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7.回答以下有關實驗探究的問題.
香蕉果實成熟過程中,果實中的貯藏物不斷代謝轉化,香蕉逐漸變甜.圖A中Ⅰ、Ⅱ兩條曲線分別表示香蕉果實成熟過程中兩種物質含量的變化趨勢.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別加等量的蒸餾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試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試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圖B.

(1)在a、c試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藍色,與a管相比c管的顏色更淺,兩管中被檢測的物質是淀粉,圖A中標示這種物質含量變化趨勢的曲線是Ⅰ.
(2)在b、d試管中加入等量的班氏試劑,煮沸后,b管呈磚紅色,與b管相比d管的顏色更深,兩管中被檢測的物質是還原糖,圖A中表示這種物質含量變化趨勢的曲線是Ⅱ.
(3)已知乙烯具有催熟的作用,乙烯利能增加細胞內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天噴施乙烯利,從第X天開始,曲線Ⅰ將呈現出加快(加快、減慢)下降的趨勢,曲線Ⅱ將呈現出加快(加快、減慢)上升的趨勢.

分析 根據題意可知,“香蕉果實成熟過程中,…香蕉逐漸變甜”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淀粉類物質轉化成了還原糖,即Ⅰ為淀粉,Ⅱ為還原糖,碘液是用來檢驗淀粉的存在,班氏試劑是用來檢驗可溶性還原糖的存在的,因此在(1)、(2)兩問對應作答即可.

解答 解:(1)根據題意可知,香蕉果實成熟過程中,淀粉類物質轉化成了還原糖,即Ⅰ為淀粉,Ⅱ為還原糖,X天(較早)淀粉較多,還原糖較少,Y天(較晚)淀粉較少,還原糖較多,用碘液檢驗的淀粉,對應的a管藍色較深c管較淺;
(2)b、d試管用班氏試劑檢驗還原糖,對應曲線Ⅱ,b管還原糖較少顏色較淺,d管還原糖較多顏色較深.
(3)乙烯能促進果實成熟,加快淀粉轉化成還原糖,所以在第X天噴施乙烯利,從第X天開始曲線Ⅰ將呈現出加快下降趨勢,曲線Ⅱ將呈現出加快上升趨勢.
故答案為:
(1)淺    淀粉Ⅰ
(2)深   還原糖Ⅱ
(3)加快    加快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淀粉遇還原糖的轉化,糖類的檢測方法,乙烯的作用,解題時審清題圖、特別是題圖B,弄清4只試管檢測什么時間的什么物質是解題的關鍵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色素提取液經層析分離后,出現在濾紙條上的色素帶,位于由上往下第三條的是( 。
A.葉綠素bB.葉綠素aC.胡蘿卜素D.葉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某農場每年都要利用不同品種的大白菜雜交獲得種子供蔬菜基地大面積種植.大白菜的花很小且為兩性花,雜交工作耗時費力,若用不能產生花粉的雄性不育系作母本,則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經多年努力,農場擁有了甲品種的4種類型:不育的類型I、Ⅱ和可育的類型Ⅲ、Ⅳ,并通過以下途徑年年獲得理想的不育系.請回答
(1)與盂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相比,在甲品種(不育系)與乙品種大白菜雜交過程中可以減少的人工操作步驟有去雄.
(2)年復一年的利用甲品種(不育系)與乙品種雜交,其目的不是選育新品種而是為了獲得雜合子(雜種)表現的優(yōu)勢,以提高大白菜的產量與品質.
(3)有人對大白菜雄性不育的遺傳提出了兩種假說,并從類型I、Ⅱ、Ⅲ、Ⅳ中選擇親本雜交進行檢驗.假說一,由兩對自由組合的基因共同控制,基因型為A_bb表現為雄性不育;假說二,由3個等位基因控制,基因的顯隱性為Mf>M>m.基因型與表現型的對應情況如下表:

類型
表現型不育不育可育可育
基因型假說一AAbbAabbAABbaabb
 假說二MMMmMfMmm
選擇組合Ⅲ與IV(選填:I與Ⅲ、Ⅱ與Ⅳ、Ⅲ與Ⅳ)為親本雜交獲得F1,F1中可育植株自交獲得F2,觀察F2表現型.
若實驗結果為F2發(fā)生性狀分離(不育:可育=3:13),則證明假說一成立;
若實驗結果為F2不發(fā)生性狀分離(不育:可育=0:1),則證明假說二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孟德爾用豌豆雜交實驗揭示了生物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標志著生物學進入了( 。
A.描述性生物學階段B.實驗性生物學階段
C.分子生物學階段D.物理生物學階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細胞中合成脂肪酶的場所是(  )
A.核仁B.核糖體C.高爾基體D.線粒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有關植物單倍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與正常植株相比,單倍體植株一般長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B.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體,也可能是單倍體
C.利用單倍體育種可縮短育種年限,能培育出品質優(yōu)良的單倍體
D.由花粉直接發(fā)育成的植物體是單倍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圖解部分示意圖,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項中正確是(  )
A.①表示流經生態(tài)系統(tǒng)內部的總能量
B.次級消費者者糞便中的能量屬于①中的部分能量
C.④是指第二營養(yǎng)級遺體殘骸中蘊含的能量
D.一般情況下,③+④之和為②的10%~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圖1為某家族中出現的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相關系譜圖,已知G6PD(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有關基因用A、a表示)由X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控制,患者因紅細胞中缺乏G6PD而導致溶血.女性的未成熟紅細胞內常出現一條X染色體隨機性失活,導致紅細胞中只有一條X染色體上的基因能表達.家族中Ⅱ-3攜帶FA貧血癥基因(有關基因用B、b表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Ⅱ-4基因型為BbXAXa,研究發(fā)現Ⅱ-4體內大部分紅細胞中G6PD活性正常,因而不表現缺乏癥.其原因最可能是大部分紅細胞中G6PD缺乏癥基因所在X染色體失活.
(2)若Ⅲ-8與Ⅲ-10婚配,所生兒子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是$\frac{1}{6}$.
(3)若每10000人中有一人患FA貧血癥,那么Ⅱ-6與一個表現型正常的女性結婚,生下患FA貧血癥的孩子的概率是$\frac{1}{202}$.
(4)圖2所示為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基因的轉錄過程,該過程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若生成的RNA中共含1500個核糖核苷酸,其中堿基G和C分別為200個和400個,則該基因經過兩次復制,至少需要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2700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關于“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的相關操作,正確的是( 。
①培養(yǎng)酵母菌時,必須去除培養(yǎng)液中的溶解氧;
②將適量干酵母放入裝有一定濃度葡萄糖溶液的錐形瓶中,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
③將培養(yǎng)液振蕩搖勻后,用吸管從錐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養(yǎng)液;
④在血細胞計數板中央滴一滴培養(yǎng)液,蓋上蓋玻片,并用濾紙吸去邊緣多余培養(yǎng)液;
⑤將計數板放在載物臺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在顯微鏡下觀察、計數;
⑥計數時,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酵母菌應計相鄰兩邊及其頂角; 
⑦早期培養(yǎng)不需取樣,培養(yǎng)后期每天取樣一次.
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⑥D.②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