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質(zhì)a表示__________。A可被______(染料名稱)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其主要分布在________。
(2)若E是動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zhì),則E是__________。
(3)物質(zhì)d是__________。物質(zhì)F是__________,其在動植物細胞中均可含有,并且由于含能量多而且占體積小,被生物體作為長期儲備能源物質(zhì)。
(4)物質(zhì)b的名稱__________,圖中的“?”是指____元素。某物質(zhì)B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12276,有兩條肽鏈,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20,合成物質(zhì)Ⅳ的氨基酸的數(shù)目是___________。
(5)構(gòu)成細胞的化合物中,隨著年齡增長明顯減少的主要是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一外傷病人有如下癥狀:能說話但聽不懂別人講話,能寫字但不能看書看報,那么受損的是( )
A.S區(qū)和W區(qū) B.S區(qū)和H區(qū)
C.H區(qū)和V區(qū) D.H區(qū)和W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四川省高三生物11月30日同步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某雙鏈DNA分子中,G與C之和占全部堿基總數(shù)的34%,其一條鏈中的T與C分別占該鏈堿基總數(shù)的32%和18%,則在它的互補鏈中,T和C分別占該鏈堿基總數(shù)的
A.34%和16% B.34%和18%
C.16%和34% D.32%和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江西省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經(jīng)初級消費者的示意圖,括號中的數(shù)值表示能量,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初級消費者屬于第 營養(yǎng)級,圖中所含成分不能組成完整的食物鏈,原因是 。
(2)A表示初級消費者的 ,B表示初級消費者 。A中的能量除了B外,還有一部分用于 。
(3)從圖中可以看出,初級消費者的能量不能百分百的流入次級消費者體內(nèi),這體現(xiàn)了能量流動具有 的特點,除此之外,能量流動還具有 的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江西省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guān)于下列生理過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過程8中同時進行了過程2
B. 進行過程3和過程4所需的酶不同
C. 細胞要完成過程6必須有葉綠體的參與
D. 人體細胞中,要完成過程8必須有線粒體的參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天津市高二理12月考生物A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人工培養(yǎng)的腫瘤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分裂期染色體的運動情況,曲線A表示染色體的著絲點與相應一極的中心粒之間的平均距離,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曲線B表示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形成的子染色體之間的距離
B.曲線B表示同一極的不同染色體之間的距離
C.曲線B表示兩組中心粒之間的距離
D.第45分鐘時,細胞進入有絲分裂的中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天津市高二理12月考生物A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等量且足量的蘋果果肉分別放在O2濃度不同的密閉容器中,1小時后,測定O2的吸收量和CO2釋放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O2濃度 | 0 | 1% | 2% | 3% | 5% | 7% | 10% | 15% | 20% | 25% |
O2吸收量(mol) | 0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8 |
CO2釋放量(mol) | 1 | 0.8 | 0.6 | 0.5 | 0.4 | 0.5 | 0.6 | 0.7 | 0.8 | 0.8 |
A.O2濃度越高,蘋果果肉細胞有氧呼吸越旺盛,產(chǎn)生ATP越多
B.O2濃度為3%時,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無氧呼吸的2倍
C.蘋果果肉細胞在O2濃度為3%和7%時,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
D.蘋果果肉細胞在O2濃度為5%~25%時,只進行有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陜西西藏民族學院附中高一12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 待測物質(zhì) | 檢測試劑 | 預期顯色結(jié)構(gòu) |
① | DNA | 吡羅紅 | 紅色 |
② | 脂肪 | 蘇丹Ⅲ | 橘黃色 |
③ | 蔗糖 | 斐林試劑 | 磚紅色 |
④ | 蛋白質(zhì) | 雙縮脲試劑 | 紫色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南株洲二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為了調(diào)查某河流的水質(zhì)狀況,某研究小組測定了該河流水樣中的細菌含量,并進行了細菌分離等工作。回答下列問題:
(1)該小組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檢測水樣中的細菌含量。在涂布接種前,隨機取若干滅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養(yǎng)了一段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檢測 是否合格;然后,將1mL水樣稀釋100倍,在3個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別接入0.1mL稀釋液;經(jīng)適當培養(yǎng)后,3個平板上的菌落數(shù)分別為39、38和37。據(jù)此可得出每升水樣中的活菌數(shù)為 。
(2)該小組采用平板劃線法分離水樣中的細菌。操作時,接種環(huán)通過 滅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劃線時,總是從上一次的末端開始劃線。這樣做的目的是將聚集的菌體 以便獲得單個菌落。
(3)示意圖A和B中, 表示的是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培養(yǎng)后得到的結(jié)果。
(4)該小組將得到的菌株接種到液體培養(yǎng)基中并混勻,一部分進行靜置培養(yǎng),另一部分進行振蕩培養(yǎng)。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振蕩培養(yǎng)的細菌比靜置培養(yǎng)的細菌生長速度 。分析其原因是:振蕩培養(yǎng)能提高培養(yǎng)液的 的含量,同時可以使菌體與培養(yǎng)液充分接觸,提高 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