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一個DNA分子轉錄形成的RNA中,腺嘌呤與尿嘧啶之和占全部堿基總數(shù)的42%.若該DNA分子其中一條鏈的胞嘧啶占該鏈堿基總數(shù)的24%.胸腺嘧啶占30%,則另一條鏈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別占該鏈堿基總數(shù)的( 。
A、21%.12%
B、34%.12%
C、30%.24%
D、58%.30%
考點: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專題:
分析: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可知,mRNA中腺嘌呤與尿嘧啶之和占全部堿基總數(shù)的比與DNA分子中腺嘌呤與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堿基總數(shù)的比例相等,也等于每條DNA單鏈中腺嘌呤與胸腺嘧啶之和占該單鏈全部堿基總數(shù)的比例.
解答: 解:由題意知,mRNA中A+U=42%,DNA分子中一條鏈C=24%,T=30%,由于“mRNA中A+U=42%”,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所以DNA分子的每一條單鏈中均為A+T=42%,因此該單鏈中的A=42%-30%=12%,G=1-42%-24%=34%,則另一條DNA單鏈中胞嘧啶C=34%,胸腺嘧啶T=12%.
故選:B.
點評:對于DNA分子結構中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和轉錄過程中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的理解應用,把握知識點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進行相關計算是本題考查的重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科學工作者為探究西紅柿生長的最佳光照強度,設計了下面的實驗:首先取若干生長狀況相同的西紅柿植株,平均分為7組,分別放在氧氣充足的密閉玻璃容器中.實驗開始時測定CO2的濃度,12小時后再次測定CO2的濃度.實驗結果如表:

組別

溫度(℃)
光照強度:普通陽光(%)開始時CO2
濃度(%)
12小時后CO2
濃度(%)
12500.350.368
225100.350.342
325200.350.306
425400.350.289
525600.350.282
625800.350.280
725950.350.279
請分析回答:
(1)實驗中第1組在12小時后CO2濃度變化的原因是
 
.總反應式
 
.CO2是在其第
 
 階段產生的.
(2)如果實驗中不同組使用不同品種西紅柿植株,這樣的做法違背了實驗設計的
 
原則.
(3)若將第7組植株突然移至第4組的條件下,短時間內光合細胞中的ATP含量會
 
(增加/減少),C5化合物的含量會
 
(增加/減少).
(4)如果12小時上述實驗條件,12小時黑暗,第
 
組實驗的西紅柿有有機物積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多選)下列關于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原理:低溫抑制染色體著絲點分裂,使子染色體不能分別移向兩極
B、解離:鹽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諾氏液都可以使洋蔥根尖解離
C、染色:改良苯酚瓶紅溶液和醋酸洋紅溶液都可以使染色著色
D、觀察: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到部分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制備細胞膜選用的實驗材料最好是(  )
A、雞的成熟紅細胞
B、蛙的成熟紅細胞
C、狗的成熟紅細胞
D、魚的成熟紅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符合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是( 。
A、同一群落中的種群相互影響,因此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群落
B、在自然選擇過程中,黑色樺尺蠖與灰色樺尺蠖表現(xiàn)為共同進化
C、超級細菌感染病例的出現(xiàn),并不是因抗生素的濫用導致細菌發(fā)生基因突變
D、人工飼養(yǎng)的斑馬與驢交配產下的“斑驢獸”,說明斑馬和驢不存在生殖隔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1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數(shù)與核DNA數(shù)比例的變化關系;圖2表示某動物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象.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染色體復制
B、圖2中丁細胞處于圖1中的CD段
C、圖2中甲細胞中有2個染色體組
D、圖2中丁細胞的名稱為次級精母細胞或第一極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為防治農田鼠害,研究人員選擇若干大小相似、開放的大豆田,在邊界上每隔一定距離設置適宜高度的模擬樹樁,為肉食性猛禽提供棲息場所.設樁一段時間后,測得大豆田中田鼠種群密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以下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調查田鼠種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標志重捕法
B、設樁后150天左右田鼠個體數(shù)達到K值
C、設樁后170天內田鼠種群的年齡結構發(fā)生了改變
D、d點后田鼠種群數(shù)量減少的主要外源性調節(jié)因素是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各種免疫器官都能產生免疫細胞,T細胞和B細胞都來自于骨髓造血干細胞
B、免疫活性物質都是由免疫細胞產生的發(fā)揮免疫作用的物質,主要包括抗體、淋巴因子和溶酶體等
C、對細胞癌變的監(jiān)控和癌細胞的清除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防衛(wèi)功能
D、HIV侵入人體后存在潛伏期,HIV攻擊人體免疫系統(tǒng),特別是T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中的圖a和圖b是細胞結構的模式圖.以下描述不正確的是( 。
A、①⑤是人體細胞不具有的結構
B、①②④⑥都是具有膜結構
C、①可產生O2,也可消耗O2
D、⑤內濃度的高低可影響細胞滲透吸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