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菱鲆是我國重要的海水經(jīng)濟魚類.研究性學習小組嘗試對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進行研究.

(1)查詢資料得知,18℃時,在不同pH條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圖1.由圖可知,在各自最適pH下,三種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幽門盲囊蛋白酶.
(2)資料表明大菱鲆人工養(yǎng)殖溫度常年在15℃~18℃之間.學習小組假設: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適溫度在15℃~18℃之間.他們設置15℃、16℃、17℃、18℃的實驗溫度,探究三種酶的最適溫度.
①探究實驗中以干酪素為底物.干酪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可用雙縮脲試劑鑒定.
②胃蛋白酶實驗組和幽門盲囊蛋白酶實驗組的pH應分別控制在2和8.
③為了控制實驗溫度,裝有酶和底物的試管應置于恒溫箱中以保持恒溫.單位時間內底物消耗量(或產(chǎn)物生成量)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④實驗結果如圖2,據(jù)此能否確認該假設成立?不能.理由是:理由是據(jù)圖可知隨著溫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現(xiàn).
(3)研究還發(fā)現(xiàn)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養(yǎng)殖投放的飼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淀粉、脂肪的比例,以減少對海洋的污染.

分析 分析題圖1可知,胃蛋白酶、腸蛋白酶、幽門盲囊蛋白酶的活性受PH的影響,胃蛋白酶的最適宜PH是2左右,腸蛋白酶、幽門盲囊蛋白酶的最適宜PH是8左右,在相同的PH條件下,幽門盲囊蛋白酶的活性高于腸蛋白酶;
分析圖2可知,該曲線是溫度對胃蛋白酶、腸蛋白酶、幽門盲囊蛋白酶的活性的影響,在15~18℃之間,隨溫度升高,三種酶的酶活性升高,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幽門盲囊蛋白酶、胃蛋白酶、腸蛋白酶的活性依次降低.

解答 解:(1)由分析可知,在各自最適pH下,三種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幽門盲囊蛋白酶
(2)①幽門盲囊蛋白酶、胃蛋白酶、腸蛋白酶能促進蛋白質水解,作用底物是蛋白質,如果探究實驗中以干酪素為底物.干酪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可以用雙縮脲試劑進行檢測.
②由分析可知,胃蛋白酶的最適宜PH是2,幽門盲囊蛋白酶的最適宜PH是8,如果探究三種酶的最適宜溫度,PH是無關變量,無關變量應該保持一致且適宜,因此胃蛋白酶實驗組和幽門盲囊蛋白酶實驗組的pH應分別控制在2和8.
③了控制實驗溫度,裝有酶和底物的試管應置于恒溫箱中以保持恒溫.單位時間內底物消耗量(或產(chǎn)物生成量)
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④由題圖可知,隨著溫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現(xiàn),因此不能通過圖2判斷三種酶的最適宜溫度.
(3)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因此對淀粉、脂肪的利用少,人工養(yǎng)殖投放的飼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淀粉、脂肪的比例.
故答案為:
(1)幽門盲囊蛋白酶
(2)①蛋白質     雙縮脲試劑    
②2和8         
③恒溫箱     底物消耗量(或產(chǎn)物生成量)
④不能   理由是據(jù)圖可知隨著溫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現(xiàn)
(3)淀粉、脂肪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溫度、PH對酶活性的影響,酶作用的專一性特點,旨在考查學生分析題圖曲線獲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并結合題圖信息綜合解答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陜西西安第七十中學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 (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敘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A.B淋巴細胞與腫瘤細胞融合,雜交瘤細胞中含有B淋巴細胞中的抗體基因

B.將人的干擾素基因重組到質粒后導入大腸桿菌,獲得能產(chǎn)生人干擾素的菌株

C.用紫外線照射青霉菌,使其DNA發(fā)生改變,通過篩選獲得青霉素高產(chǎn)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體自行感染細菌后其DNA整合到細菌DNA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普通棉花中含β-甘露糖苷酶基因(GhMnaA2),能在纖維細胞中特異性表達,產(chǎn)生的β-甘露糖苷酶催化半纖維素降解,棉纖維長度變短.為了培育新的棉花品種,科研人員構建了反義GhMnaA2基因表達載體,利用農(nóng)桿菌轉化法導入棉花細胞,成功獲得轉基因棉花品種,具體過程如下.請分析回答:

