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12% |
B、34%.12% |
C、30%.24% |
D、58%.30%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組別 | 溫度(℃) | 光照強度:普通陽光(%) | 開始時CO2 濃度(%) | 12小時后CO2 濃度(%) |
1 | 25 | 0 | 0.35 | 0.368 |
2 | 25 | 10 | 0.35 | 0.342 |
3 | 25 | 20 | 0.35 | 0.306 |
4 | 25 | 40 | 0.35 | 0.289 |
5 | 25 | 60 | 0.35 | 0.282 |
6 | 25 | 80 | 0.35 | 0.280 |
7 | 25 | 95 | 0.35 | 0.27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原理:低溫抑制染色體著絲點分裂,使子染色體不能分別移向兩極 |
B、解離:鹽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諾氏液都可以使洋蔥根尖解離 |
C、染色:改良苯酚瓶紅溶液和醋酸洋紅溶液都可以使染色著色 |
D、觀察: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到部分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同一群落中的種群相互影響,因此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群落 |
B、在自然選擇過程中,黑色樺尺蠖與灰色樺尺蠖表現(xiàn)為共同進化 |
C、超級細菌感染病例的出現(xiàn),并不是因抗生素的濫用導致細菌發(fā)生基因突變 |
D、人工飼養(yǎng)的斑馬與驢交配產下的“斑驢獸”,說明斑馬和驢不存在生殖隔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圖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染色體復制 |
B、圖2中丁細胞處于圖1中的CD段 |
C、圖2中甲細胞中有2個染色體組 |
D、圖2中丁細胞的名稱為次級精母細胞或第一極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調查田鼠種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標志重捕法 |
B、設樁后150天左右田鼠個體數(shù)達到K值 |
C、設樁后170天內田鼠種群的年齡結構發(fā)生了改變 |
D、d點后田鼠種群數(shù)量減少的主要外源性調節(jié)因素是食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各種免疫器官都能產生免疫細胞,T細胞和B細胞都來自于骨髓造血干細胞 |
B、免疫活性物質都是由免疫細胞產生的發(fā)揮免疫作用的物質,主要包括抗體、淋巴因子和溶酶體等 |
C、對細胞癌變的監(jiān)控和癌細胞的清除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防衛(wèi)功能 |
D、HIV侵入人體后存在潛伏期,HIV攻擊人體免疫系統(tǒng),特別是T細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①⑤是人體細胞不具有的結構 |
B、①②④⑥都是具有膜結構 |
C、①可產生O2,也可消耗O2 |
D、⑤內濃度的高低可影響細胞滲透吸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