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科學家將動物體內的能夠合成胰島素的基因與大腸桿菌的DNA分子重組,并且在大腸桿菌中表達成功.如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此圖表示的是采取
 
方法獲取
 
基因的過程.
(2)圖中①DNA是以
 
為模板,
 
形成單鏈DNA,在酶的作用下合成雙鏈DNA,從而獲得了所需要的胰島素基因.
(3)圖中②代表的是
 
酶,在它的作用下將質粒切出
 
末端.
(4)圖中③代表重組DNA,含
 
基因.
(5)圖中④表示的過程是
 
考點: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
專題:
分析:分析圖1:①是以mRNA為模板逆轉錄形成DNA;②用限制酶切割質粒;③表示構建重組質粒;④是將重組質粒導入受體細胞;⑤過程表示重組質粒隨著大腸桿菌的復制而復制.
解答: 解:(1)分析圖解可知,圖中通過反轉錄法合成目的基因,即表示采取人工合成方法獲取原胰島素目的基因的過程.
(2)圖中①DNA是以原胰島素mRNA為模板,反轉錄形成單鏈DNA,在酶的作用下合成雙鏈DNA,從而獲得了所需要的胰島素基因.
(3)在切割質粒和目的基因時,需要用同一種特定的限制性內切酶進行切割,在它的作用下將質粒切出黏性末端.
(4)圖中③代表重組DNA,含原胰島素基因.
(5)圖中④過程表示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故答案為:
(1)人工合成   原胰島素目的
(2)原胰島素mRNA   反轉錄
(3)特定的限制性的切酶   黏性
(4)原胰島素基因
(5)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點評:本題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驟等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能夠識記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和步驟,根據(jù)圖解分析確定目的基因獲取的方法,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細胞中化合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中的化合物是細胞的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礎
B、化合物中的蛋白質、脂質和核酸是構成細胞內生命物質的主要成分
C、構成細胞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單獨完成某一項生命活動
D、構成細胞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能在無機自然界找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從一種真核細胞中提取大量核糖體,放入含下列幾種物質(其中N已經(jīng)被15N標記)的培養(yǎng)液中,假設培養(yǎng)液里含有核糖體完成其功能的一切物質和條件.請回答:
①NH2-CH2(COOH) ②NH2-CH2-CH2OH   ③NH2-CH(COOH)-CH2-COOH
④NH2-CH(NH2)-CH2-COOH           ⑤NH2-CH(COOH)-CH2SH
(1)以上化合物中,
 
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填編號).這幾個氨基酸各取一個所合成的多肽分子含有
 
個氨基和
 
個羧基.
(2)實驗中核糖體的功能就是把上述化合物中的氨基酸通過
 
方式合成多肽(蛋白質),實驗中所用的培養(yǎng)液相當于細胞中
 

(3)如果得到的一條肽鏈長度不變,組成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shù)目也不變,改變其中的
 
,就可以改變其性質.
(4)實驗中得到的多肽可用
 
_試劑鑒定,呈現(xiàn)
 
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閱讀以下兩個與光合作用有關的實驗,請分析回答:
實驗一:葉綠體在光下把ADP和Pi合成ATP的過程稱為光合磷酸化.為探究ATP形成的原動力,Jagendorf等科學家在黑暗中進行了如下實驗.圖1中平衡的目的是讓類囊體內部的pH和外界溶液的達到相同.

實驗二:為了研究某種水草的光補償點(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與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時的光照強度),科研人員設計了如圖2實驗.試管中放入相同的水草和等量的BTB溶液(BTB是一種靈敏的酸堿指示劑,對光不敏感,其一定濃度的水溶液中性時無色,偏堿性時呈藍色,弱酸性時呈黃色).
(1)葉綠體中光合磷酸化發(fā)生的場所是
 

(2)實驗一在黑暗中進行的目的是
 
.根據(jù)實驗結果,葉綠體中ATP形成的原動力來自于
 


(3)正常光照條件下,類囊體膜內水光解產生的
 
是其pH降低的因素之一.
(4)實驗二中,一段時間后,距離熒光燈60cm處的試管無顏色變化,這說明
 

(5)一段時間后,請預期2號、5號試管內的顏色分別是
 
、
 

(6)實驗二中,用熒光燈比白熾燈更好,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西瓜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愛,其中果皮深綠(G)對淺綠(g)為顯性,大子(B)對小子(b)為顯性,紅瓤(R)對黃瓤(r)為顯性,三對基因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已知西瓜的染色體數(shù)目2n=
22,請根據(jù)下面的幾種育種方法流程圖回答有關問題:
(1)通過①過程獲得無子西瓜A時用到的試劑1是
 

(2)②過程常用的試劑2是
 
;通過③過程得到無子西瓜B,從產生變異的來源來看,該過程屬于
 

(3)若甲、乙為親本,通過雜交獲得F1,F(xiàn)1相互受粉得到F2,該過程的育種方式為
 
,F(xiàn)2深綠皮小子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概率是
 

(4)⑦過程通過
 
技術實現(xiàn),體現(xiàn)了植物細胞的
 
性.通過⑧過程獲得的單倍體植株細胞中含
 
條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為電子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的某真核細胞的一部分,請分析后回答:(1)此圖是
 
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示意圖,判斷的理由是
 

(2)圖中屬于生物膜系統(tǒng)的是
 
(填序號).
(3)物質代謝過程中可以產生水的細胞器除葉綠體、線粒體外,還有
 
等.
(4)若用丙酮從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的單分子層面積是否大于細胞表面積的2倍?
 
,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實驗的材料、實驗條件和觀察內容,請回答有關問題.
組別 材    料 實 驗 條 件 觀 察 內 容
A 浸泡過的花生種子 清水、蘇丹Ⅳ染液、50%酒精溶液 細胞中著色的小顆粒
B 人口腔上皮細胞 X染液 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C 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 解離液、0.3g/mL蔗糖溶液、清水 質壁分離及復原
D 洋蔥根尖 解離液、龍膽紫溶液等 植物細胞有絲分裂
E 菠菜葉 Y溶液、層析液 濾紙條上的色素帶
(1)A組實驗中脂肪顆粒被染成
 

(2)B組實驗中,X染液代表
 

(3)C組實驗中,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質壁分離現(xiàn)象,導致實驗失敗的原因是
 

(4)在做D組實驗時,應選擇圖甲
 
(填編號)處細胞為材料.某同學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到乙圖所示圖象,此視野中分裂期的細胞數(shù)目過少,可能的原因有
 


①視野選擇不合適  ②取材時間不合適
③制片時壓片力量不合適   ④解離時間不合適
(5)組實驗中溶液Y用于提取葉片中的色素,則Y溶液代表
 
.色素在濾紙條上形成不同色素帶的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豌豆葉肉細胞中,能為NO3-的吸收提供直接能源物質的結構是( 。
①核糖體    ②線粒體    ③葉綠體     ④細胞質基質.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通過實驗中的1和4號試管比較,說明的問題是(  )
A、酶具有高效性
B、酶具有專一性
C、酶活性受溫度影響
D、酶具有穩(wěn)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