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2.油菜種子成熟過程中部分有機物的變化如圖所示,將不同成熟階段的種子勻漿后檢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第10天時,加入斐林試劑,水浴加熱后不顯色
B.第30天時,加入蘇丹 IV試劑后,會出現(xiàn)紅色顆粒
C.第40天時,加入碘液后,出現(xiàn)藍色
D.從10至40天,均檢測不到任何蛋白質

分析 由圖可知,可溶性糖在40天中都存在,第30天后淀粉不存在,脂肪從第10天開始增加.

解答 解:A、第10天,有可溶性糖存在,斐林試劑檢測會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A錯誤;
B、第30天,細胞中脂肪含量較高,用蘇丹Ⅳ可將脂肪染成紅色,B正確;
C、第40天,細胞中沒有淀粉,所以用碘液不會出現(xiàn)藍色,C錯誤;
D、細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從10至40天,均能檢測到蛋白質,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化合物鑒定,考查對圖形的分析,通過對圖形分析判斷不同天數(shù)細胞中化合物存在情況.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是兩類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下列相關判斷中錯誤的是( 。
A.甲為原核細胞,乙為真核細胞
B.甲細胞的3為擬核,其染色體的主要成分為DNA和蛋白質
C.與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有8、10、11、12
D.5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為人的三個神經元連接關系的模式圖,大寫英文字母表示三種神經元,小寫英文字母表示結構,請椐圖回答.

(1)神經細胞區(qū)別于機體其它體細胞,主要是有突起結構.
甲圖中A為傳出神經元,它的神經末梢分布到全身的肌肉和腺體等處,因此,傳出神經元的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合在一起,稱為效應器.結構d為突觸,乙圖是它的亞顯微結構放大模式圖(①-⑥示結構).
(2)縮手反射時,當神經沖動傳導至⑥時,⑥處膜內外電位為外負內正.
(3)當甲圖箭頭處受到刺激后,興奮沿著神經纖維推進,e處能否測到電位變化?不能(能/不能).當沖動傳導到⑥時,⑤突觸小泡破裂,釋放神經遞質與位于突觸后膜上的①受體結合,從而將沖動從一個神經元傳導到另一個神經元,請在乙圖的文本框中用箭頭表示傳遞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1997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一半授予了美國的保羅•博耶和英國的約翰•沃克,以表彰他們在研究ATP如何利用能量進行自身再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回答下列問題.
(1)ATP的中文名稱是三磷酸腺苷,其中A代表腺苷,A中含有的單糖是核糖,P代表磷酸基團.
(2)ATP的元素組成是C、H、O、N、P,若用15N標記ATP,將會在腺嘌呤(化學結構)出現(xiàn)放射性標記.
(3)在生物體內,ATP水解成ADP時,釋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種吸能反應;ADP合成為ATP所需的能量來自各種放能反應,所以ATP是細胞內的能量通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有關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和化合物在無機自然界都能找到,體現(xiàn)了生物和非生物的統(tǒng)一性
B.無論是鮮重還是干重,組成細胞的元素中C、H、O、N含量最多
C.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很少,所以人體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癥
D.組成生物體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因為其作用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表示細胞內有機物的組成及功能等,請據圖回答:

(1)A物質的名稱為核苷酸.一般情況下,細胞中的 A物質共有8種.
(2)F物質不含有,而B物質一定含有的元素是N,B形成E過程的反應叫脫水縮合.
(3)C和D作為細胞中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其中D(填字母)主要分布于細胞質中,C(填字母)主要分布于細胞核中.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二者在細胞中的分布.
(4)圖中F被形容為“生命的燃料”,許多單體F連接成多聚體G,G是纖維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陜西西安市高一下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比較植物體內的生長素和人體內的生長激素的特點,錯誤的是( )

A.在體內的含量都比較少 B.對生命活動都有調節(jié)作用

C.都是由活細胞產生的 D.都是由專門的內分泌腺分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省高一6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息息相關。

(1)根據圖甲分析,要獲得最大持續(xù)捕撈量,捕撈后大黃魚種群數(shù)量應處于__________點。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大黃魚種群密度時,若標記個體更易于被捕食,則種群密度的估計值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2)海洋魚類生活在不同的水層,這體現(xiàn)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結構。新建碼頭的樁柱表面很快被細菌附著,隨后依次出現(xiàn)硅藻、藤壺、牡蠣等,該過程稱為_____________。

(3)圖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動簡圖,A、B、C、D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圖中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環(huán)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能量在第一營養(yǎng)級和第二營養(yǎng)級之間的傳遞效率為___________。

(4)海洋會受到石油、工業(yè)廢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過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省臨沂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高密度水產養(yǎng)殖常會引起池塘水體富營養(yǎng)化,影響?zhàn)B殖。圖1表示該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力流動圖解,數(shù)字為同化能量數(shù)值,單位我J/(cm2·a).圖2為利用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凈化魚塘尾水的示意圖,箭頭指向為水流方向。請回答:

(1)該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水稻和稗草等雜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1中共有_________條食物鏈,其中第一營養(yǎng)級到第二營養(yǎng)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___________。

(2)魚塘富營養(yǎng)化為水稻生長提供了一定的_____________等營養(yǎng)元素,出現(xiàn)藻類水華現(xiàn)象。魚塘尾水流經稻田后,B處水樣中藻類數(shù)量大大減少。從生態(tài)學角度分析,藻類數(shù)量減少的原因有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此稻田中,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主要以_______________的形式進行循環(huán);用于防治害蟲信息素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_________信息。

(4)調查稻田中稗草的種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稗草等野生植物對生物抗逆性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這體現(xiàn)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_______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