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已知果蠅的眼色由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Aa位于常染色體上,圖中顯示性狀雌雄表現(xiàn)不同,與性別相關聯(lián),則B、b位于X染色體上.
A和B同時存在時果蠅表現(xiàn)為紅眼(A_B_),B存在而A不存在時為粉紅眼(aaB_),其余情況為白眼(A_bb或aabb).
由于親本都是紅眼,后代出現(xiàn)了粉紅眼,且雄性后代有3種表現(xiàn)型,因此親本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據(jù)此答題.
解答 解:(1)由分析判斷可知,B、b位于X染色體上,由于親本都是紅眼,即雄果蠅為A_XBY、雌果蠅為A_XBX-,而后代出現(xiàn)雌雄均出現(xiàn)粉紅眼(即aaXBX-或aaXBY),說明親本均為Aa;又由于后代中雄性出現(xiàn)白眼(A_XbY或aaXbY),由此可以確定親本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
(2)親本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因此F1雄果蠅中有$\frac{1}{8}$AAXBY(紅)、$\frac{1}{8}$AAXbY(白)、$\frac{1}{4}$AaXBY(紅)、$\frac{1}{4}$AaXbY(白)、$\frac{1}{8}$aaXBY(粉紅)、$\frac{1}{8}$aaXbY(白),因此F1雄果蠅中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為紅眼:粉紅眼:白眼=3:1:4;F1雄果蠅產生的配子有AXB、AXb、AY、aXB、aXb、aY共6種.
(3)根據(jù)親本的基因型可以判斷,F(xiàn)1中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frac{1}{6}$AAXBXB、$\frac{1}{6}$AAXBXb、$\frac{2}{6}$AaXBXB、$\frac{2}{6}$AaXBXb,紅眼雄果蠅的基因型為$\frac{1}{3}$AAXBY、$\frac{2}{3}$AaXBY,這些紅眼果蠅進行雜交,所得子代中粉紅眼果蠅(aaXBX-、aaXBY)出現(xiàn)的概率=$\frac{2}{3}×\frac{2}{3}×\frac{1}{4}×\frac{1}{2}+\frac{2}{3}×\frac{2}{3}×\frac{1}{4}×\frac{3}{4}×\frac{1}{2}=\frac{7}{72}$.
故答案為:
(1)X染色體 AaXBXb AaXBY
(2)紅眼:粉紅眼:白眼=3:1:4 6
(3)$\frac{7}{72}$
點評 本題具有一定的難度,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伴性遺傳,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伴性遺傳的特點,能根據(jù)題干信息推斷基因型與表現(xiàn)型之間的對應關系,進而推斷親本的基因型,再作出準確的判斷.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過程①伴隨有ATP的消耗 | B. | 過程②發(fā)生時的產物還有C3 | ||
C. | 過程③需要消耗水 | D. | 過程④發(fā)生在線粒體的基質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將單個的脫氧核苷酸連接成DNA分子的主要酶是DNA連接酶 | |
B. | 只有嘌呤與嘧啶配對,才能保證DNA兩條長鏈之間的距離不變 | |
C. | 外側交替連接的磷酸和脫氧核糖以及內側的堿基共同構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 |
D. | 每個磷酸基團上都連著兩個五碳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 | |
B. | 物種之間的共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 | |
C. | 發(fā)生在生物體內的基因突變,不可能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 | |
D. | 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貴州貴陽花溪清華中學高一6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種群與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A.年齡組成為穩(wěn)定型的種群,其個體數(shù)量將逐漸增多
B.種群增長曲線為“J”型時,其種群增長率是先增大后減小
C.種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種群密度,群落中的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可用豐富度表示
D.森林中各種生物的垂直分層現(xiàn)象是由光照決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六安一中高二下統(tǒng)一測試(三)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某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生物種群因某些變化導致種群中生物個體數(shù)量改變的4種情形,下列有關產生這些變化原因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若圖①所示為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某羊群,則a點后的變化原因可能是過度放牧
B.若圖②所示為某湖泊中草魚的數(shù)量,則b點后的變化原因是草魚的繁殖能力增強
C.圖③中c點后發(fā)生的變化表明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外來干擾的能力有一定限度
D.圖④曲線可用于指導滅蟲,如果將害蟲僅消滅到K/2的數(shù)量,就達不到理想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