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薺菜的果實形狀有三角形和卵圓形兩種,該性狀的遺傳涉及兩對等位基因,分別用A、a和B、b表示.為探究薺菜果實形狀的遺傳規(guī)律,進行了雜交實驗(如圖).
(1)圖中親本基因型為AABB和aabb.根據(jù)F2表現(xiàn)型比例判斷,薺菜果實形狀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
(2)圖中F2三角形果實薺菜中,部分個體無論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現(xiàn)性仍為三角形果實,還有部分個體自交后發(fā)生性狀分離,自交發(fā)生性狀分離的個體在F2三角果實薺菜中所占的比例$\frac{7}{15}$.
(3)現(xiàn)有3包基因型分別為AABB、AaBB和aaBB的薺菜種子,由于標簽丟失而無法區(qū)分.
根據(jù)以上遺傳規(guī)律,請設計實驗方案確定每包種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狀(三角形果實和卵圓形果實)的薺菜種子可供選用.
實驗步驟:
①分別將三包薺菜種子和卵圓形果實種子種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別將待測種子發(fā)育成的植株和卵圓形果實種子發(fā)育成的植株進行雜交,得到F1種子;
②將得到的F1種子分別種下,植株成熟后進行自交,得到F2種子;
③將F2種子種下,植株成熟后分別觀察統(tǒng)計F2所有果實性狀及比例.
結果預測:
Ⅰ.若F2植株上果實形狀為三角形:卵圓形=15:1,則包內種子基因型為AABB;
Ⅱ.如果三角形:卵圓形約=27:5,則包內種子基因型為AaBB;
Ⅲ.如果三角形:卵圓形=3:1,則包內種子基因型為aaBB.
(4)寫出基因型為aaBB種子鑒定的遺傳圖解.

分析 分析題圖:圖中子二代性狀分離比≈15:1,是9:3:3:1的變形,說明子一代三角形果實是雙雜合子AaBb,且aabb是卵圓形,其余基因型都是三角形果實;則親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據(jù)此答題.

解答 解:(1)F2中三角形:卵圓形=301:20≈15:1,是“9:3:3:1”的變式,說明薺菜果實形狀的遺傳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它們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三角形果實是顯性性狀,則親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
(2)F2三角形果實薺菜中,部分個體無論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現(xiàn)型仍然為三角形果實,這樣的個體的基因型特點是不同時具有a和b的個體自交的子代都是三角形的,有以下基因型:AABB$\frac{1}{16}$、AABb$\frac{2}{16}$、AaBB$\frac{2}{16}$、aaBB$\frac{1}{16}$、AAbb$\frac{1}{16}$它們總共占總數(shù)的$\frac{7}{16}$,但是占15份三角形中的7份即$\frac{7}{15}$.
(3)基因型分別為AABB、AaBB、和aaBB的薺菜種子,要想確定每包種子的基因型,應讓這些種子分別與卵圓形果實種子長成的植株雜交,得F1種子后再自交或測交.
實驗步驟:
①分別將三包荸薺種子和卵圓形果實種子種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別將待測種子發(fā)育成的植株和卵圓形果實種子發(fā)育成的植株進行雜交,得到F1種子
②將得到的F1種子分別種下,植株成熟后進行自交,得到F2種子
③將F2種子種下,植株成熟后分別觀察統(tǒng)計F2所有果實性狀及比例.
結果預測:
Ⅰ若F2植株上果實形狀為三角形:卵圓形=15:1,則包內種子基因型為AABB;
Ⅱ若F2植株上果實形狀為三角形:卵圓形約=27:5,則包內種子基因型為AaBB;
Ⅲ若F2植株上果實形狀為三角形:卵圓形=3:1,則包內種子基因型為aaBB.
(4)如果是基因型為aaBB種子,其與aabb雜交,后代是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aabb=1:2:1,則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3:1,如圖:

故答案為:
(1)AABB和aabb
(2)$\frac{7}{15}$
(3)②將得到的F1種子分別種下,植株成熟后進行自交,得到F2種子
③將F2種子種下,植株成熟后分別觀察統(tǒng)計F2所有果實性狀及比例
Ⅱ.三角形:卵圓形約=27:5
Ⅲ.三角形:卵圓形=3:1
(4)

點評 本題考查了基因自由組合定律中9:3:3:1分離比的變形,屬于考綱中理解、應用層次,具有一定的難度.考生解題時要能夠確定aabb為卵圓形,其它均為三角形,并且只有有一對基因顯性純合,自交后代即不發(fā)生性狀分離.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校區(qū)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遂寧期末)有關人體體溫調節(jié)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當體溫低于正常值時機體產熱加強,散熱停止

