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1.在奧運會上,假定博爾特沖刺時通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與通過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比值為1:3,那么他所消耗的O2與產生的CO2的比值為(  )
A.1:1B.1:2C.1:3D.2:3

分析 根據人體細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公式計算即可,人體細胞的呼吸作用方式可以用以下兩個反應式來表示:
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無氧呼吸:C6H12O6$\stackrel{酶}{→}$2C3H6O3+能量.

解答 解:人體細胞只有有氧呼吸過程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1mol葡萄糖吸收6mol氧氣,釋放6mol二氧化碳;無氧呼吸不吸收氧氣,也不釋放二氧化碳,因此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值為1:3,但呼吸作用所消耗的O2與產生的CO2的比值為1:1.
故選:A.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利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反應式進行相關計算,對于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反應式的記憶和應用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為甲。ˋ-a)和乙。˙-b)的家族系譜圖,3號不攜帶甲病的致病基因,請據圖回答問題.

(1)甲病為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乙病為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
(2)甲病和乙病在遺傳時遵循的規(guī)律是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3)寫出下列個體可能的基因型Ⅰ2BbXaYⅢ9bbXaXa11BBXAY或BbXAY
(4)若Ⅲ8與Ⅲ11結婚,生育一個患乙病孩子的概率為,生育一個患乙病但不患甲病孩子的概率為$\frac{7}{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某男是患抗維生素D佝僂。ɑ蛐蜑閄AY)其體內可能不含該致病基因的細胞是( 。
A.肝細胞B.精原細胞C.口腔上皮細胞D.精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是[H]隨化合物在生物體內的轉移過程,下面對其分析錯誤的是( 。
A.[H]經①→②轉移到葡萄糖,該轉變過程屬于暗反應
B.[H]經②→①轉移到水中的過程需要氧氣參與
C.[H]經②→④過程一般在缺氧條件下才能進行
D.②→①產生的[H]和①→②產生的[H]全部來自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2006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科恩伯格,以表彰他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所作的研究. 下列過程與轉錄所用原料相同的是( 。
A.DNA的復制B.RNA的復制C.逆轉錄D.翻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關于高倍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線粒體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牙簽消毒,實驗前漱口都是為了保證該實驗的準確性
B.制片時在載玻片滴一滴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
C.在高倍鏡下觀察可看到活細胞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而細胞質接近于無色
D.高倍鏡觀察可以看到線粒體的形態(tài)以及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關于人體內環(huán)境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激素、淋巴因子、血漿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內環(huán)境的成分
B.所有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中樞都在大腦
C.饑餓時,血液流經肝臟后血糖的含量會升高,血液流經胰島后血糖的含量會下降
D.穩(wěn)態(tài)的實現,是機體在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下,各器官、系統(tǒng)協調活動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小麥的穗發(fā)芽影響其產量和品質.某地引種的紅粒小麥的穗發(fā)芽率明顯低于當地白粒小麥.為探究淀粉酶活性與穗發(fā)芽率的關系,進行了如下實驗.
(1)取穗發(fā)芽時間相同、質量相等的紅、白粒小麥種子,分別加蒸餾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適宜條件下進行實驗.實驗分組、步驟及結果如下:
分組
步驟
紅粒管白粒管對照管
、加樣0.5mL提取液0.5mL提取液C
、加緩沖液(mL)111
 ③加淀粉溶液(mL)111
、37保溫適當時間,終止酶促反應,冷卻至常溫,加適量碘液顯色
顯色結果+++++++++
步驟①中加入的C是0.5mL蒸餾水,步驟②中加緩沖液的目的是控制pH.
(2)顯色結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較低的品種是紅粒小麥;據此推測:淀粉酶活性越低,穗發(fā)芽率越.若步驟③中的淀粉溶液濃度適當減小,為保持顯色結果不變,則保溫時間應縮短.
(3)小麥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為進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發(fā)芽率差異中的作用,設計了如圖實驗方案:

X處理的作用是使β-淀粉酶失活.若Ⅰ中兩管顯色結果無明顯差異,且Ⅱ中的顯色結果為白粒管顏色顯著紅粒管淺于(填“深于”或“淺于”),則表明是α-淀粉酶活性引起這兩種小麥穗發(fā)芽率差異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二倍體植物(2N=36)的花色受獨立遺傳且完全顯性的三對等位基因(用Dd、Ii、Rr表示)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徑如圖1所示.研究發(fā)現,體細胞中r基因數多于R時,R基因的表達減弱而形成粉紅花突變體.粉紅花突變體體細胞中基因與染色體的組成(其它基因數量與染色體均正常)如圖2所示,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配對的3條染色體,任意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分離時,另一條染色體會隨機地移向細胞一極.
r
(1)若某正常紅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現了兩種表現型且比例為3:1,則該正常紅花植株的基因型為iiDDRr或iiDdRR,由圖1可知,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狀的關系的?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2)基因R與突變后產生的r基因,所含的脫氧核苷酸數目的關系是相等或不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或“相等或不相等”).
(3)突變體①、②、③的花色相同,突變體②發(fā)生的變異類型為染色體數目變異.突變體①在有絲分裂后期有72條染色體.
(4)為了確定iiDdRrr植株屬于圖2中的哪一種突變體,某小組進行了以下實驗:(假設實驗過程中不存在突變與染色體互換,各種類型的配子活力相同,無致死現象.)
實驗步驟:讓該突變體與基因型為iiDDrr的植株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型與比例.
結果預測:
I.若子代中紅花:粉紅花:白花=1:1:2,則其為突變體①;
Ⅱ.若子代中紅花:粉紅花:白花=1:2:3,則其為突變體②;
Ⅲ.若子代中紅花:粉紅花:白花=1:0:1,則其為突變體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