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9.破傷風毒素是破傷風桿菌產生的一種神經蛋白毒素,這種蛋白質會使感染者的抑制性突觸不能釋放神經遞質,引起超反射反應和橫紋肌痙攣.閏紹細胞是脊髓內的一種抑制性神經元,如圖表示脊髓前角神經元、閏紹細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縮,防止肌肉過度興奮的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適宜電刺激作用于a處,導致脊髓前角神經元興奮并引起肌肉反應.同時閏紹細胞可釋放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突觸后膜上的Cl-(填“Na+”“K+”“Cl-”)內流,突觸后膜的電位差變大(填“變大”“變小”).
(2)圖中的效應器是由(脊髓前角)運動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組成.刺激b處,在圖中c、d(填字母)兩處也能檢測到電位變化.
(3)就圖分析,機體感染破傷風桿菌后,會出現(xiàn)肌肉持續(xù)性收縮(或肌肉痙攣)癥狀.機體一旦被感染,應盡早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在制備破傷風抗毒血清時,可將減毒的破傷風毒素注入家兔體內,引起免疫反應,這一免疫反應的方式是特異性免疫力(體液免疫),所用的破傷風毒素是引起免疫應答的抗原.
(4)預防破傷風時,第二次注射疫苗誘發(fā)產生的漿細胞來自記憶細胞和B細胞(填細胞名稱).

分析 據(jù)圖分析,由于閏紹細胞是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當運動神經元1興奮時,通過閏紹細胞會抑制脊髓前角神經元和肌肉細胞,神經元之間的環(huán)狀聯(lián)系可使脊髓前角神經元由興奮狀態(tài)恢復為抑制狀態(tài).
突觸由突觸前膜、突觸后膜、突觸間隙組成,突觸前膜內的突觸小泡含有神經遞質,當興奮傳至軸突末端時,突觸前膜內的突觸小泡釋放神經遞質,神經遞質特異性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引起下一個神經元的興奮或抑制;突觸前膜釋放神經遞質的方式是胞吐,這依賴于細胞膜的流動性;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形式的電信號,靜息時,K離子外流,膜外電位高于膜內,表現(xiàn)為外正內負;興奮時,Na離子通道開放,Na離子內流,膜內電位高于膜外,表現(xiàn)為外負內正.

