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屬于人體第一道防線的是

①胃液對病菌的殺滅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對病原體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細胞的內吞作用 ④呼吸道纖毛對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膚的阻擋作用 ⑥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 ⑦抗毒素與細菌外毒素結合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棗莊三中高二6月學情調查B卷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研究表明細胞癌變是細胞從已分化轉變到未分化狀態(tài)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癌細胞具有和正常分化細胞相近的細胞類型

B. 癌細胞的分裂能力與分化程度成正相關

C. 誘導癌細胞的正常分化是癌癥治療的一種策略

D. 癌細胞類似于胚胎細胞都脫離了細胞的正常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濟寧一中高一下期中模塊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胰島素是已知的唯一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請分析胰島素的作用機制模式圖?(如下圖所示),并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的刺激X最可能是 , 下丘腦神經(jīng)細胞接受刺激X興奮后,膜外的電位變化為 ,最終引起傳出神經(jīng)末梢釋放 ,與胰島B細胞上相應受體結合,引起胰島素分泌增多。

(2)由圖可知,胰島素與其受體結合后,一方面使 增加,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另一方面促進 ,從而降低血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濟寧一中高一下期中模塊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生理過程中,不涉及“特異性”的是

A.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 B.結核桿菌侵入機體引起的免疫反應

C.控制胰島素合成的基因的表達過程 D.體液中溶菌酶抵抗抗原入侵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濟寧一中高一下期中模塊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人體對刺激的反應,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刺激一定來自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

B、①②③和①④⑤分別表示神經(jīng)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

C、內環(huán)境中血糖和PH調節(jié)均與⑥⑤途徑有關

D、劇烈運動時,①②③、①④⑤和⑥⑤途徑共同發(fā)揮作用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圖是甲病(苯丙酮尿癥,相關基因為A/a)與乙。ǜ吣懝檀佳Y,相關基因為B/b)的家系圖,相關的基因位于2對同源染色體上.已知4號個體為純合子.回答下列問題:

(1)甲病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乙病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8號個體基因型為AaBb.
(2)若10與12號個體結婚,推測子女的可能情況,用遺傳圖解表示.

(3)經(jīng)檢查,6號個體的致病原因是其肝臟中苯丙氨酸羥化酶有一個氨基酸異常而失去正常功能,進一步檢測發(fā)現(xiàn),決定該酶的基因與正;蛳啾扔幸粋堿基對發(fā)生了替換(缺失/增加/替換).根據(jù)基因突變對表現(xiàn)型的影響,上述基因突變類型是隱性突變.為預防生出患病后代,可利用DNA分子雜交技術,吸取胎兒羊水細胞進行基因診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甲是有氧呼吸過程圖解,請據(jù)圖回答:
(1)圖甲中3所代表的物質名稱是二氧化碳.
(2)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進入該場所的將被繼續(xù)氧化分解的物質是[1]丙酮酸.
(3)如果O2供應不足,則人體內C6H12O6的分解產(chǎn)物是二氧化碳、乳酸、水、ATP.
(4)將一只小鼠放入含有18O2的密閉容器中,小鼠體內首先出現(xiàn)18O2的化合物是水.
(5)若探究酵母菌是否在有氧、無氧條件下均能產(chǎn)生CO2.現(xiàn)提供了如圖乙(a~d)的實驗裝置(裝置可重復使用):根據(jù)實驗目的選擇裝置序號及順序,有氧條件下的實驗裝置序號c→a→b;無氧條件下的裝置序號:d→b.
(6)寫出有氧呼吸的總反應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生物實驗中,常常通過觀察某些化學試劑使細胞結構產(chǎn)生顏色變化或與有機化合物產(chǎn)生顏色反應,來獲得實驗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可使細胞中的RNA呈現(xiàn)紅色
B.健那綠染液可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xiàn)藍綠色
C.直接加入重鉻酸鉀晶體可使密閉培養(yǎng)的酵母菌溶液呈灰綠色
D.龍膽紫染液或醋酸洋紅染液可使細胞中的染色體著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野生馬鈴薯品種的植株具有較強的抗病、抗蟲、抗鹽堿、抗寒能力,但塊莖不能食用.俄、德、芬蘭專家共同做實驗研究,用野生馬鈴薯與馬鈴薯的體細胞進行雜交,培育出了生活能力強的雜交系馬鈴薯.據(jù)圖分析回答問題:

(1)①過程植物細胞原生質體的分離需經(jīng)過酶解,其中“酶解”所用的酶應該包括纖維素酶、果膠酶.
(2)②過程需要用到聚乙二醇(PEG),其目的是誘導原生質體融合.除此以外,還可以用物理方法(電融合,電激均可)方法實現(xiàn)此目的.
(3)圖中④過程表示脫分化,⑤過程為再分化,⑤過程的兩種方式是形成胚狀體或不定芽.
(4)一般在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24~48小時后,大部分原生質體已再生出細胞壁.可以取樣,通過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來鑒別細胞壁是否已經(jīng)再生.
(5)請說明運用此植物體細胞雜交法的最大好處:克服不同生物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