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列關于生物變異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交換片段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B.大多數(shù)染色體結構變異對生物是不利的
C.射線處理使數(shù)個堿基對丟失引起的變異屬于某因突變
D.可遺傳的變異性狀一定會遺傳給后代

分析 生物變異的類型有三種,即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染色體變異又分為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兩種.

解答 解:A、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交換片段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A正確;
B、大多數(shù)染色體結構變異對生物是不利的,具有多害少利性,B正確;
C、基因突變是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γ射線處理使DNA上數(shù)個堿基對丟失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屬于基因突變,C正確;
D、體細胞中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一般不能遺傳給后代,生殖細胞中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能遺傳給后代,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屬于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是兩種生物的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試據(jù)圖回答:

(1)如果將這兩種細胞分別放入蒸餾水中,形態(tài)變化較大的是乙.
(2)兩圖中①的功能特點是具有選擇透過性.
(3)如果甲細胞是低等植物細胞,則圖中還應該有中心體.
(4)若甲細胞是西瓜紅色果肉細胞,則色素主要存在于[⑧]液泡中.如果是植物的根成熟區(qū)細胞,則圖中不應有的結構是[⑨]葉綠體.
(5)細胞內(nèi)具有雙層膜結構的有③④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關于葉綠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類囊體薄膜上只分布著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
B.葉綠體的內(nèi)膜上也分布著光合作用相關的酶
C.葉綠體中ADP可從基質轉移至類囊體薄膜上
D.葉綠體的內(nèi)膜和類囊體薄膜擴大了受光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所示是某植物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物質變化示意簡圖,其中①~⑤為生理過程,a~i為物質名稱,請回答:

(1)物質a分布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分離該物質時加入的試劑是層析液.
(2)①~⑤過程中,f是C5(填某物質),過程⑤發(fā)生的場所是線粒體內(nèi)膜.
(3)在光合作用過程中,二氧化碳被還原成糖類等有機物時,需要要接受c、e釋放的能量,還要被e還原(兩空均用圖中字母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有關基因、DNA 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相同的DNA分子在不同細胞中可轉錄出不同的RNA
B.雙鏈 DNA分子中含有4個游離的磷酸基團
C.DNA分子的堿基總數(shù)與所含基因的堿基總數(shù)不同
D.雙鏈 DNA分子中,兩條鏈上$\frac{A+T}{G+C}$的值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蠶豆病是一種脫氫酶缺乏導致的單基因遺傳病,患者食用新鮮蠶豆后會發(fā)生急性溶血性貧血. 如圖是某患者家系圖,其中Ⅰ-1不攜帶致病基因,Ⅱ-5和Ⅱ-6為同卵雙生姐妹.請回答:

(1)蠶豆病的遺傳方式為伴X隱性遺傳,Ⅲ-8的致病基因來自Ⅱ-5、Ⅰ-2(填序號).
(2)Ⅲ-9的次級卵母細胞中含有0或2個致病基因.該基因是如何控制相應性狀的?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
(3)經(jīng)調査發(fā)現(xiàn),蠶豆病中的女性攜帶者也有10%的發(fā)病風險,則Ⅱ-6和Ⅱ-7生一個患病孩子的風險為$\frac{11}{40}$.調查該病發(fā)病率時除了要隨機調査外,還應注意調查群體足夠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是甲(A、a)、乙(B、b)兩種遺傳病的系譜圖,已知個體Ⅱ-3不攜帶致病基因.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病的遺傳類型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人群中出現(xiàn)甲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
(2)分析遺傳系譜圖中的個體Ⅱ-5、Ⅱ-6和Ⅲ-8的表現(xiàn)型可知,乙病的遺傳類型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3)個體Ⅲ-9的基因型是BBXaY或BbXaY,其致病基因最終來源于個體Ⅰ-1.
(4)個體Ⅳ-10為同時患有甲、乙兩種遺傳病女孩的概率是$\frac{1}{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下列敘述中哪項是正確的( 。
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眼睛因長期不用而退化
B.食蟻獸的長舌是因為長期舔食樹縫中的螞蟻所致
C.鹿和狼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相互進行選擇,結果發(fā)展了自己的特征
D.生物適應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湖北武漢鋼鐵公司第三子弟高二4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以下能說明細胞全能性的實驗是( )

A.番茄與馬鈴薯體細胞雜交后培育出植株 B.玉米種子培育出完整植株

C.胡蘿卜韌皮部細胞脫分化成愈傷組織 D.用體外培養(yǎng)的皮膚治療燒傷病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