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植物細胞受損后通常會釋放出酚氧化酶,使無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質。例如,切開的馬鈴薯放置一會兒后表面會變色,就是酚氧化酶引起酶促褐變造成的。請據(jù)資料分析回答:

(1)酚氧化酶與酚類底物分別儲存在細胞的不同結構中。能實現(xiàn)這樣的分類存放是因為細胞內具有 系統(tǒng),組成該系統(tǒng)的結構具有的功能特性是 。

(2)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作如下表的處理,完成下列問題:

試管

①酚氧化酶提取液的處理

②加入緩沖液

③加入酚類底物

實驗后的顏色

A

不作處理

2mL

2mL

褐色

B

加入蛋白酶,10分鐘

2mL

2mL

無色

C

加入三氯乙酸(強酸),10分鐘

2mL

2mL

試管A、B對照,說明酚氧化酶的化學本質是____________。推測實驗后,試管C中的顏色是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步驟②中加入緩沖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在馬鈴薯抗褐變品種的改良方法上,目前比較成功的是反義RNA技術。即將一段酚氧化酶反義基因導入馬鈴薯的細胞中,并得到反義的RNA,反義RNA能與酚氧化酶基因轉錄形成的____________進行堿基互補配對,形成雙鏈RNA,阻礙了 過程的進行。該育種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成都石室中學高一上學期半期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組成生命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構成細胞膜的化學成分除蛋白質、磷脂外還有多糖等

B. 分解糖原比分解等量脂肪,釋放的能量更多

C. DNA是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說明生物具有統(tǒng)一性

D. 正是由于生物大分子中以碳元素的含量為最高,所以“沒有碳就沒有生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辛集一中高一實驗班10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A.玉米的黃粒和圓粒 B.家雞的長腿和毛腿

C.綿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莖和豆莢的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四川省高三上學期12.23周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采用盆栽實驗,為探究土壤干旱對某種植物葉片光合速率的影響。實驗開始時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實驗組停止?jié)菜,對照組土壤水分條件保持適宜,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請回答。

(1)綠葉中的色素存在于葉綠體的 上,葉綠體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兩方面的用途,

一是 ,二是促成ATP的形成。在暗反應階段接受能量并被還原的C3 —部分形成糖類,另一部分則形成 ,使卡爾文循環(huán)持續(xù)進行。

(2)該實驗過程中,實驗組葉片表皮細胞中細胞液濃度的變化是逐漸 ,該植物根尖細胞中,能消耗O2的場所是 ,能產生CO2的場所是 。

(3)實驗組植物第2〜4天光合作用速率逐漸下降,可能是缺水導致葉片內 下降引起的,第4天后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還與的下降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吉林省高三上學期第四次模擬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生物——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隨著科學的發(fā)展,現(xiàn)代生物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的方方面面。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不僅可以保持優(yōu)良品種的 ,還可以高效快速地實現(xiàn)種苗的大量繁殖。若想獲得脫毒苗,可以切取一定大小的 等進行組織培養(yǎng)。

(2)在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由于培養(yǎng)細胞一直處于不斷的 狀態(tài),容易受到培養(yǎng)條件和外界壓力的影響而發(fā)生 。

(3)科學家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與基因工程技術結合,培育出抗蟲棉。但由于抗蟲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組的部位往往是隨機的,有時候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因此,需檢測抗蟲棉的抗蟲特性,除進行 水平檢測外,有時還需要進行 水平的檢測。

(4)為了培育抗蟲棉,需獲得抗蟲基因,科學家常利用DNA在 中溶解度不同來提取它,在沸水浴條件下 可作為鑒定DNA的試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吉林省高三上學期第四次模擬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心房顫動(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并且危害嚴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機制是核孔復合物的運輸障礙。據(jù)此分析正確的是

A.核膜由兩層磷脂分子組成,房顫的成因與核膜內外的信息交流異常有關

B.核孔運輸障礙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編碼核孔復合物的基因發(fā)生突變所致

C.人體成熟的紅細胞中核孔數(shù)目很少,因此紅細胞代謝較弱

D.各種蛋白質以自由擴散方式通過核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甘肅省高三上學期月考三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細胞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過程中核DNA含量的變化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由B→C與由H→I,DNA的含量加倍的原因相同

B.D→E,可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

C.由N→O,DNA的含量減少一半,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分別進入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的結果

D.由D→E,DNA的含量減少一半,原因與N→O的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陜西省高二實驗班上期中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調查種群密度的說法錯誤的是

A.五點取樣和等距取樣是樣方法取樣的常用方式

B.調查古樹木、蝗蟲的幼蟲、某種羊的種群密度,通常采用樣方法

C.標志重捕法調查得到的種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確的現(xiàn)實反映

D.將只鹿標記后釋放,在重捕獲的只鹿中有只被標記,則該鹿群約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寧夏孔德學區(qū)高二上月考二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為某生物體細胞分裂模式圖,據(jù)圖回答問題。

(1)圖甲ABC段的主要特征是 。觀察染色體形態(tài)、數(shù)目最佳時期是 (圖中字母回答)。

(2)圖乙為細胞有絲分裂 期圖像,此時期染色體、DNA、染色單體之比為 ,該時期的主要特征是 、 。

(3)圖乙對應于圖甲中的 段,圖丙對應于圖甲中的 段。

(4)在一個植物細胞分裂過程中,與之相關的細胞器有 、 ;染色體的活動決定于__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