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4.在牧草中,白花三葉草有兩個 穩(wěn)定遺傳的品種,葉片內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現(xiàn)已研究查明,白花三葉草葉片內的氰化物是經圖1生化途徑產生的:
基因D、R分別決定產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d、r無此功能,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現(xiàn)有兩個不產氰的品種雜交,F(xiàn)1全部產氰,F(xiàn)1自交得F2,F(xiàn)2中有產氰的,也有不產氰的.將F2各表現(xiàn)型的葉片提取液作實驗,實驗時在提取液中分別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觀察產氰的情況,結果記錄于表

品種表現(xiàn)型葉片提取液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產氰含氰產氰產氰
不產氰不含氰不產氰產氰
不產氰不含氰產氰不產氰
不產氰不含氰不產氰不產氰
(1)親本中兩個不產氰品種的基因型是,在F2中產氰和不產氰的理論比為9:7
(2)品種Ⅱ葉肉細胞中缺乏氰酸酶,品種Ⅲ可能的基因型是ddRR或ddRr.
(3)如果在F1植株的花藥中出現(xiàn)圖2所示的細胞,最可能的原因是r突變?yōu)镽(基因突變)
(4)現(xiàn)有兩個突變品種DdRR和DDRr(種子),要在最短時間內獲得能穩(wěn)定遺傳的無氰品種ddrr(植株),步驟如下:
a.將基因型為D dRR和DDRr的種子分別播種,開花時將兩個品種進行人工異花傳粉(雜交),收獲種子
b.花藥離體培養(yǎng),幼苗期加秋水仙素;
c.再將所收獲的種子播種,長成植株后,通過葉片的提取液中分別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的方法即可從F2中找出基因型為ddrr的植株.

分析 根據(jù)題意,產氰的植株基因型為D_R_,不產氰的基因型為D_rr,ddR_,ddrr.根據(jù)表格可知,品種1的基因型為D_R_.品種2加入含氰糖苷不產氰而加入氰酸酶后產氰,所以品種2的基因型為D_rr.品種3中加入含氰糖苷后產氰而加入氰酸酶不產氰,所以品種3的基因型為ddR_,品種4中加入兩者都不產氰,所以品種4的基因型為ddrr.

解答 解:(1)根據(jù)分析及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F(xiàn)1應為雙雜合子即DdRr,所以兩親本的基因型為DDrr和ddRR,F(xiàn)2中產氰(D_R_)占$\frac{9}{16}$,所以產氰:不產氰=9:7.
(2)由于葉片Ⅱ的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仍不產氰,而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則能產氰,所以葉片Ⅱ的葉肉細胞中缺乏氰酸酶.根據(jù)分析可知品種3的基因型為ddR_,即ddRR或ddRr.
(3)F1為DdRr,圖示為有絲分裂后期,可知R是由r突變而來,即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4)現(xiàn)有兩個突變品種DdRR和DDRr(種子),要在最短時間內獲得能穩(wěn)定遺傳的無氰品種ddrr(植株),步驟為:a.將基因型為D dRR和DDRr的種子分別播種,開花時將兩個品種進行人工異花傳粉(雜交),收獲種子;b.花藥離體培養(yǎng),幼苗期加秋水仙素;c.再將所收獲的種子播種,長成植株后,通過葉片的提取液中分別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的方法即可從F2中找出基因型為ddrr的植株.
故答案為:
(1)DDrr和ddRR    9:7
(2)氰酸      ddRR或ddRr  
(3)r突變?yōu)镽(基因突變)
(4)a.將基因型為D dRR和DDRr的種子分別播種,開花時將兩個品種進行人工異花傳粉(雜交),收獲種子
b.花藥離體培養(yǎng),幼苗期加秋水仙素
c.含氰糖苷和氰酸酶

