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7.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細胞中常見的元素有 C、H、0、N 等20多種,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
B.構成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的主要化合物是有機物,水和無機鹽在活細胞中并不重要
C.組成細胞的元素追根溯源來自無機環(huán)境,細胞內各種元素的比例與無機環(huán)境的大不相同
D.將細胞內含有的各種物質配齊,并按照它們在細胞中的比例放在一個試管中,不能構成一個生命系統(tǒng)

分析 1、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從大到小的順序是:C>O>N>H.
2、組成細胞的20多種化學元素,在細胞中大多數(shù)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3、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與差異性:
統(tǒng)一性:構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生物體體內和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解答 解:A、細胞中常見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種,其中碳鏈是構成有機物的基本骨架,C是最基本的元素,A正確;
B、構成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的化合物中,有機物、水和無機鹽都非常重要,B錯誤;
C、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都存在,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但細胞內各種元素的比例與無機環(huán)境的大不相同,這體現(xiàn)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異性,C正確;
D、將細胞內含有的各種物質配齊,并按照它們在細胞中的比例放在一個試管中,不能構成一個生命系統(tǒng),因細胞還具有完整的結構,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知識點簡單,考查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能準確判斷題干中各種化合物的元素組成及供能特點,再根據(jù)題干要求選出正確答案即可,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為人體內雖白質合成的一個過程,據(jù)圖分析并回答問題:

(1)甲圖中所示正在進行的過程是轉錄,進行該過程的主要部位是細胞核.完成這個過程的基本單位是D
A.染色體   B.DM分子  C.基因   D.核糖核苷酸
(2)從化學結構上看,甲圖中的2和5相同嗎?不同若已知a鏈上形成c鏈的功能段中有這樣的堿基比例關系:A:T:G:C=1:2:3:4,則形成的e鏈的堿基比是A:U:G:C=1:2:3:4
(3)乙圖所示屬于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的翻譯步驟.該步驟發(fā)生在細胞的核糖體部分.乙圖中所合成多肽鏈的原料來自蛋白質的分解和氨基轉換作用.圖中3表示mRNA,4后面的轉運RNA攜帶的氨基酸是賴氨酸.按從左至右的順序寫出信使RNA區(qū)段所對應的DNA堿基排列順序TCG TCG ACT AAG CTT CCC ACT∥AGC AGC TGA TTC GAA GGGTGA.
(4)乙圖中,攜帶密碼子的化合物是mRNA,其中共有7個密碼子.1的名稱是DNA,它包含了14個脫氧核苷酸.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科學家合成了類似4的物質是一種具有與天然分子相同的化學結構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
(5)假設乙圖中3是由一完整的遺傳信息轉錄而來的,經(jīng)上圖表示的過程后,最終形成的化合物的名稱是多肽,在形成該化合物的過程中,分子量減少了108,如果該化合物最終分泌出細胞外,則結構2應位于內質網(wǎng)上,這一過程需要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和線粒體細胞器的分工合作.
(6)一個基因共有2004個堿基對,則由它控制合成的一條多肽鏈共有668個氨基酸,共有20中氨基酸.(不考慮終止密碼)
(7)上述過程不可能發(fā)生在C
A.神經(jīng)細胞    B.肝細胞     C.成熟的紅細胞    D.脂肪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法囊藻是一種海生綠藻,如圖所示為經(jīng)化學測定所得的法囊藻細胞及周圍海水中各種離子的濃度.圖中灰色部分表示法囊藻細胞液中離子的濃度,白色部分表示海水中各種離子的濃度.請據(jù)圖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法囊藻細胞液中的成分與海水的成分很不相同,如K+和Cl-在細胞內含量高,而Ca2+和Mg2+在細胞內含量較低.這一事實表明細胞對礦質元素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2)法囊藻細胞吸收K+和Cl-的方式是主動運輸,判斷依據(jù)是從低濃度到高濃度.
(3)法囊藻細胞吸收K+和Cl-的方式對活細胞生命活動的意義是能保證細胞按照生命活動的需要主動地選擇吸收營養(yǎng)物質,這種吸收方式的實現(xiàn),必須依賴的生理活動是呼吸作用.
