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美國研究人員發(fā)現一種名為SIRT1的蛋白質.它不僅可以延長老鼠壽命,還能推遲和健康有關的發(fā)病年齡.另外,它還改善老鼠的總體健康,降低膽固醇水平,甚至預防糖屎。铝邢嚓P敘述,正確的是( )
A.SIRT1這種蛋白質合成的場所是老鼠細胞內所有無膜結構的細胞器
B.膽固醇是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人攝入較多的膽固醇有助于健康
C.糖尿病患者的內環(huán)境中葡萄糖的含量應比正常人的要高
D.老鼠處于衰老過程中,體內細胞都出現細胞核變大、核膜內折等現象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閱讀題干可知本題涉及的知識點是蛋白質的合成、細胞的結構、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和細胞衰老等,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知識,根據選項描述結合基礎知識做出判斷.
解:A、老鼠細胞內無膜結構的細胞器有中心體和核糖體,其中只有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A錯誤;
B、膽固醇是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但人攝入較多的膽固醇,會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積,不利于健康,B錯誤;
C、正常人血糖在80~120mg/L,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超過160~108 mg/L,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內環(huán)境中葡萄糖的含量應比正常人的要高,C正確;
D、細胞衰老與個體衰老不是完全同步的,所以老鼠處于衰老過程中,體內細胞不可能都出現細胞核變大、核膜內折等現象,D錯誤.
故選:C.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fā)現了一種RNaseP酶,是由20%的蛋白質和80%的RNA組成,如果將這種酶中的蛋白質除去,并提高Mg2+的濃度,發(fā)現留下來的RNA仍然具有與這種酶相同的催化活性,這一結果表明( )
A. 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 酶是由RNA和蛋白質組成的
C. 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D. 絕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群落演替的過程中,不可能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
B.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不同時期群落中的優(yōu)勢種群在發(fā)生更替
C.發(fā)生在裸巖上的演替過程: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D.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與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有中心體的細胞不一定是動物細胞
B.有高爾基體的細胞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
C.有線粒體的細胞也能進行無氧呼吸
D.有核糖體的細胞一定能合成成熟的分泌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預測某地區(qū)人口動態(tài)的主要依據是( )
A.現有人口數量
B.現在的性別比例
C.出生率、死亡率及遷入率和遷出率
D.目前的年齡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細胞敘述正確的是( )
A.溶酶體內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吞噬外來顆粒和自身碎渣
B.核糖體是蛋白質的“裝配機器”,由蛋白質和mRNA組成
C.醋酸洋紅進入細胞使染色體著色,體現了膜的選擇透過性
D.酵母菌細胞不具有染色體,其代謝類型是異養(yǎng)兼性厭氧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切除老鼠的甲狀腺后,其物質代謝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甲狀腺后,連續(xù)給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種溶劑中的甲狀腺激素,其物質代謝能力與切除前相比沒有下降.由此可以推測:甲狀腺激素能增強物質代謝能力.為了證明這一推論,有必要再進行其他對照實驗,以作觀察比較.你認為下列最適宜作為對照實驗組的是( )
A.既不切除體內的甲狀腺,又不注射甲狀腺激素
B.增加甲狀腺激素的注射量后進行切除手術,一段時間后再移植甲狀腺
C.切除老鼠體內的甲狀腺后,只注射用于該實驗的溶劑
D.切除老鼠體內的甲狀腺后,注射溶解于另一種溶劑的甲狀腺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的受精卵以及受精卵第1、2次分裂產生的細胞都具有細胞全能性
B.胡蘿卜韌皮部細胞只要處在離體狀態(tài)就能實現細胞全能性
C.動物的體細胞不能表現細胞全能性的原因是細胞核中不具有該物種全套基因
D.經動物細胞核移植培育的新個體主要體現兩個親本的性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草原上生活著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無角,通常情況下這種鹿的雌雄個體分群活動(生殖季節(jié)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應”假說解釋這種同性聚群現象,即一群形態(tài)相同的食草動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風險,回答下列問題:
(1)該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屬于 (填“不同”或“同一”)種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個 (填“種群”、“群落”或“生態(tài)系統”).
(3)為探究“鹿角效應”假說是否成立,某同學用狗(能將拋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來)、項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組實驗,甲組同時向流水池中拋出2個相同項圈,乙組同時拋出兩個相同棍棒,丙組則同時拋出一個項圈和一個棍棒,記錄每次拋出后夠叼回第一個漂浮物的時間.若丙組平均時間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兩組,則實驗結果支持該假說.測試時要求甲、乙、丙3組拋出項圈和棍棒的距離 (填“相同”或“不同”),本實驗中項圈或棍棒相當于該草原上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