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近日,科學家發(fā)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農業(yè)病蟲害以每年3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南北極擴展,遷徙到新地區(qū)的昆蟲可能在一段時間內缺乏天敵制約.下圖一是某地某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部分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其中虛線表示因氣候變暖新出現(xiàn)的關系;圖二表示螻蛄在入侵到該地區(qū)后一定時間內的種群數量增長變化.

請分析后回答:
(1)全球變暖的主因是人類的活動使碳循環(huán)平衡被打破所致,由此可見,碳等物質循環(huán)具有
 
的特點,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進行.
(2)農業(yè)等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與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相比較,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輸入除了太陽能以外,可能還有
 
輸入.
(3)在圖一中,除圖示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外,沒有畫出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有
 
,與食蟲鳥有種間競爭關系的生物有
 
.在螻蛄入侵該地的早期,這種入侵最可能會導致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
 
(增大,減小,無影響).
(4)在圖二的t1、t2、t3三個時間中,螻蛄種群的種內競爭最強的是
 

(5)蘆薈汁生產是該地區(qū)的主要產業(yè)之一,果膠酶可以顯著提高蘆薈汁的產量,為了確定生產中果膠酶的最適用量,需要先研究果膠酶的
 
 
.蘆薈中的一種物質會影響果膠酶的活性,下表是該物質的實驗結果:
實驗時間(h)30
該物質濃度(%)00.20.30.4
果膠酶活性10.212.812.813.3
酶的活性高低一般可以用在一定條件下,酶所催化的
 
來表示,蘆薈中的該物質能
 
果膠酶的活性,若去掉蘆薈中的該物質,則會
 
(增大/減小/不改變)果膠酶的最適用量.
考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
專題:
分析:分析圖1:有食物鏈4條,分別是:大豆→蝗蟲→蛙;大豆→草地螟→蛙;大豆→蝗蟲→食蟲鳥;大豆→草地螟→食蟲鳥.
在圖二中,t3時,種群數量最大,故螻蛄種群的種內競爭最強的是t3.據此解答.
解答: 解:(1)碳等物質循環(huán)具有全球性的特點,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進行.
(2)農業(yè)等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與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相比較,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輸入除了太陽能以外,可能還有現(xiàn)成有機物(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輸入.
(3)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故在圖一中,沒有畫出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無機環(huán)境),與食蟲鳥有種間競爭關系的生物有蛙.在螻蛄入侵該地的早期,這種入侵最可能會導致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減小.
(4)在圖二中,t3時,種群數量最大,故螻蛄種群的種內競爭最強的是t3
(5)影響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溫度以及PH,故需要先研究果膠酶的最適溫度和最適pH.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速率來表示,由表格數據可知,該物質濃度越高,果膠酶的活性越強,若去掉蘆薈中的該物質,則應增大果膠酶的最適用量.
故答案為:
(1)全球性  方向速度
(2)現(xiàn)成有機物(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3)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無機環(huán)境)  蛙   減小
(4)t3
(5)最適溫度  最適pH  化學反應速率  提高(增強、促進)  增大
點評:本題結合圖表,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分析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假設在一定時間內某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全部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值為a,全部消費者所利用的能量值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總值為c,則a、b、c 三者的關系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有種在海邊生活的植物--蓬堿草,它在每年四五月份長出地面,開始為綠色,慢慢變紅,到了九月份便形成濃烈的紅,鋪滿整個海灘.在9月初,蓬堿草有的是紅色,有的是綠色.為了探究蓬堿草葉片變紅的原因,某校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
實驗假設:蓬堿草變紅與葉片的葉綠體中胡蘿卜素含量增加有關.
實驗材料:略
實驗步驟:
①在同一海岸處取生長時期相同的
 
各若干株.各稱取5克葉片剪碎后放入A、B兩個研缽中.
②分別向A、B兩個研缽中加入適量二氧化硅、碳酸鈣和
 
,迅速研磨、過濾、收集濾液.
③用
 
法分離濾液中的色素,得到兩組濾紙條.④觀察、比較分析兩組濾紙條上的色素帶.
請回答:
(1)實驗步驟③中分離濾液中色素時依據的實驗原理為:葉綠體中的色素在層析液中的
 
