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測量植物細胞膜的透性,以紅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進行下列實驗:將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溫度的蒸餾水中處理1min取出,再分別放在清水中浸泡1h而獲得不同的切片浸出物溶液,通過測量這些溶液的吸光度計算浸出物溶液的花青素含量,結果如圖所示.對這個實驗方案評價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缺乏對照組實驗
B、缺乏對等量原則的描述
C、所選擇的測量指標不能反映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
D、實驗目的是測量浸泡時間對植物細胞膜的透性影響
考點: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專題:
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本實驗的目的是測量不同溫度條件下細胞膜的透性,實驗通過計算浸出物中花青素的含量來衡量細胞膜的透性,不同溫度處理形成了相互對照,而60℃處理后,花青素量大增,膜通透性大大增加.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知識,分析題圖,根據(jù)選項描述結合基礎知識做出判斷.
解答: 解:A、本實驗設置了不同溫度進行相互對照,故A錯誤;
B、實驗材料、溶液量沒有等量控制,會對實驗結果影響,故B正確;
C、溶液的吸光度與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成正比,故C錯誤;
D、實驗目的是測量溫度對植物細胞膜的透性影響,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細胞膜透過性實驗評價,意在考查學生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表述正確的是( �。�
A、磷脂是所有細胞必不可缺少的脂質
B、所有細胞的組成成分都有纖維素
C、只有多糖、蛋白質、脂肪三類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D、被形容為“生命的燃料”的物質是指儲存能量的多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表的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溶液 溶質的元素組成 檢測試劑 顏色反應 溶質的基本單位
C、H、O 磚紅色 葡萄糖
C、H、O、N等 雙縮脲試劑
A、甲可能是麥芽糖溶液
B、①是斐林試劑,使用時需水浴加熱
C、乙液可能是一種酶溶液
D、②是紫色,③是HIV病毒的遺傳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島嶼上生活著一種動物,其種群數(shù)量多年維持相對穩(wěn)定.該動物個體從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個月.如圖為某年該動物種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齡結構(每月最后一天統(tǒng)計種群各年齡組成個體數(shù)).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6到12月份該種群數(shù)量呈“J”型增長
B、大量誘殺雄性個體會影響該種群的密度
C、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隨季節(jié)更替而變化
D、由8月份年齡結構顯示,此時種群為增長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各項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為了盡量延長新鮮水果的貯藏時間,貯藏條件最好是低O2、適當?shù)臐穸�、零上低溫和無乙烯
B、Mg元素可以參與葉綠素的合成
C、提高農田的光照強度,是提高農作物產(chǎn)量的唯一措施
D、利用魚垂體的提取物可促使雌魚排卵,因為垂體含有促性腺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同學為探究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做了如下實驗:取三只錐形瓶,編號甲、乙、丙,各加入500mL質量分數(shù)為5%的葡萄糖培養(yǎng)液,然后用天平稱量0.1g活性干酵母分別投入錐形瓶中,置于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連續(xù)7天,定時取樣、觀察和計數(shù),計算1mL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的平均數(shù),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取樣前需將錐形瓶靜止,取樣時從瓶中部位置取樣,使得計數(shù)更準確
B、甲、乙、丙三組遵循單因子變量,形成相互對照
C、預期一段時間內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呈“S”型曲線增長
D、若培養(yǎng)液濃度過低,會導致酵母菌吸水脹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一個色盲女人和一個正常男人結婚,生了一個性染色體為XXY的正常兒子,此染色體畸變是發(fā)生在什么之中?如果父親是色盲,母親正常,則此染色體畸變發(fā)生在什么之中?假如父親正常,母親色盲,兒子色盲,則此染色體變異發(fā)生在什么之中?其中正確的是( �。�
A、精子、卵、不確定
B、精子、不確定、卵
C、卵、精子、不確定
D、卵、不確定、精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育種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用物理因素誘變處理可提高突變率
B、誘變育種和雜交育種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體植物不能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
D、誘變獲得的突變體多數(shù)表現(xiàn)出優(yōu)良性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入侵物種會對當?shù)厝郝浣Y構和生物多樣性發(fā)生災難性影響.某課外探究小組的同學在一塊荒地中,對某種入侵植物和幾種本地植物的種群密度進行了連續(xù)五年的調查,調查的結果如表所示(單位:株/m2).
植物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10.0 9.2 8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E 3.2 2.8 1.7 1.3 0.5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在所調查的A-E五種植物中,你認為入侵物種是
 

(2)請用坐標圖在方框中繪出該物種的種群密度變化曲線.
(3)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調查陸地地塊的物種多樣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調查地面上的植物、動物種類以外,還應進行
 
的調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