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調查某農藥污染廢水對農田土壤動物類群影響的相關性結果.據(jù)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
離污染河流的距離(km) 0.1 0.5 1.0 2.0 4.0
污染物平均濃度(mg/sg) 0.45 0.36 0.25 0.12 0.08
動物類群數(shù)(類) 20 23 37 50 58
動物個體總數(shù)(個) 365 665 750 1983 2490
A、污染區(qū)內動物個體總數(shù)顯著提高
B、該實驗可采用取樣器采集土樣計算動物數(shù)量及豐富度
C、農藥污染會降低土壤動物類群數(shù)和個體總數(shù)
D、距離污染源越遠,農藥污染物的濃度越低,對土壤動物的影響越小
考點: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種群的數(shù)量變動
專題:
分析:由表中信息可知,隨著離污染河流的距離的增加,污染程度下降,動物種類和個體總數(shù)均呈現(xiàn)增加趨勢,由此可知農藥等污染會降低土壤動物類群數(shù)和個體總數(shù).對于土壤中動物類群數(shù)量和種類的研究方法是采用取樣器采集土樣觀察計算.
解答: 解:A、由表中信息可知,隨著離污染河流的距離的增加,污染程度下降,動物的個體總數(shù)數(shù)越多,A錯誤;
B、對于土壤中動物類群數(shù)量和種類的研究方法是采用取樣器采集土樣觀察計算,B正確;
C、農藥等污染會降低土壤動物類群數(shù)和個體總數(shù),C正確;
D、距離污染源越遠,農藥污染物的濃度越低,對土壤動物的影響越小,D正確.
故選:BCD.
點評: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的相關知識,圖文轉化的能力.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新鮮菠菜葉中四種色素的相對含量及在濾紙條上的分離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丙、丁兩種色素可吸收紅光和藍紫光
B、提取色素的原理是四種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C、四種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在葉肉細胞中含量最多的色素是乙
D、水稻在收獲時節(jié),葉片中色素含量是(甲+乙)<(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和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其原因是( 。
A、能產生新基因
B、發(fā)生的頻率高
C、能產生大量有利變異
D、能改變生物的表現(xiàn)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α-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圖,其中甲~丁表示有關結構,①~②表示有關過程.下列敘述無誤的是( 。
A、①過程是RNA聚合酶以α-淀粉酶基因的任意一條鏈為模板轉錄形成mRNA
B、②表示發(fā)生在核糖體上的翻譯過程,圖示中決定苯丙氨酸的密碼子是UUC
C、①、②及DNA復制過程的堿基互補配對方式是完全相同的,可保證遺傳信息準確傳遞
D、圖示過程反映了甲、乙、丙、丁等構成的生物膜系統(tǒng)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緊密聯(lián)系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生態(tài)學方面的知識,其中敘述錯誤的是(  )
A、“無廢棄物生產體系”主要體現(xiàn)了物質循環(huán)再生的原理
B、決定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出和遷入
C、當狼捕食兔子并同化為自身的有機物時,能量就從第一營養(yǎng)級流入第二營養(yǎng)級
D、某玉米田中生長了許多雜草后將導致該玉米田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統(tǒng)計土壤動物的物種豐富度的實驗中,某小組設計的采集小動物的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動物的趨光性
B、燈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蟲逃跑
C、金屬篩網(wǎng)阻止小動物向下移動
D、廣口瓶中需要加入體積分數(shù)為70%的酒精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先后將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體內,得到的抗體含量曲線如圖所示.該曲線圖表明( 。
A、小鼠對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壞性更大
C、二次反應比初次反應更強
D、小鼠對抗原B反應較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已知某種限制性內切酶在某DNA分子上有3個酶切位點,如圖中箭頭所指,如果該DNA分子在3個酶切位點上都被該酶切斷,則會產生a、b、c、d四種不同長度的DNA片段.現(xiàn)有多個上述DNA分子在較低的酶濃度下,充分反應,這些DNA分子最多能產生長度不同的DNA片段種類數(shù)是( 。
A、3B、4C、9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科學家利用細胞工程培育了“白菜-甘藍”雜種植株,如圖所示,請根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C表示
 
;雜種細胞D生成的標志是形成
 
;由D形成E的過程稱為
 
,涉及的細胞代謝類型為
 
;由E形成F的過程中細胞的增殖方式為
 

(2)圖中A、B的制備,需要去除細胞壁,此時要用到
 
酶;從本質上講,“白菜-甘藍”雜種植株具有的性狀是
 
的結果.
(3)若“白菜-甘藍”雜種植株為四倍體,則該植株的花粉經(jīng)離體培養(yǎng)得到的植株是
 
倍體,若用秋水仙素處理該花粉植株,則培育成的植株是
 
.(選“純合子”或“雜合子”)
(4)“白菜-甘藍”雜種植株的食用部分是葉,但葉又易受昆蟲危害而影響產量,科學家又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帶有抗蟲基因的“白菜-甘藍”植株,請你設計實驗,檢測此植株的抗蟲基因是否表達.
①取昆蟲幼蟲放到帶有抗蟲基因的“白菜-甘藍”植株甲上,再取等量的、生活狀態(tài)基本一致的昆蟲幼蟲放在
 
植株乙上.
②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分別觀察
 
的生活情況.
③若
 
,說明甲植株的抗蟲基因未得到表達;若
 
,說明甲植株的抗蟲基因得到表達.
(5)在大面積種植帶有抗蟲基因的“白菜-甘藍”的同時,間隔種植普通“白菜-甘藍”或其他蔬菜,供昆蟲幼蟲取食.這種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維持“白菜-甘藍”菜地的物種多樣性         B.減緩昆蟲幼蟲抗性基因頻率增加的速度
C.使食蟲鳥有蟲可食                        D.維持菜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