不同,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速度不同,從而將它們分離開.
(2)根據實驗假設,同學們應著重觀察和比較兩組濾紙條從上到下的第
 
條色素帶.
(3)實驗預期和結論:紅葉組與綠葉組相比,若紅葉組著重觀察的那條色素帶
 
,則假設成立;否則,假設不成立.
(4)若通過本次探究,幾乎所有同學都證明了上述假設不成立.那么,根據細胞學知識,你認為蓬堿草葉片變紅最可能的原因是與葉片細胞內
 
中的色素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圖甲為葉綠體結構與功能示意圖,圖乙表示一株小麥葉片細胞內C3相對含量在一天24小時內(有時多云)的變化過程,圖丙和丁表示不同外界環(huán)境因素對先合速率的影響,請據圖分析:

(1)在圖甲中的a處發(fā)生的過程稱為
 
,在a中含有的參與此過程的反應物質是
 

(2)干旱初期,小麥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
 
圖來說明,原因是
 
,從而導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3)圖乙中,
 
點開始合成有機物,至
 
點,有機物合成終止.圖乙G點葉綠體中[H]含量較
 
(填“高”或“低”).
(4)丙圖中P點,限制小麥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為
 
;丁圖中Q點,限制小麥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為
 

(5)抗旱植物具有適應干旱環(huán)境的一系列生理特點.例如根系發(fā)達,并且根毛細胞液泡中貯存的氨基酸、糖類等代謝產物的濃度
 
.在葉片形態(tài)結構上也有適應干旱的特點,下表四種植物葉片中,最適應干旱環(huán)境的是
 

葉片表面積(mm2體積(mm3表皮厚度(um)
A2926414
B1446324
C3016215
D593121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綠色植物體內能量轉換過程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以鮮菠菜綠葉片為原料提取色素時,使用的溶劑一般是
 
,我們使用
 
法將其進行分離.
(2)圖中A表示的過程為
 
,此過程發(fā)生的場所是在
 
.其中生成的ATP所含化學能來自
 
,寫出生成ATP的反應式:
 
;這些ATP將用于
 

(3)圖中B表示的過程為
 

(4)圖中C表示的過程為
 
,此過程的反應式可以寫成:
 
.其中產生的ATP中儲存的能量是來自于
 
,ATP水解釋放的能量直接用于
 
,這里產生的CO2是在第
 
階段形成的,產生的水是在第
 
階段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圖(一)為高等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的部分代謝示意圖;圖(二)為不同光照強度下,測定該綠色植物對CO2的吸收速率(mL/h)并繪制成的相應曲線.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一)中物質A是
 
;O2
 
處與還原氫結合形成水.
(2)圖(一)中細胞有d過程發(fā)生而沒有e過程發(fā)生時,該細胞處于的生理狀態(tài)是
 
,若要d過程也不發(fā)生,則對該細胞處理的方法是
 
,此時測得的CO2的變化值代表
 

(3)若光照強度處于圖(二)的C點時,圖(一)中不應存在的箭頭是
 

(4)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圖(二)曲線表示該植物在25℃時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若將溫度提高到的30℃(原光照強度和CO2濃度不變),理論上圖中B點應
 
(填“左移”、“右移”或“不動”).若適當提高CO2濃度,D點將
 
(填“上移”、“下移”或“不動”).
(5)在4klx光照條件下,該植物2小時內可利用CO2
 
mL.當植物從光照強度4klx突然降至0,則光合作用過程中RuBP含量的變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由兩個氨基酸分子脫水縮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 �。�
A、二肽B、三肽C、四肽D、多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原因是( �。�
A、同源染色體的分離
B、染色體復制
C、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D、同源染色體的交叉互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H7N9禽流感病毒能夠通過細菌過濾器,用RNA水解酶處理后失去感染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病原體含有的元素中一定有N和P
B、該病原體的細胞壁不能被纖維素酶水解
C、接種疫苗后產生的干擾素可與病原體特異性結合
D、該病原體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