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為原核細胞內(nèi)某一區(qū)域的基因指導蛋白質(zhì)合成的示意圖。據(jù)圖分析正確的是

A.①處有DNA-RNA雜合雙鏈片段形成,②處有堿基互補配對現(xiàn)象

B.①處有DNA聚合酶參與,②處沒有DNA聚合酶參與

C.①②兩處都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圖中DNA可以與有關蛋白質(zhì)結(jié)合成染色體

D.DNA上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均可以控制如圖過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寧夏高二上10月考生物1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選項中,屬于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糖類是

A. 淀粉、脫氧核糖、乳糖 B. 葡萄糖、淀粉和果糖

C. 葡萄糖、核糖、脫氧核糖 D. 麥芽糖、果糖、乳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廣西桂林市高三上學期10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果蠅紅眼(A)和白眼(a)由位于X染色體上Ⅰ區(qū)段(與Y染色體非同源區(qū)段)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而果蠅剛毛(B)和截毛(b)由X和Y染色體上Ⅱ區(qū)段(同源區(qū)段)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如圖),且突變型都是隱性性狀。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若純種野生型雌果蠅與突變型雄果蠅雜交,則F1中會出現(xiàn)白眼

B.若純種野生型雄果蠅與突變型雌果蠅雜交,則F1中會出現(xiàn)截毛

C.若純種野生型雌果蠅與突變型雄果蠅雜交,則F1中不會出現(xiàn)截毛

D.若純種野生型雄果蠅與突變型雌果蠅雜交,則F1中不會出現(xiàn)白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廣西桂林市高三上學期10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新生兒小腸上皮細胞通過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這兩種物質(zhì)分別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 主動運輸、內(nèi)吞 B. 主動運輸、主動運輸

C. 內(nèi)吞、主動運輸 D. 被動運輸、主動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福建省高三適應性考試四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動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敗葉為食。為探宄蚯蚓對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宄者做了如下實驗。

(1)用樣方法調(diào)查白樺植物的種群密度時,為盡量減少實驗誤差,保證數(shù)據(jù)的科學性,應注意做到 。

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屬于 ,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為促進了 。

(2)研宄者選擇4個樹種的葉片做了不同處理,于6〜9月進行了室外實驗。每種葉片置于兩個盆中,與土壤混合均勻,將數(shù)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飼養(yǎng),統(tǒng)計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結(jié)果如下表。單位體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處理

蒙古櫟

紅松

白樺

未分解葉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葉

7.20

9.42

8.71

5.23

①為排除蚯蚓個體差異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實驗所選擇蚯蚓要 ,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動物和微生物對實驗的影響,應該在實驗前對土壤進行 處理。

②據(jù)表分析,蚯蚓對半分解葉的消耗量明顯 未分解葉的消耗量,在不同葉片中,對 最為喜好。

(3)依據(jù)上述實驗分析,若在紅松林和蒙古櫟林中種植一些楊樹,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數(shù)量和種類,從而增加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實驗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用具:不同濃度的硫酸鋅溶液 (本實驗 SO42-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可忽略),用相同的杉木糠和土壤浸出液栽培的 240 株長勢相同的番茄幼苗。

(2)實驗步驟:

①將240株番茄幼苗分成____________ 組并編號;

②在相同且適宜條件下將幼苗培養(yǎng)至花蕾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繼續(xù)培養(yǎng)至果實成熟,_________________;

④繪制實驗結(jié)果曲線圖。

(3)實驗分析與討論:

①結(jié)果表明,施用鋅肥的最佳濃度范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據(jù)該實驗的結(jié)果分析科學施肥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對剛收獲的種子所做的一系列處理,據(jù)圖分析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④和⑤是同一種物質(zhì),但是在細胞中存在形式不同

B. ①和②均能夠能萌發(fā)形成幼苗

C. ③在生物體內(nèi)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 點燃后產(chǎn)生CO2中的C只來自于種子的糖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實驗操作步驟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用于鑒定還原糖的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質(zhì)的鑒定

B. 若要鑒定花生種子細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顯微鏡觀察

C. 鑒定可溶性還原糖時,要加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再加入)

D. 用于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zhì)時,需水浴加熱2min才能看到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石家莊市高一下3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分別表示某生物體細胞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對圖像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甲、乙、丙三細胞分別處于有絲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三細胞內(nèi)染色體、染色單體與DNA 分子數(shù)比例為1∶2∶2

C.甲細胞進行中心體復制,發(fā)出星射線,形成了紡錘體

D.該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