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為研究種植密度較高的玉米田中去葉對單株和群體產量的影響,研究者選取開花后3天的植株進行處理,從頂部去除不同數量葉片,每隔13天測定穗位葉的葉綠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代表單株產量),同時在一定面積的樣方中測定群體光合速率(代表群體產量).結果如圖.(備注:穗位葉位于植株中下部,其生長狀況直接影響玉米籽粒中有機物的積累量.)

(1)葉綠素分布于組成葉綠體基粒的
 
薄膜上,光反應階段產生的ATP和[H]將直接參與暗反應階段中
 
過程,進而形成有機物.
(2)由圖1可知,去葉13天測定時,穗位葉的葉綠素含量隨著
 
而增大.本實驗中,穗位葉的葉綠素含量始終高于空白對照組的處理為
 

(3)由圖2可知,隨頂部去除葉片數量增加,
 
的光合速率持續(xù)增加,原因可能是穗位葉
 

(4)綜合上述結果可推測,種植密度較高的玉米田中適度去除頂部葉片,可使玉米單株光合速率和群體光合速率
 

(5)為確認穗位葉的光合產物是否向遮光葉片運輸而導致減產,可進一步設計實驗:對玉米植株頂部2片葉遮光處理;用透明袋包住穗位葉,不影響其正常生長.實驗時向包住穗位葉的透明袋中通入
 
,其他生長條件適宜,一段時間后檢測
 
考點:光反應、暗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和物質變化,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
專題:
分析:植物在光照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進行水的光解,產生ATP和[H],同時釋放氧氣,ATP和[H]用于暗反應階段三碳化合物的還原,細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無光都可以進行,為細胞的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葉綠素分布于組成葉綠體基粒的類囊體(或:囊狀結構)薄膜上,光反應階段產生的ATP和[H]將直接參與暗反應階段中C3的還原過程,進而形成有機物.
(2)由圖1可知,去葉13天測定時,穗位葉的葉綠素含量隨著去葉程度的增強(或:去葉數量的增多)而增大.本實驗中,穗位葉的葉綠素含量始終高于空白對照組的處理為去除2片葉.
(3)由圖2可知,隨頂部去除葉片數量增加,單株的光合速率持續(xù)增加,原因可能是穗位葉獲得的光照和CO2更充足.已知其他葉片的光合產物能補充穗位葉生長和玉米籽粒發(fā)育所需,若去除頂部葉片過多,可導致穗位葉和玉米籽粒的有機物輸入量降低,使其積累的有機物減少,造成減產.穗位葉也需要積累有機物用于自身的各種生命活動需要,而不能全部輸出,提供給玉米籽粒.
(4)綜合上述結果可推測,種植密度較高的玉米田中適度去除頂部葉片,可使玉米單株光合速率和群體光合速率增長趨勢一致.
(5)為確認穗位葉的光合產物是否向遮光葉片運輸而導致減產,可進一步設計實驗:對玉米植株頂部2片葉遮光處理;用透明袋包住穗位葉,不影響其正常生長.實驗時向包住穗位葉的透明袋中通入帶有放射性標記的CO2,其他生長條件適宜,一段時間后檢測頂部2片遮光葉片是否有放射性.保證頂部2片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如果一段時間后檢測頂部2片遮光葉片有放射性,說明穗位葉的光合產物會向遮光葉片運輸,從而導致減產;如果沒有放射性,則相反.
故答案為:
(1)類囊體(或:囊狀結構)           C3的還原
(2)去葉程度的增強(或:去葉數量的增多)     去除2片葉
(3)單株         獲得的光照和CO2更充足 
(4)增長趨勢一致
(5)14CO2 (或:C18O2、帶有放射性標記的CO2)     頂部2片遮光葉片是否有放射性
點評:本題考查了光合作用以及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關探究實驗,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圖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難度適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圖甲是某種細胞結構的模式圖,圖乙是圖甲的局部放大.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該圖不能表示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
B、①③結構中均可發(fā)生堿基A 和U 的互補配對
C、結構③的內膜蛋白質含量明顯高于外膜
D、兩圖均是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得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科學家發(fā)現了囊泡準確轉運物質的調控機制.下圖表示細胞的局部亞顯微結構和功能模式圖,①~⑥表示細胞的結構,a、b表示大分子通過細胞膜的兩種方式.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若圖中形成的囊泡內的物質是分泌蛋白,該過程可描述為:首先氨基酸在
 
