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生物膜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肌細胞的細胞膜上有協(xié)助葡萄糖跨膜運輸?shù)妮d體
B、線粒體內膜上只分布著合成ATP的酶
C、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讓蛋白質和RNA自由進出
D、溶酶體執(zhí)行功能時不伴隨其膜組分的更新
考點:細胞膜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專題:
分析:本題是細胞膜、線粒體、溶酶體和核孔的功能,梳理相關的基礎知識,然后結合選項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葡萄糖進入肌細胞是主動運輸過程,主動運輸需消耗細胞內能量和載體協(xié)助,A正確;
B、線粒體內膜上分布與有氧呼吸第三階段反應有關的酶,還原氫與氧氣結合生成水也需要酶的催化,因此線粒體內膜上也有與此相關的酶,B錯誤;
C、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質通道,通常是主動選擇的,而不是自由擴散,C錯誤;
D、溶酶體內的酶是蛋白質,先在內質網(wǎng)上的核糖體合成,然后既然內質網(wǎng),再進入高爾基體,溶酶體來源于高爾基體,溶酶體屬于生物膜系統(tǒng),在消化細胞內的物質時要吞噬這些物質,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所以溶酶體執(zhí)行功能時要發(fā)生膜成分的更新,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是對于細胞膜物質運輸功能,線粒體功能、核孔的功能及溶酶體的功能的應用,解題時要根據(jù)選項提示分析道具體的生理過程的細節(jié),B選項是易錯點往往以為既然通過核孔那就可以自由出入而錯選,D選項分析是難點,分析時先從分析水解酶的本質和合成過程入手,推出溶酶體來源于高爾基體,溶酶體發(fā)揮作用后又有新的溶酶體生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一條染色體含有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中有許多個基因,若該DNA分子中某個脫氧核苷酸發(fā)生了改變,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DNA的分子結構發(fā)生了改變
B、DNA分子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可能發(fā)生改變
C、DNA分子上一定有某個基因的結構發(fā)生了改變
D、該DNA分子上控制合成的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可能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的中心法則揭示了生物遺傳信息由DNA向蛋白質傳遞與表達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人體細胞中,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不會發(fā)生e、d過程
B、在真核細胞有絲分裂間期,a先發(fā)生,b、c過程后發(fā)生
C、能特異性識別信使RNA上密碼子的分子是tRNA,后者所攜帶的分子是氨基酸
D、真核細胞中,a過程只能在細胞核,b過程只發(fā)生在細胞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生物的變異可以為進化提供原材料.下列關于變異與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DNA分子復制時堿基對的缺失會引起基因的丟失
B、雜交育種過程中,通過不斷自交、篩選和淘汰,可以改變種群的基因庫,獲得新物種
C、自然選擇能保留種群的有利基因,但不決定新基因的產生
D、環(huán)境變化劇烈會加快生物的變異速度,導致生物快速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已知水稻抗。≧)對感。╮)為顯性,有芒(B)對無芒(b)為顯性,兩對基因自由組合,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為24條.現(xiàn)用單倍體育種方法選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培育單倍體所用的花藥,可取自基因型為RrBb植株
B、為獲得上述植株,可采用基因型為RRbb和rrBB的兩親本進行雜交
C、若在培養(yǎng)過程中,單倍體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為二倍體植株,該二倍體植株花粉表現(xiàn)為可育
D、單倍體中自然加倍成二倍體的植株自花傳粉后,其后代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回答下列與高中生物實驗有關的問題:
(1)在驗證還原性糖的實驗中,選擇甘蔗為生物材料,實驗過程和方法規(guī)范,但沒有觀察到相應的顏色變化,原因可能是
 

(2)使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到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中期圖象后換上高倍物鏡,經調節(jié)形成清晰圖象,但沒有觀察到中期圖象,原因是
 

(3)“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中,使用過氧化氫酶往往不能達到預期實驗結果.其原因是
 

(4)某同學欲探究當?shù)赜∪緩S排出的廢水對生物染色體變異有無影響,請你利用洋蔥作為實驗材料幫助該同學提出一個研究課題:
 

(5)某同學在培養(yǎng)皿底部鋪上棉花,然后把胚具有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種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實驗結果如下表:
裝置 場所 溫度 棉花 數(shù)日后的現(xiàn)象



