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碳循環(huán)的部分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碳元素在食物鏈中的傳遞途徑是A→B
B. 完成A過程的生物細胞中都含有葉綠體
C. 圖示碳循環(huán)過程中伴隨著能量流動
D. 進行B過程的生物只有消費者、分解者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天津市和平區(qū)高二(理)下學期期中質量調查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牙尖細胞(基因型BbTt)進行實驗的流程示意圖。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 基因重組發(fā)生在圖中②過程
B. 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體的原理是其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C. 植株A為二倍體,植株C屬于單倍體
D. 植株B純合的概率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天津市紅橋區(qū)高三一模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表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其中甲、乙、丙、丁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A、B、C、D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四種生物,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②表示的過程主要是______________,該生態(tài)系統(tǒng) 的成分中,完成①、④過程的生物分別是_____________。
(2)圖中通過__________(填序號)過程,實現(xiàn)了生物與環(huán)境間的碳循環(huán)。
(3)圖中D的數(shù)量下降,導致C的數(shù)量先增多后減少,最后趨于穩(wěn)定,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______能力,其調節(jié)的基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種A、B屬于生物成分中的第_________營養(yǎng)級;若組成C的有機物增加1kg,至少消耗第一營養(yǎng)級__________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遼寧省鞍山市高三3月月考理科綜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不一定”和“一定”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真核細胞中轉錄不一定在細胞核中進行,翻譯一定在細胞質中進行
B. 細胞膜上的受體不—定是細胞間信息交流所必需的,但細胞間的信息交流一定需要信息分子
C. 葉肉細胞中O2的產(chǎn)生一定在生物膜上進行,[H]的消耗不一定在生物膜上進行
D. 變形蟲、蚯蚓、蛔蟲不一定都是消費者,它們的細胞呼吸方式一定均為有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蘇省高二上學期第三次學測模擬(1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為正常人體進食后血糖濃度變化和血糖調節(jié)部分過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 圖中激素甲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血糖調節(jié)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圖中M點時激素甲分泌量增加,可大量激活組織細胞的細胞膜上葡萄糖轉運載體,其意義是_______________。若長時間處于N點狀態(tài),人體會表現(xiàn)出肢體乏力,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據(jù)所學知識分析,下列情形中可以影響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有___________(填序號)。
a.血糖濃度降低
b.血糖濃度升高
c.神經(jīng)遞質的釋放
d.胰島素的分泌
(4) 胰島素與細胞相應受體結合后才可以發(fā)揮正常生理效應。經(jīng)檢測有些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含量并不低,卻表現(xiàn)出糖尿病的癥狀,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蘇省高二上學期第三次學測模擬(1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根據(jù)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判斷,生長素類似物不能用于
A. 促進月季插枝生根 B. 棉花的保蕾保鈴
C. 人工培育無籽番茄 D. 促進香蕉的成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蘇省高二上學期第三次學測模擬(1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人體體液免疫過程的示意圖。當機體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a、b、c、d 四種免疫細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蘇省高二上學期第三次學測模擬(1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的是ATP和ADP之間的轉化,可以確定
A. A為ADP,B為ATP B. 能量1和能量2來源相同
C. 酶1和酶2是同一種酶 D. X1和X2是同一種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北京市西城區(qū)高三4月統(tǒng)一測試(一模)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研究者取野生型小鼠(Ⅰ+Ⅰ+)的胚胎干細胞,轉入含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定向突變Ⅰ+基因(結果如圖1),再將突變的胚胎干細胞移回野生型小鼠胚胎,培育出帶突變基因(Ⅰ-)的雜合子小鼠。
(1)將外源DNA片段導入胚胎干細胞后,需用含______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細胞,以篩選得到突變的胚胎干細胞。
(2)用此雜合體小鼠與野生型小鼠進行雜交實驗,并通過DNA分子雜交技術檢測小鼠的基因型,結果如圖2。
①檢測小鼠的基因型,需根據(jù)________序列設計DNA分子探針。根據(jù)雜交實驗結果推測,I基因的功能是與____________有關。
②分析系譜圖________(能/不能)判斷Ⅰ+、Ⅰ-基因的顯、隱性,理由是_________.
③只有突變基因來自_______(父本/母本)時,雜合子小鼠才表現(xiàn)出發(fā)育遲緩,由此推測來自_______的I基因在體細胞中不表達。
④提取小鼠體細胞的總RNA,加入Actin基因(編碼細胞骨架蛋白)和neor基因的RNA探針,之后加入RNA酶水解單鏈RNA。若探針能與細胞樣品的RNA結合成雙鏈RNA則不被酶水解而保留,電泳分析時呈現(xiàn)明顯條帶(在記錄實驗結果時,有明顯條帶用“+”表示,無明顯條帶用“一”表示)。請將支持③推測的實驗結果填入下表ⅰ、ⅱ、ⅲ處。ⅰ___;ⅱ___;iⅱ___。
(3)雜合子小鼠雌雄個體交配,則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