(4)法囊藻細胞吸收的各種離子數(shù)量與海水中相應離子的數(shù)量不成正比例,這與法囊藻細胞膜上的細胞膜的載體種類和數(shù)量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有關糖類和脂質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磷脂是所有細胞必不可少的脂質
B.植物細胞的細胞壁的組成成分中含有纖維素
C.等量的脂肪比糖類含能量多,卻不是生物體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質
D.蔗糖可以口服,也可以通過靜脈注射進入人體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下面是兩類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甲細胞為真核(真核或原核)生物細胞,判斷理由是有核膜包圍的細胞核.圖乙細胞為原核(真核或原核)生物細胞.
(2)乙細胞中的④是DNA(物質),其所在的區(qū)域稱為擬核,該物質在圖甲細胞中主要存在于[②]細胞核(填序號及名稱).
(3)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qū)別是動物細胞無細胞壁和液泡.(填出兩個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即可判斷一粒黃色玉米(玉米是雌性同株、雄性異花的植物)的基本型又能保持純種的遺傳特性的最佳方案是( �。�
A.讓其進行自花傳粉,觀察果穗B.進行同株異花傳粉,觀察果穗
C.讓其與白色玉米雜交,觀察果穗D.觀察該黃粒玉米,化驗其化學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雄果繩體細胞中4對8條染色體,它產(chǎn)生的精細胞中染色體組成應該是(  )
A.3條染色體+X染色體B.3條常染色體+Y染色體
C.3條常染色體+X、Y染色體D.3條常染色體+X或Y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甲表示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圖乙為大棚中栽培的某種蔬菜在水肥充足、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光合作用強度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的變化曲線圖.請據(jù)圖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參與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這些色素的作用主要是吸收、傳遞和轉化光能.
(2)光合作用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圖甲中B表示暗反應階段.
(3)寫出圖甲中所示物質或生理過程的名稱:①氧氣;③ATP;④二氧化碳;D三碳化合物的還原.A為B提供ATP和[H].
(4)由圖乙可知,影響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
(5)比較I、Ⅱ兩條曲線,當光照強度大于a時,曲線Ⅱ的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大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已經(jīng)達到光飽和點,此時光照強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二氧化碳濃度成為選擇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限制了光合作用暗反應階段的進行.
(6)用14C標記④(填數(shù)字),最后在⑤(填數(shù)字) 內可找到.
(7)寫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6CO2+12H2O C6H12O6+6O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紅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紅薯吃起來比土豆甜.為探究其原因,某興趣小組在溫度不同、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對處于休眠期的紅薯塊根與土豆塊莖分別處理30min后測定其還原糖的含量.結果如圖:
(1)由圖中曲線可知,60℃左右時紅薯還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還原糖是某種酶催化反應的產(chǎn)物,此溫度是該酶的最適合溫度.
(2)土豆不含還原糖的最可能原因是土豆缺乏淀粉酶.
(3)為了確定土豆不含還原糖的原因,請完成以下實驗:
(4)實驗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為還原糖;②還原糖和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
(5)備選材料與用具
紅薯提取液(除去淀粉與還原糖)、土豆提取液(除去淀粉)、雙縮脲試劑、斐林試劑、蘇丹III染液、3%淀粉溶液、3%蔗糖溶液等.
(6)實驗步驟:
第一步:取兩支試管,編號為a、b,在a試管中加入除去淀粉的土豆提取液2mL,在b試管中加入除去淀粉與還原糖的紅薯提取液2mL,適宜溫度水浴保溫5min.
第二步:向a、b兩試管中加入等量的己水浴加熱至適宜溫度的淀粉溶液.水浴保溫5min.
第三步:向a、b試管內各加入2mL斐林試劑,然后水浴加熱2min.
(7)實驗結果:a、b試管最可能的現(xiàn)象依次為a試管內液體為藍色(或a試管內無磚紅色沉淀),b試管內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
(8)食用土豆時,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幾乎被小腸上皮細胞逆濃度梯度吸收,該吸收過程需要ATP(或能量)和載體蛋白(或載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