產(chǎn)生ATP的場所有細胞質(zhì)基質(zhì)、線粒體、葉綠體.
故答案為:
(1)CO2濃度、光照強度    放在暗處(或遮光)
(2)50℃55℃
(3)光合作用
(4)①氣孔在高溫時關閉,影響氣體交換;②高溫使光合作用中的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5)CD    E    細胞質(zhì)基質(zhì)、線粒體、葉綠體
點評:本題考查細胞呼吸、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題圖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已知1個DNA分子中有8000個堿基對,其中胞嘧啶有4400個,這個DNA分子中應含有的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目和腺嘌呤的數(shù)目分別是(  )
A、16000個和1800個
B、16000個和3600個
C、8000個和1800個
D、8000個和3600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細胞內(nèi)某些有機物的元素組成和功能關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圖中X、Y、Z、P分別為構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單位,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X是
 
,常用
 
試劑檢測,Ⅰ在小麥種子中主要是指
 

(2)圖中Y是
 
,其中含有糖是
 

(3)圖中P的結構通式為
 
,寫出不同生物由P形成的Ⅳ多樣性的根本原因
 

(4)Ⅲ和Ⅳ兩者都有多樣性,兩者多樣性的關系是前者
 
后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生長素發(fā)現(xiàn)的研究過程中,許多科學家作出了貢獻.其中溫特的研究實驗如圖所示.①~⑥表示對切去苗尖的幼苗進行不同處理的結果.請據(jù)圖回答:

(1)實驗中①起
 
作用.
(2)比較①②⑤的實驗結果,可知苗尖產(chǎn)生的化學物質(zhì)有
 
作用,設置實驗
 
的目的是為了排除
 
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3)比較③④⑥的實驗結果,可知③④幼苗會彎曲生長,且方向是
 
(填“背著”或“向著”)放置瓊脂塊的一側(c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將下列生物的細胞或結構進行歸類,并回答相關問題
①大腸桿菌  ②發(fā)菜  ③藍藻  ④酵母菌  ⑤霉菌  ⑥HIV  ⑦顫藻  ⑧SARS病原體  ⑨細菌  ⑩蛋白質(zhì)和核酸
(1)真核細胞:
 
;原核細胞:
 

(2)口腔上皮細胞和洋蔥表皮細胞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存在差異,體現(xiàn)了細胞的
 
 性,但結構上由于都具有
 
,而使得兩者之間具有
 
性.
(3)衣藻和顫藻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其細胞結構的主要區(qū)別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基因控制胰島素合成過程的示意圖,請分析回答:

(1)DNA分子基本骨架由
 
交替排列構成,復制DNA分子時需要
 
酶.
(2)在圖中④結構中完成的是
 
過程.
(3)圖中甘氨酸的密碼子是
 
,控制該蛋白合成的基因中,決定“…-甘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谷氨酸-…”的模板鏈是圖中的
 
鏈.
(4)從化學組成分析,下列生物中與圖中結構④的化學組成最相似的是
 

A.乳酸桿菌         B.噬菌體         C.染色體         D.HI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人體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維持是神經(jīng)-體液-免疫共同調(diào)節(jié)的結果.如圖表示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調(diào)節(jié)機制,請據(jù)圖分析回答.
(1)若③為神經(jīng)遞質(zhì),則它的受體一般位于
 
,它會引起下一個神經(jīng)元膜電位發(fā)生變化,從而使該神經(jīng)元產(chǎn)生
 

(2)若⑤代表抗體,則⑤是由
 
細胞產(chǎn)生的.某患者體內(nèi)產(chǎn)生一種抗體,這種抗體可與某神經(jīng)遞質(zhì)的受體結合并使其失活,導致患者肌肉萎縮,說話和吞咽困難,最后因呼吸障礙而死亡,這種疾病屬于
 
免疫病.
(3)若⑧表示甲狀腺激素,緊張刺激可引起下丘腦分泌
 
,促進垂體釋放
 
,進而促進⑧的分泌
 
,而⑧含量的增加又會影響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活動,這種作用稱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酶的敘述中正確的一項是(  )
A、酶只有在生物體內(nèi)才起催化作用
B、酶促反應與外界條件無關
C、酶的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都是酶
D、酶作為生物催化劑,具有專一性、高效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細胞學說”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揭示了動植物細胞的多樣性
B、建立者主要是施來登和施旺、魏爾肖
C、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
D、是多位科學家在探索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而建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