日光
日光
黑暗
黑暗
23°C
23°C
23°C
23°C
潮濕
干燥
潮濕
干燥
全部發(fā)芽
沒有發(fā)芽
全部發(fā)芽
沒有發(fā)芽
根據(jù)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種子萌發(fā)與
 
無關,與
 
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某高等動物的染色體組成示意圖,l、2、3、4、5、6、X、Y表示染色體,A、a、B、b表示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請據(jù)圖回答:
(1)若圖示細胞是一個精原細胞,將該精原細胞的一個DNA分子用15N標記.并只供給精原細胞含HN的原料,該精原細胞正常分裂形成的含15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為
 

(2)基因A(長毛)對a(短毛)顯性,基因B(紅眼)對b(褐眼)顯性.用示代表的動物與另一異性個體雜交.子代中,若長毛與短毛各占一半,雄性個體均為褐眼,那么該異性個體的基因型是
 
,子代中出現(xiàn)褐眼雌性個體的幾率是
 

(3)已知該動物的某種隱性性狀由基因d控制,但不知該基因(d)是位于X染色體上(不考慮與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還是位于常染色體上.請設計一個簡單的調查方案進行調查(假設樣本足夠大).
調查方案:①尋找具有
 
的動物個體進行調查.②統(tǒng)計
 

結論:如果
 
,可初步確定該基因(d)位于X染色體上.
(4)控制此動物體色的基因在3、4號染色體上.在一體色白色的群體中,偶然產出一頭棕色的雄性個體.這種棕色是由于基因突變的直接結果,還是由于隱性棕色基因的“攜帶者”偶爾交配后出現(xiàn)的呢?
①分析:如果棕色是由于基因突變的直接結果,則該棕色雄性個體為
 
 (顯性純合子、雜合子、隱性純合子);如果棕色是由于隱性棕色基因的“攜帶者”偶爾交配后出現(xiàn)的,則該棕色雄性個體為
 
(顯性純合子、雜合子、隱性純合子).
②實驗方案:
 

③結論:
如果
 
,則棕色是由于基因突變的直接結果;
如果
 
,則棕色是由于隱性棕色基因的“攜帶者”偶爾交配后出現(xiàn)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分析下列遺傳學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1.1928年,英國科學家Griffith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與R型活細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結果發(fā)現(xiàn)小鼠死亡,并在死亡小鼠體內分離到S型細菌;后來科研工作者重復上述實驗,并測定了小鼠體內S型和R型細菌含量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

(1)Griffith認為S型細菌“復活”的原因是
 

(2)曲線ab段下降的原因是
 

(3)曲線bc段上升,與S型細菌是否有關
 
(是或否),你的理由是
 

資料2.人類對遺傳物質作用機理的探索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請根據(jù)下列科學史實回答問題:科學家發(fā)現(xiàn)細胞中有三類RNA,一類是核糖體的組成成分,一類能與特定的氨基酸結合,還有一類合成后幾小時就會降解,其中哪一類是將DNA的遺傳信息傳遞給蛋白質的“信使”呢?
1958年,Crick提出如下觀點:核糖體RNA是“信使”--不同核糖體RNA編碼不同的蛋白質,簡稱“一個核糖體一種蛋白質”.1961年,Jacob和Brenner對這個假說進行了檢驗,實驗過程如圖2所示.
(1)該實驗中,若核糖體上出現(xiàn)放射性,說明該核糖體正在
 

(2)已知噬菌體侵染細菌后,細菌的蛋白質合成立即停止,轉而合成噬菌體的蛋白質.因此如果核糖體RNA是信使,那么實驗結果將會是
 
; 如果核糖體RNA不是信使,那么實驗結果將會是
 
.最終Brenner的實驗結果證明核糖體RNA不是“信使”.
(3)RNA合成的過程中,DNA
 
(全部/部分)解螺旋,由
 
酶催化完成RNA合成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科學家對水稻根進行單側光照后的生長情況,下表表示處理后的實驗數(shù)據(jù).下列對單側光處理后的推測不正確的是( 。
實驗結果
處理方法

彎曲角度(α)
強光 35.5°
弱光 17.5°
黑暗
A、生長素分布不均可能是生長素向背光側運輸?shù)慕Y果
B、水稻根向光彎曲的角度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大
C、背光側生長素對根的生長起抑制作用
D、生長素對根生長的作用具有兩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