點評 本題考查基因控制性狀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細胞內具有雙層膜且含有DNA的細胞器是( 。
A.高爾基體與線粒體B.中心體與葉綠體
C.線粒體和葉綠體D.核糖體和線粒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圖表示細胞內某些有機物的元素組成和功能關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Ⅴ是生物大分子,圖中X、Y、Z、P分別為構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單位.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物體的有機物可以通過顏色反應加以區(qū)別鑒定,Ⅱ、Ⅲ使用甲基綠派洛寧染色,依次呈現(xiàn)綠色、紅色;Ⅴ可用蘇丹Ⅲ染液鑒定而呈現(xiàn)橘黃色;使用雙縮脲鑒定Ⅳ時,應先加A液1mL,再加入B液4滴,搖勻后呈現(xiàn)紫色.
(2)大分子物質Ⅰ~Ⅴ中,具有物種特異性的是Ⅱ.在神經細胞與淋巴細胞中,Ⅱ一般相同、Ⅳ一般不同(在橫線上填一般相同或一般不同)
(3)Ⅳ的結構具有多樣性,其多樣性根本上是由Ⅱ決定的.
(4)由小分子物質X、Y、Z、P生成大分子物質Ⅰ、Ⅱ、Ⅲ、Ⅳ的過程中,有一共同的生成物是水.
(5)相同質量的V氧化分解供能時釋放的能量遠遠多于Ⅰ,原因是Ⅴ中C、H含量高
(6)Y與Z組成上的不同點分別為:五碳糖和含氮堿基.
(7)Ⅳ的基本組成單位的結構通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關于高倍顯微鏡使用的描述,錯誤的是(  )
A.先在低倍鏡下看清楚,再轉至高倍鏡
B.高倍鏡縮小了觀察的視野,放大了倍數(shù)
C.把視野調亮,圖象才清晰
D.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節(jié),再用細準焦螺旋調節(ji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關于四分體的敘述,以下正確的有幾項( 。
①每個四分體包含一對同源染色體的4條染色單體;
②細胞中有幾個四分體,就有幾條同源染色體;
③異源二倍體小麥能形成7個四分體;  
④正常男性在形成精子時形成46個四分體;
⑤只有減Ⅰ時期形成四分體;
⑥染色體組成為AABBCD的個體(每個字母代表一個染色體組,含7條染色體),減數(shù)分裂時能形成14個四分體
⑦四分體時期可發(fā)生交叉互換現(xiàn)象進一步豐富了配子類型.
A.2項B.3項C.4項D.5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遺傳病是指由于遺傳物質改變所引起的疾病
B.并指、哮喘病、21三體綜合征都屬于遺傳病
C.單基因遺傳病是由一個致病基因引起的遺傳病
D.通過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可監(jiān)測和預防遺傳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玉米(2n=20)屬于雌雄同株的植物.高稈(A)對矮稈(a)為顯性,感。═)對抗病(t)為顯性,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現(xiàn)有①高稈抗病純種與②矮稈感病純種雜交得到③種子,再做進一步處理如下圖所示,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玉米基因組的測序需要測定10條染色體的DNA序列.
(2)培育矮稈抗病植株的實驗中可以運用誘變育種、雜交育種和單倍體育種的技術,其中單倍體育種依據(jù)的遺傳學原理是染色體變異.
(3)圖中由③到⑦的過程中涉及了兩種分裂方式,該育種過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藥離體培養(yǎng)法,⑦的基因型為AT、At、aT、at,得到⑨植株過程中用到的秋水仙素其作用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4)圖中由③到④的過程中產生的變異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等特點.
(5)⑧植株通常不能(填“能”或“不能”)產生種子,其原因是二倍體和四倍體雜交產生三倍體,三倍體減數(shù)分裂時聯(lián)會紊亂,不能產生正常的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回答下列關于植物激素調節(jié)的問題
Ⅰ.(1)科學家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植物總是表現(xiàn)出頂芽優(yōu)先生長,而側芽生長受到抑制的現(xiàn)象,此現(xiàn)象叫做頂端優(yōu)勢,這是因為頂芽產生的生長素逐漸向下運輸在側芽部位積累,從而抑制了側芽的生長.在此過程中該物質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
(2)蘆葦是主要的造紙原料,如果在蘆葦生長期用一定濃度的赤霉素處理,就可使蘆葦?shù)睦w維長度增加50%左右.
Ⅱ.圖表示果實生長發(fā)育成熟過程中的植物激素變化情況,
(1)由圖可知,果實幼果快速生長時期,除了生長素能促進細胞伸長外,赤霉素也具有這樣的作用.果實成熟過程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脫落酸.
(2)由圖可知,整個果實發(fā)育、成熟過程中激素的變化說明,植物正常的生長發(fā)育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jié)的結果.
(3)研究者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細胞,得到結果如表,據(jù)此分析生長素類似物作用于植物細胞的分子機制是生長素對細胞內的轉錄過程有促進作用(答“對表達過程有促進作用”也可以).
細胞內物質含量比值處理前處理后
DNA:RNA:蛋白質1:3.1:111:5.4:2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原核生物細胞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B.真核生物以DNA為遺傳物質,原核生物以RNA為遺傳物質
C.大腸桿菌細胞中只含有A、T、C、G四種堿基
D.藍藻細胞無細胞核,DNA分子呈環(huán)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