解答 解:(1)突觸后膜上的受體是糖蛋白,能識別神經遞質.神經細胞受刺激后,Na+內流,使突觸后膜的靜息電位變?yōu)閯幼麟娢�,突觸后神經元興奮;抑制性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突觸后膜上的Cl-內流,突觸后膜的膜電位變化是電位差增大,突觸后神經元被抑制.
(2)興奮在突觸處只能由突觸前膜向突觸后膜方向傳導,因此效應器由(脊髓前角)運動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組成;刺激b處,興奮可傳到c、d,故c、d兩處能檢測到電位變化.
(3)由題意可知,破傷風桿菌的侵入機體后,破傷風桿菌產生破傷風毒素,會使感染者的抑制性突觸不能釋放神經遞質,故突觸后膜會持續(xù)性興奮,因此效應器肌肉持續(xù)性收縮(或肌肉痙攣).對于感染者,盡早注射抗毒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發(fā)揮免疫作用,這一免疫反應的方式是 特異性免疫力(體液免疫),所用的破傷風毒素是引起免疫應答的抗原.
(4)第二次注射疫苗,體內記憶細胞就會迅速經過增殖、分化過程形成漿細胞,漿細胞產生抗體,消滅抗原.第二次注射疫苗誘發(fā)產生的漿細胞來自記憶細胞和B細胞.
 故答案為:
(1)Cl-變大;
(2)(脊髓前角)運動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c、d
(3)肌肉持續(xù)性收縮(或肌肉痙攣)   特異性免疫力(體液免疫)   抗原
(4)記憶細胞和B細胞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突觸的結構和興奮在突觸間傳遞的過程,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產生和維持機理,對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間傳遞過程的理解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有關物質或結構鑒定對應的試劑、顯現(xiàn)的顏色變化有誤的是( �。�
A.DNA--甲基綠--綠色
B.線粒體--健那綠--藍綠色
C.酒精--酸性重鉻酸鉀溶液--由橙色變成灰綠色
D.CO2--溴麝香草酚藍溶液--由藍變黃再變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在確保取樣的隨機性前提下,對于得出下列實驗與探究的正確結論不相關的是( �。�
A.調查某單基因遺傳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
B.探究某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于土壤小動物豐富度的影響
C.設計并制作生態(tài)缸以觀察群落演替的情況
D.驗證孟德爾假說的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實例中能體現(xiàn)出細胞全能性的是( �。�
①胡蘿卜單個細胞培養(yǎng)成可育的植株
②受精卵形成種子的過程
③用煙草組織培養(yǎng)的單個組織培養(yǎng)出了可育的完整植株
④由種子發(fā)育成植株.
A.①③④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1表示綠色植物鴨茅(屬禾本科鴨茅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幼葉成折疊狀)相對光合速率(%)與葉齡的關系.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B點表示葉片充分展開時,相對光合速率最大.
(2)新形成的嫩葉凈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實際光合速率一呼吸速率)很低,從光合作用的光反應角度分析是由于幼葉呈折疊狀,吸收光能少、光合色素含量少(葉綠體片層結構不發(fā)達等);從光合作用暗反應角度分析是由于光合作用所需酶含量少.
(3)若摘除花或果實,葉片光合速率隨之降低的原因是光合產物的輸出受阻.
(4)用鴨茅大小相似的綠色葉片,放在特定的實驗裝置中.研究在10℃、20℃的溫度下,分別置于5000lx,20000lx光照和黑暗條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結果如圖2所示.
該葉片在20℃下呼吸速率是10℃下的3倍.該葉片在10℃、5000lx的光照條件下,每小時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量是3.5mg.該葉片在 20℃、20000lx的光照條件下,如果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都是葡萄糖,每小時產生的葡萄糖為6.09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要調查某區(qū)域內植物物種的豐富度以及物種分布的均勻度,需要采用的方法是(  )
A.聚合酶鏈反應B.測定基因組全序列
C.樣方法D.標記重捕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長期使用某種抗生素后,病菌的抗藥性增強,殺菌效果下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抗生素提高了病菌基因突變率,導致抗性基因的產生
B.抗生素使病菌的基因頻率改變,導致其形成新的物種
C.病菌的變異為進化提供原材料,同時決定進化的方向
D.抗生素對病菌進行自然選擇,使抗藥性基因頻率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某科研小組自制兩種大蒜搗取液,探究它對餐具上細菌的殺滅效果,具體過程如下,請完善相關步驟:
(1)制作提取液:做法見表
編號A組B組
經消毒的大蒜(g)350350
無菌水(mL)900880
無菌食醋(mL)/20
表中A組無菌水需加入900ml
(2)取樣:
①取污染程度一致的餐具若干,隨機等分為甲、乙、丙三組.
②將經過滅菌處理的濾紙,貼在甲組餐具表面1min,再將該濾紙放入50ml無菌水中,充分振蕩后制成細菌原液1;
③將乙、丙兩組的餐具分別浸泡在等量的A組和B組提取液中后取出用無菌水的緩水流沖洗10s;
④將經過滅菌處理的濾紙,分別貼在浸泡后的乙、丙兩組餐具表面各lmin,再將濾紙分別放入兩瓶50ml無菌水中,充分振蕩后制成細菌原液2、細菌原液3.
(3)培養(yǎng)和計數(shù):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法分離三種原液中的細菌,且每個濃度至少涂布3個平板.制成的平板放在37℃培養(yǎng)48h,取出計數(shù).
(4)本實驗需另設一組,用等量無菌水涂布在未接種細菌的空白平板上,目的是檢測平板滅菌是否徹底.
(5)現(xiàn)察記錄:在下面空白處,設計A組大蒜提取液處理前后,細菌原液經適當稀釋后的菌落數(shù)觀察記錄表.
原液
菌落數(shù)
組別
1號2號3號平均值
細菌原液1
細菌原液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湖南湘潭縣一中、岳陽縣一中聯(lián)考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反射弧結構模式圖,a、b分別是放置在傳出神經和骨骼肌上的電極,用于刺激神經和骨骼��;c是放置在傳出神經上的電位計,用于記錄神經興奮電位;d為神經與肌細胞接頭部位,是一種突觸,正常時,用a刺激神經會引起骨骼肌收縮;傳出部分(興奮離開神經中樞)的某處意外受損,下列說法中不嚴謹?shù)氖牵?)

A.如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縮,說明不可能是“ac”受損

B.如傳出神經某處受損,用a刺激神經時,在c處也 可能記錄到電位變化

C.如用a刺激神經,在c處記錄到電位,但骨骼肌不收縮,說明骨骼肌受損

D.如用a刺激神經,電位計c指針會發(fā)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產生的興奮傳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縮不屬于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