上合成鏈狀結構,經內質網初加工,然后由囊泡轉運給
 
再加工修飾形成成熟蛋白.用3H標記的氨基酸,在圖中細胞結構上標記物出現的先后順序為
 
(寫序號).
(2)囊泡定向轉移的過程
 
(是或否)消耗能量;“a”通過細胞膜的方式稱為
 
,這種方式與主動運輸的區(qū)別是
 

(3)囊泡能將物質準確運輸到目的地并“卸貨”,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識別代碼”,能識別相應受體. 這種“識別代碼”的化學本質是
 

(4)神經遞質釋放的關鍵步驟是突觸小泡(囊泡)與
 
的融合過程.有一種水母發(fā)光蛋白,它與鈣離子結合后可發(fā)出熒光.將水母發(fā)光蛋白注入槍烏賊巨軸突內,觀察發(fā)現當興奮傳到軸突末端時熒光增強,隨后檢測到神經遞質放到突觸間隙.據此可推測,
 
可以啟動神經遞質的釋放.
(5)效應B細胞內膜系統中,通過囊泡向體液釋放的物質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將抗原注射到人體內后抗體產生量的變化.
(1)當注入抗原X,抗體產生量的變化是曲線A.若第8天,同時注射抗原Y和X,圖中表示對抗原Y的抗體產生量是曲線
 
;表示對抗原X的抗體產生量是曲線
 
,其特點是
 
,這是因為初次免疫反應時產生的
 
細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則以后對抗原X的抗體產生量變化的是曲線
 

(2)抗體的化學成分為
 
,當
 
細胞表面的特異性受體受到抗原刺激時,該細胞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分泌到血液中,漿細胞中與抗體的產生和分泌直接有關的細胞器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霧霾天氣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空氣中的病原體、過敏原和有毒顆粒物可以使人患。埢卮鹣铝袉栴}.
(1)空氣中的流感病毒進入人體后,引發(fā)的特異性免疫是
 
.通過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預防流感,接種疫苗的作用是
 

(2)空氣中某些過敏原接觸有過敏體質的人體后,在過敏原的刺激下,由
 
細胞分泌的抗體可吸附在呼吸道黏膜上,當相同過敏原再次接觸機體時,就會發(fā)生呼吸道過敏反應.
(3)空氣中的有毒顆粒物也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患者癥狀常表現為咳嗽、發(fā)熱癥狀.當患者體溫高于正常體溫時,下丘腦感受到變化,通過
 
發(fā)送信息,導致汗腺分泌
 
,毛細血管
 
,肌肉和肝臟等產熱減少,使體溫下降.此時血漿的
 
會升高,患者應及時補充水分.
(4)治理霧霾需要采用多種措施綜合實施,如減少工業(yè)污染排放、露天工地的粉塵覆蓋、降低騎車尾氣排放,以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中a、b、c表示三種體液,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學物質.請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a、b、c中屬于內環(huán)境的是
 
;當組織細胞發(fā)生過敏反應時,將導致體液
 
增多.
(2)核酸水解的初級產物是
 
,共有
 
種.若要觀察DNA的分布,可用
 
染色劑染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圖表示某高等植物細胞中基因表達的過程.圖中a基因表達的產物是A,b基因表達的產物是B;Ⅴ是葉綠體中的小型環(huán)狀DNA,Ⅴ上的基因表達的產物是C;由A和C組裝成的D催化CO2的固定過程;B物質參與光合作用的光反應.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的Ⅱ、Ⅲ依次代表的是mRNA、核糖體
B、物質Ⅵ是具有催化作用的RNA聚合酶
C、B物質的作用場所是葉綠體中類囊體的薄膜上
D、圖中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場所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則有關血糖的來源和去向,以及調節(ji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肌肉、肝臟細胞中,②過程均可發(fā)生
B、胰島B細胞分泌的激素促進①、③過程
C、胰島A細胞分泌的激素促進④過程
D、胰島素促進④、⑤、⑥等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一種非逆轉錄RNA病毒)引起的禽類急性傳染病,該病毒也能感染人類.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家禽和人類的被感染細胞表面具有相似的受體
B、禽流感病毒遺傳物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糖核酸
C、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的裂解死亡依賴細胞免疫
D、禽流感病毒的RNA可以在宿主細胞內進行復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