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下列關于群落演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森林遭受火災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屬于次生演替
B、在正常情況下,次生演替的最終結果使生物多樣性降低
C、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與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D、裸巖→地衣→苔蘚→草本→灌木→森林五個階段為初生演替的必經過程
考點:群落的演替
專題:
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是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過程是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次生演替: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過程是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因此一般森林是群落演替的頂級群落.
2、人類可以砍伐樹木,填湖造地、捕殺動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內部因素(包括種內關系、種間關系等)與外界環(huán)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解答: 解:A、次生演替是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則火災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屬于次生演替,A正確;
B、在正常情況下次生演替使得生物種類和數量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加,B錯誤;
C、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C錯誤;
D、只有在氣候適宜的條件下,群落演替才會演替到森林階段,否則只能到灌木階段,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識記和理解能力,便于形成知識網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分析下列化合物的結構,回答問題:

(1)圖中③是
 
,⑦是
 

(2)該化合物叫
 
,其基本單位是
 
,結構通式為
 

(3)該化合物中的氨基酸種類的不同是由
 
決定的,其編號為
 

(4)假定有一個由m個氨基酸構成的含有n條肽鏈的蛋白質分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為a,那么這個蛋白質分子的相對分子量表達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患者一只眼球受傷導致晶狀體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則另一健康眼睛也將失明,這在免疫學上稱為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致病過程如圖.下列有關表述正確的是(  )
A、①代表過敏原
B、②代表溶酶體酶
C、③保留了對抗原的記憶
D、③在再次接觸相同抗原刺激時,可合成并分泌抗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胚胎工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體外受精是指獲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應溶液中受精
B、早期胚胎培養(yǎng)與動物細胞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C、受精卵發(fā)育到原腸胚階段才能進行胚胎移植
D、試管嬰兒技術主要包括體外受精、早期胚胎培養(yǎng)和胚胎移植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人體內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蛋白質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堿基中
B、ATP、磷脂、抗體、DNA的組成元素中都有C、H、0、N、P
C、人體內參與信息傳遞的分子都是蛋白質
D、相同質量的脂肪和淀粉完全氧化分解的最終產物相同,但釋放的能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遺傳物質貯存和復制的主要場所是(  )
A、細胞壁B、細胞膜
C、細胞質D、細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甲圖中①②表示目鏡,③④表示物鏡,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象.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若⑤狀態(tài)下觀察到的是乙圖,則⑥狀態(tài)下觀察到的是丙圖
B、圖象從乙變?yōu)楸麜r,應先提升鏡筒,再轉動物鏡轉換器,將④換為③
C、若要將乙圖中的a細胞移到視野中央,則應該將裝片向視野的上方移動
D、若要使物像放大倍數最大,甲圖中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應是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果用放射性的3H標記亮氨酸(一種氨基酸),再用以培養(yǎng)細胞,預期細胞中首先大量出現(xiàn)放射性的地方是( 。
A、內質網B、線粒體
C、高爾基體D、核糖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動物的一個初級卵母細胞的細胞核中DNA含量若為4a,則該動物的整個卵細胞中DNA含量準確地講應( 。
A、等于2aB、大于2a
C、等于aD、大于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