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香蕉是一種熱帶水果,成熟的果實不易保鮮、不耐貯藏。因此香蕉一般在未成熟時采摘,此時果皮青綠、果肉硬實、甜度小。隨放置時間的延長,淀粉逐漸轉變成還原性糖,果肉逐漸變軟、甜度增加,果實逐漸成熟。

(1)檢測香蕉中的還原性糖可用 試劑,觀察此實驗結果中的 可以推測香蕉的成熟程度。

(2)下圖是采摘后的香蕉在果實成熟過程中,呼吸速率和乙烯(C2H4)含量的變化。

①植物激素(如乙烯)是植物生命活動中起 作用的微量高效的有機物。

②采摘后的香蕉,其細胞呼吸速率在第 天之間達到最大。

(3)根據上圖推測,乙烯通過 促進香蕉果實的成熟。

(4)有人要驗證上述推測,利用一種乙烯抑制劑設計了下面的實驗:

①將采摘后的香蕉均分為兩組,實驗組需要在采摘后的第 天之前用乙烯抑制劑進行熏蒸處理,對照組 。

②檢測兩組香蕉的 _____,如果實驗組 ,則支持上述推測。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福建省高三上學期半期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充滿N2和CO2的密閉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幾株番茄,CO2充足。測得系統(tǒng)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變化曲線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第6~8 h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B.第10 h葉肉細胞仍能合成ATP

C.第2~4 h呼吸速率較低的原因是溫度太低

D.第10 h后,瓶內CO2含量逐漸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長春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某小組研究課題:探究植物細胞外液濃度與質壁分離的關系。該小組選用水生植物黑藻為實驗材料,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材料:黑藻葉片;蔗糖溶液;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等.

實驗假設:

將黑藻葉片分別置于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細胞失水量隨著外界溶液濃度的增大而增加。圖中B/A值(%)將下降。

實驗步驟如下:

①分別配制 的蔗糖溶液,分別盛于培養(yǎng)皿中。

②從黑藻莖上取下葉片,用吸水紙吸干葉片表面的水分,分別放入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分鐘。

③取出葉片制成裝片,顯微鏡下觀察,每組選取3個細胞測量其A、B值(如圖為質壁分離的細胞,其中A代表細胞的長度,則B代表 的長度。)

結果分析:

(1)請你設計一表格,用于記錄數據,計算并記錄B/A值(%)。

(2)該小組同學根據記錄數據作如圖所示曲線。請你對該結果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

實驗分析:

。

結論:細胞失水量隨著外界溶液濃度的增大而增加。

(3)討論

①為使結果更科學,該小組同學選用記錄表中數據作圖,該模型為生物模型中的 。

②假如要說明上述質壁分離現(xiàn)象是由相應濃度的外界溶液引起的,而非細胞本身的原因,你怎么設計實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長春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器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溶酶體內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

B.所有酶、抗體、激素都在核糖體上合成

C.衰老細胞中的線粒體功能減弱

D.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新形成的細胞壁周圍分布較多的高爾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長春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種聚聯(lián)乙炔細胞膜識別器已問世,它是通過物理力把類似于細胞膜上具有分子識別功能的物質鑲嵌到聚聯(lián)乙炔囊泡中,組裝成納米尺寸的生物傳感器。它在接觸到細菌、病毒時可以發(fā)生顏色變化,用以檢測細菌、病毒。這類被鑲嵌進去的物質很可能含有

A.磷脂和蛋白質 B.多糖和蛋白質

C.膽固醇和多糖 D.膽固醇和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蘇省南京市六校聯(lián)考高三12月調研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微生物實驗室培養(yǎng)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熔化瓊脂時,需要控制火力并不斷攪拌,以免發(fā)生焦糊

B.灼燒、高壓蒸汽滅菌、紫外線照射等都屬于無菌技術

C.樣品中活菌數量統(tǒng)計時,接種方法應采用劃線法

D.用平板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微生物時,應將平板倒過來放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青海省西寧市高三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為植物和高等動物(如人體)新陳代謝的部分過程示意圖。分析回答:

(1)以上的甲、乙兩種結構的圖為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在植物的葉肉細胞中,甲、乙兩種細胞器都是重要的“能量轉換器”,乙細胞器內完成的能量轉換過程__________ _。

(2)圖中甲、乙兩種結構的膜面積都很大,乙增加膜面積是通過_____ __。甲的D結構中發(fā)生的反應稱_________,該反應之所以在D上進行,從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看,是由于D中有_____________。

(3)CO2進入葉綠體后,在基質中被_____________后形成的物質遇斐林試劑呈磚紅色。

(4)發(fā)生在高等動物細胞結構乙中的生理過程是(填圖中的序號)_________,在缺氧情況下,物質A可通過⑤過程形成物質C(填名稱)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省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了研究殺蟲燈誘殺斜紋夜蛾的影響因素,科學家釋放了一定量的標記過的斜紋夜蛾,適當時間后用殺蟲燈誘殺,統(tǒng)計標記個體的個數占釋放總數的比例(回收率),結果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注:橫軸為誘捕燈間距)( )

A.若標記總量為 N,回收率為 a,則斜紋夜蛾的種群密度為 N/a

B.誘捕距離加大,被標記個體占被誘捕總數的比例上升

C.該研究說明,殺蟲燈的殺蟲效果與燈的密度無關

D.用殺蟲燈誘殺斜紋夜蛾成蟲可改變種群年齡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上12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為探究酵母菌的細胞呼吸,將酵母菌破碎并進行差速離心處理,得到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與酵母菌分別裝入A-F試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質,進行了如下實驗(見下表)

試管編號

加入的物質

細胞質基質

A B

線粒體

C D

酵母菌

E F

葡萄糖

- +

- +

+ +

丙酮酸

+ -

+ -

- -

氧氣

+ -

+ -

+ -

注:“+”表示加入了適量的相關物質,“-”表示未加入相關物質

(1)會產生CO2和H2O的試管有 ,會產生酒精的試管有 ,根據試管 的實驗結果可判斷出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的場所。(均填試管編號)

(2)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的實驗中,鑒定CO2、酒精相關的試劑及顏色變化分別是( )

A.重鉻酸鉀溶液和濃硫酸——橙黃色 澄清石灰水——白色

B.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藍色 澄清石灰水——白色

C.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黃色 重鉻酸鉀溶液和濃硫酸——灰綠色

D.重鉻酸鉀溶液和濃硫酸——灰綠色 溴麝香草酚藍溶液——黃色

(3)下圖是探究酵母菌進行呼吸方式類型的裝置,下面敘述正確的是( )

A、假設裝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裝置二中的液滴不動,則說明酵母菌只進行無氧呼吸

B、假設裝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動,裝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則說明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

C、假設裝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裝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則說明酵母菌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

D、假設裝置一、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動說明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或只進行無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