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53.(11分,每空1分) 分析下列遺傳學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1.1928年,英國科學家Griffith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與R型活細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結果發(fā)現(xiàn)小鼠死亡,并在死亡小鼠體內分離到S型細菌;后來科研工作者重復上述實驗,并測定了小鼠體內S型和R型細菌含量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
(1)Griffith認為S型細菌“復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曲線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線bc段上升,與S型細菌是否有關______(是或否),你的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
資料2.人類對遺傳物質作用機理的探索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請根據下列科學史實回答問題
科學家發(fā)現(xiàn)細胞中有三類RNA,一類是核糖體的組成成分,一類能與特定的氨基酸結合,還有一類合成后幾小時就會降解,其中哪一類是將DNA的遺傳信息傳遞給蛋白質的“信使”呢?
1958年,Crick提出如下觀點:核糖體RNA是“信使”——不同核糖體RNA編碼不同的蛋白質,簡稱“一個核糖體一種蛋白質”。1961年,Jacob和Brenner對這個假說進行了檢驗,實驗過程如圖2所示。
圖2
(1)該實驗中,若核糖體上出現(xiàn)放射性,說明該核糖體正在
(3)RNA的合成過程叫作 ,在此過程中,DNA (全部/部分)解螺旋,由 酶催化完成。如果某基因中含有30%的A,那么由其控制合成的RNA中U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53.(11分,每空1分) 分析下列遺傳學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1.1928年,英國科學家Griffith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與R型活細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結果發(fā)現(xiàn)小鼠死亡,并在死亡小鼠體內分離到S型細菌;后來科研工作者重復上述實驗,并測定了小鼠體內S型和R型細菌含量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
(1)Griffith認為S型細菌“復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曲線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線bc段上升,與S型細菌是否有關______(是或否),你的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
資料2.人類對遺傳物質作用機理的探索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請根據下列科學史實回答問題。
科學家發(fā)現(xiàn)細胞中有三類RNA,一類是核糖體的組成成分,一類能與特定的氨基酸結合,還有一類合成后幾小時就會降解,其中哪一類是將DNA的遺傳信息傳遞給蛋白質的“信使”呢?
1958年,Crick提出如下觀點:核糖體RNA是“信使”——不同核糖體RNA編碼不同的蛋白質,簡稱“一個核糖體一種蛋白質”。1961年,Jacob和Brenner對這個假說進行了檢驗,實驗過程如圖2所示。
(1)該實驗中,若核糖體上出現(xiàn)放射性,說明該核糖體正在
(2)已知噬菌體侵染細菌后,細菌的蛋白質合成立即停止,轉而合成噬菌體的蛋白質。因此如果核糖體RNA是信使,那么實驗結果將會 ; 如果核糖體RNA不是信使,那么實驗結果將會是 。最終Brenner的實驗結果證明核糖體RNA不是“信使”。
(3)RNA的合成過程叫作 ,在此過程中,DNA (全部/部分)解螺旋,由 酶催化完成。如果某基因中含有30%的A,那么由其控制合成的RNA中U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新疆農七師級中高一下學期第二階段考試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6分)肺炎雙球菌有多種株系,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可致病(有毒),因為在這些菌株的細胞外有多糖類莢膜起保護作用,不致被宿主破壞。下圖表示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請據圖回答:
(1)從D組實驗中的老鼠體內可分離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四組實驗中,可作為對照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S型細菌的DNA、蛋白質和多糖莢膜分離出來,分別與R型細菌混合,結果發(fā)現(xiàn):
①S型細菌的DNA與R型活菌混合后,注入老鼠體內,可致死。說明_____________。
②把S型的蛋白質或多糖莢膜與R型活菌混合后,注入老鼠體內,老鼠___________。從老鼠體內只能分離出___________________。
(4)將DNA酶注入活的S型細菌中,再將這樣的S型細菌與R型活菌混合,混合物不使老鼠致死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2011學年浙江省紹興一中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8分)下圖為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圖解。
請回答:
(1)分析圖中A可以看出,加熱殺死有毒的S型細菌與活的R型無毒的細菌混合注入小鼠體內,小鼠將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若用同位素標記法分別對蛋白質和DNA進行標記,可選用下列哪一組______ _________。
A.14C和18O | B.35S和32P | C.14C和32P | D.35S和18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屆新疆農七師級中高一下學期第二階段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6分)肺炎雙球菌有多種株系,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可致病(有毒),因為在這些菌株的細胞外有多糖類莢膜起保護作用,不致被宿主破壞。下圖表示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請據圖回答:
(1)從D組實驗中的老鼠體內可分離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四組實驗中,可作為對照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S型細菌的DNA、蛋白質和多糖莢膜分離出來,分別與R型細菌混合,結果發(fā)現(xiàn):
①S型細菌的DNA與R型活菌混合后,注入老鼠體內,可致死。說明_____________。
②把S型的蛋白質或多糖莢膜與R型活菌混合后,注入老鼠體內,老鼠___________。從老鼠體內只能分離出___________________。
(4)將DNA酶注入活的S型細菌中,再將這樣的S型細菌與R型活菌混合,混合物不使老鼠致死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