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下列甲、乙、丙圖分別是基因型為AaBB的某生物細胞的染色體組成和分裂過程中物質或結構變化的相關模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甲中細胞④的名稱是
 
,該圖中同時出現B、b的原因是
 

(2)圖甲中細胞①處于圖乙
 
段,圖甲中,處于圖乙GH階段的是
 
(填數字).
(3)圖丙a、b、c中表示DNA分子的是
 
,圖甲中對應圖丙Ⅱ時期的細胞是
 
,圖丙中Ⅱ→I,完成了圖乙中的
 
段的變化.
(4)現有某藥物能專一性地抑制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則使用此藥物后,細胞的分裂將停留在圖乙中
 
段.如果用洋蔥根尖做實驗材料來探究該藥物抑制紡錘體形成的最適濃度,請寫出簡單的設計思路:
 
考點: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規(guī)律性變化,減數第一、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專題:
分析:分析甲圖:①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②細胞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乙圖:虛線之前表示有絲分裂過程,虛線之后表示減數分裂.
分析丙圖:a表示染色體、b表示染色單體、c表示DNA.①中無染色單體,染色體:DNA=1:1,且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可代表有絲分裂末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②中染色體數目:染色單體數目:DNA含量=1:2:2,且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相同,可代表有絲分裂前期、中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全過程.
解答: 解:(1)圖甲中,根據②細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該生物的性別為雌性.細胞④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細胞質均等分裂,應為第一極體.該生物的基因型為AaBB,因此圖中同時出現B、b的原因是基因突變.
(2)圖甲中細胞①處于有絲分裂中期,對應于圖乙中的AB段;圖乙GH階段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對應于圖甲中③④.
(3)由以上分析可知,圖丙a、b、c中表示DNA分子的是c;圖丙Ⅱ可代表有絲分裂前期、中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全過程,因此圖甲中①②細胞對應圖丙Ⅱ時期;圖丙中Ⅱ→I表示有絲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對應于圖乙中的BC段.
(4)有絲分裂后期,紡錘絲能牽引染色體移向兩極,若某藥物能專一性地抑制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則使用此藥物后,細胞的分裂將停留在圖乙中CD段.用洋蔥根尖做實驗材料來探究該藥物抑制紡錘體形成的最適濃度的設計思路:設置不同濃度梯度的藥物,分別對洋蔥根尖細胞進行處理,然后制成裝片觀察并比較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故答案為:
(1)(第一)極體    基因突變   
(2)AB    ③④
(3)c    ①②BC
(4)CD    設置不同濃度梯度的藥物,分別對洋蔥根尖細胞進行處理,然后制成裝片觀察并比較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點評:本題結合細胞分裂圖、曲線圖和柱形圖,考查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含量變化規(guī)律,能準確判斷圖中各細胞的分裂方式及所處的時期;能準確判斷乙圖各區(qū)段形成的原因及所處的時期;準確判斷圖丙中a、b和c的名稱及各組所代表的時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高等動物神經系統(tǒng)中的信息傳遞

(1)圖甲中④是
 
,內含
 
,與④形成有關的細胞器是
 
(填編號).
(2)氨基丁酸(GABA)作為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廣泛分布的神經遞質,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其作用機理如圖乙所示,當興奮抵達神經末梢時,GABA釋放,并與位于
 
上的GABA受體結合,從而使離子通道開啟,使
 
(填“陽”或“陰”)離子內流,從而抑制突觸后神經細胞興奮的產生.該過程體現出細胞膜的控制物質進出細胞功能和
 
功能.
(3)圖乙中麻醉劑分子嵌入的結構是
 
,它的嵌入可延長該離子通道打開的時間,從而起到了與GABA一樣的功能,產生麻醉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回答下列有關人體免疫的問題
圖1表示人體內某些淋巴細胞的分化和特異性免疫的過程,圖2表示免疫過程,X表示抗原,數字表示過程,m、n代表場所,其余字母表示細胞或物質.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1表示抵御病原體攻擊的第
 