B.炎熱環(huán)境中皮膚毛細血管舒張,汗液分泌增加

C.在低溫環(huán)境中激素參與體溫調節(jié),神經(jīng)不參與

D.在高溫環(huán)境中神經(jīng)參與體溫調節(jié),激素不參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對該示意圖敘述正確的是( 。
A.甲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a為環(huán)境被破壞,b、c分別代表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的變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的變化
B.甲為下丘腦,a為寒冷刺激,b、c分別代表產生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增加、毛細血管舒張
C.甲為農田害蟲,a為噴施農藥,b、c分別代表產生抗藥基因減少、種群數(shù)量減少
D.甲為同化量,a為太陽能,b、c分別代表呼吸作用熱能散失,下一營養(yǎng)級的同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科學家對生長在某區(qū)域兩個不同地段(水分條件相對較好的溝底和水分條件較差的坡面)的中國酸刺的雌、雄株進行了研究.測得一天中6時至18時的凈光合速率(單位時間、單位葉面積吸收CO2的量)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1)由上述條件可知,影響溝底與坡面酸刺凈光合速率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是水分,在18時影響中國酸刺凈光合速率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是光照強度.
(2)曲線2中在12:OO時,若適當提高CO2濃度,短時間內植株中NADPH的合成速率將加快. 曲線4中18:00時,葉肉細胞產生可用于主動運輸?shù)腁TP的場所有線粒體、細胞質基質.
(3)分別對比圖中兩組曲線1、3以及2、4可知,土壤水分含量的變化對中國酸刺雄株(填“雄株”或“雌株”)凈光合速率的影響較大.
(4)在秋季,提取并分離沙棘葉片中的光合色素,濾紙條上只出現(xiàn)2條色素帶,則缺失的色素為葉綠素a和葉綠素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大麥是高度自交的植物,雌雄同花,閉花授粉.某品系大麥的某對染色體上有緊密連鎖的兩個基因,一個是雄性不育基因ms,使植株不能產生花粉,另一個基因是長粒基因r,控制種子形狀.這兩個基因的顯性基因是能形成正;ǚ鄣腗s和控制橢圓粒種子的R.一大麥植株的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分布如圖甲所示:

(1)控制大麥雄性是否可育和種子形狀的兩對等位基因不遵循(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將純合雄性可育橢圓粒植株的花粉授予甲植株,自然狀態(tài)下種植F1,將收獲的F2單獨種植,統(tǒng)計F3中雄性可育橢圓粒植株的比例為$\frac{5}{6}$.
(2)偶然發(fā)現(xiàn)一株大麥,該大麥植株某初級卵母細胞如圖乙所示,導致如圖所示異常現(xiàn)象的原因是染色體結構變異(缺失).該初級卵母細胞完成分裂產生的卵細胞的基因型為msr或MsR或R.
(3)育種上適當利用大麥的不同品系配制雜種,具有明顯的雜種優(yōu)勢,但大麥是自花閉花授粉植物,配制雜種在技術上有困難,科學家利用圖丙所示的三體新品系來培育雜種大麥,攜帶兩顯性基因的染色體是通過易位產生的.該三體植物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時,兩條正常的同源染色體分向兩極,易位染色體隨機分配.含易位染色體的花粉無授粉能力.該個體自交,F(xiàn)1的表現(xiàn)型為雄性不育長粒、雄性可育橢圓粒,其中,種子形狀為長粒的植株長大后,由另一合適品系的花粉授粉,可配置一代雜種;而種子形狀為橢圓粒的種子可留種,供第二年配制雜種使用.
(4)利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單倍體大麥幼苗,一般選擇的花粉,可用醋酸洋紅法來確定花粉發(fā)育時期.離體花粉在誘導培養(yǎng)基上經(jīng)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愈傷組織經(jīng)再分化形成幼苗.通過愈傷組織形成的花粉植,常常會出現(xiàn)染色體倍性的變化,因此還需要對培養(yǎng)出來的植株作進一步的鑒定和篩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分析以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的關系簡圖,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各級消費者的能量總和一定小于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B.生物圈的物質是自給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斷補充的
C.D中包含的生物可能處于食物鏈的最高營養(yǎng)級
D.碳以CO2形式進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離開生物群落返回到無機環(huán)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是一條食物鏈的示意圖,據(jù)圖判斷正確的是( 。
A.食物鏈有四個營養(yǎng)級B.蝗蟲是第二營養(yǎng)級
C.青蛙是食草動物D.蛇是次級消費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如圖為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據(jù)圖分析( 。
A.a表示H2OB.b表示[H]C.c表示ATPD.d表示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圖1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數(shù)與核DNA數(shù)比例的變化關系,圖2表示某動物細胞處于細胞分裂時期的圖象,請據(jù)圖回答:
(1)圖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復制,DE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
(2)圖2中丙、丁細胞處于圖1中的CD段;
(3)圖2中具有同源染色體的是甲、乙、丙細胞,乙細胞中的①和②組成一個染色體組,①和④是一對同源染色體,甲細胞中有4個染色體組;
(4)圖2中丙細胞含有8條染色單體,該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期;
(5)圖2中丁細胞的名稱為次級精母細胞,如果丁細胞中的M為X染色體,則N一定是常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