道防線,圖1中屬于免疫活性物質的有
 
(填字母).
(2)艾滋病病毒攻擊圖1中的細胞
 
(填字母).此細胞在體液免疫中除把抗原呈遞給c細胞外,還產生
 
(填名稱),這種物質作用于細胞
 
(填名稱),促使其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和
 
細胞(填字母).因此艾滋病患者的體液免疫的能力基本喪失.
(3)圖2中的
 
細胞(填名稱)不但能使靶細胞裂解死亡,且此類細胞還能清除體內已經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壞的細胞,以及癌變的細胞.
(4)巨噬細胞與被感染細胞相比,附著有核糖體的內質網較發(fā)達,這是由于巨噬細胞需要
 
(多選).
A.表達細胞表面受體               B.產生更多的細胞內水解酶
C.合成大量ATP                   D.合成更多蛋白質分泌到胞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回答有關人體內環(huán)境與自穩(wěn)態(tài)的問題
圖為下丘腦及相鄰器官的結構示意圖,小寫字母表示細胞,數字編號表示生理過程.
(1)下丘腦下方器官X的名稱是
 

(2)下丘腦中bcde等細胞能分泌激素,這些細胞在功能上屬于
 
細胞,其中能控制垂體分泌活動的是
 
細胞.
(3)當體溫降低時,c細胞的分泌活動加強,其分泌的物質是
 
.過程①②⑤都具有反饋調節(jié)作用,過程①②反饋的信息是
 
.過程⑤反饋的信息是
 

(4)e細胞分泌的物質名稱是
 
;人體大量出汗后血漿滲透壓的變化是
 
,此時過程④的作用是促進還是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人類遺傳病發(fā)病率逐年增高,相關遺傳學研究備受關注.據圖分析,下列表述正確是( 。
A、圖A中發(fā)病率調查和圖B中遺傳方式的調查,都應該在人群中隨機取樣調查
B、7號個體完全不攜帶這兩種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1
4
C、圖示中有關遺傳病均不能利用普通光學顯微鏡進行產前診斷
D、多基因遺傳病的顯著特點之一是成年人發(fā)病率顯著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顯示了人體內部分能源物質的代謝途徑,字母代表物質,數字代表反應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缺氧情況下,過程①不會釋放出氫原子
B、過程③中,水中的H只來自于氨基酸的-NH2
C、氨基酸脫去氨基后也可加入到過程②中
D、過程①和③都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研究發(fā)現,植物的Rubisco酶具有“兩面性”,CO2濃度較高時,該酶催化C5與CO2反應,完成光合作用;O2濃度較高時,該酶催化C5與O2反應,產物經一系列變化后到線粒體中會產生CO2,這種植物在光下吸收O2產生CO2的現象稱為光呼吸.請回答:
(1)Rubisco酶的存在場所為
 
,其“兩面性”與酶的
 
(特性)相矛盾.
(2)在較高CO2濃度環(huán)境中,Rubisco酶所催化反應的產物是
 
,該產物完成光合作用還需要
 
(物質).
(3)夏季中午,水稻會出現“光合午休”,此時光合作用速率明顯減弱,而CO2釋放速率明顯增強,其原因是
 

(4)研究表明,光呼吸會消耗光合作用新形成有機物的
1
4
,因此提高農作物產量需降低光呼吸.小李同學提出了如下減弱光呼吸,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措施:
①適當降低溫度  ②適當提高CO2濃度
不能達到目的措施是
 
(填序號),理由是
 

(5)與光呼吸相區(qū)別,研究人員常把細胞呼吸稱為“暗呼吸”,從反應條件和場所兩方面,列舉光呼吸與暗呼吸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孟德爾在探索遺傳規(guī)律時,運用了“假說--演繹法”,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提出問題是建立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的遺傳實驗基礎上的
B、“遺傳因子在體細胞的染色體上成對存在”屬于假說內容
C、“F1(Dd)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屬于推理內容
D、對推理(演繹)過程及結果進行的檢驗是通過測交實驗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細胞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真核細胞中蛋白質的形成均需要內質網,高爾基體加工
B、線粒體中生成的產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葉綠體是所有生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D、溶酶體能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