(1)①和②過程中所用的限制性內切酶分是HindⅢ、BamHⅠ、SmaⅠ.
(2)基因表達載體除了圖示組成外,至少有復制原點、終止子、標記基因等(至少答兩個).
(3)③過程中用酶切法可鑒定正、反義表達載體.用SmaⅠ酶和NotⅠ酶完全切割正義基因表達載體獲得0.05kb、3.25kb、5.95kb、9.45kb四種長度的DNA片段,則用NotⅠ酶切反義基因表達載體獲得DNA片段的長度應是6.0kb和12.7kb.
(4)④過程中利用農(nóng)桿菌介導轉化棉花細胞的過程中,整合到棉花細胞染色體DNA的區(qū)段是(含有E6啟動子和GhMnaA2基因的)T-DNA,轉化后的細胞再通過植物組織培養(yǎng)形成植物體.
(5)導入細胞內的反義GhMnaA2轉錄的mRNA能與細胞內的GhMnaA2轉錄的mRNA互補配對,從而抑制 (促進或抑制)基因的表達,其意義是阻止β-甘露糖苷酶合成,使棉纖維更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棉鈴蟲是一種嚴重危害棉花的害蟲.我國科學工作者發(fā)現(xiàn)一種生活在棉鈴蟲消化道內的蘇云金桿菌能分泌一種毒蛋白使棉鈴蟲致死,而這種毒蛋白對人畜無害.通過基因工程方法,我國已將蛋白基因轉入棉花植株并成功表達.由于棉鈴蟲吃了這種轉基因棉花的植株后就會造成死亡,所以該棉花新品種在1998年推廣后,已取得了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利用蘇云金桿菌防治棉鈴蟲屬于生物防治,它突出的優(yōu)點是減少了農(nóng)藥對環(huán)境的污染,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
(2)轉基因棉花的抗蟲變異來源,屬于可遺傳變異類型中的基因重組.
(3)進行基因操作一般要經(jīng)過的四個步驟是提取目的基因、構建基因表達載體、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完成下面有關組成細胞主要化合物的概念圖:

(1)寫出圖1中相關化合物的名稱:①無機鹽,其中的鎂(或Mg)元素缺乏會導致葉綠素合成受阻礙,從而影響光合作用;③蛋白質;其單體形成它的反應叫脫水縮合.
(2)圖1的②中被稱為“生命的燃料”的是指葡萄糖,細胞膜中的脂質主要是磷脂,維生素D是屬于脂質中的固醇類.
(3)已知圖1中的④具有雙鏈結構,圖2是其中一條長鏈,1、2、3的名稱分別是磷酸、脫氧核糖、鳥嘌呤.該結構中特有的堿基是胸腺嘧啶(或T).
④被初步水解可得到它的基本單位,即四種游離的脫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某同學按下表所示制成臨時裝片進行有關實驗.組別、材料、實驗條件及觀察內容如表:
組別材料實驗條件觀察內容
A浸泡過后 花生種子湷水、蘇丹III染液、50%酒精細胞中著色的小顆粒
B人的口腔上皮細胞X染液線粒體
C菠菜葉湷水葉綠體
D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清水、解離液、0.3g/mL蔗糖溶液質壁分離
將上述各組實驗材料按表中實驗條件進行相關處理后,制成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請回答以下問題:
(1)上述實驗中需要的材料用具除顯微鏡外,還需刀片、鑷子、滴管、吸水紙、蓋玻片、載玻片;
(2)A組實驗的目的是檢測花生種子含有脂肪,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3)B組實驗的X染液是健那綠染液,顯微鏡下看到的線粒體是藍綠色;
(4)在C組實驗中,要選取菠菜葉稍帶些葉肉的下表皮,原因是葉綠體主要存在于葉肉細胞中;
(5)在D組實驗中顯微鏡下看不到質壁分離現(xiàn)象,原因是原生質層被破壞,失去了選擇透過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圖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結構示意圖,下圖乙表示人的紅細胞膜的結構示意圖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運輸情況,圖丙中A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為1mol/L的乳酸溶液,請據(jù)圖回答以下問題:

(1)圖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運輸?shù)墓餐c是都需要載體蛋白,如果將圖乙所示細胞放在無氧環(huán)境中,圖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運輸不會受到影響,原因是紅細胞吸收葡萄糖是協(xié)助擴散不需要能量,而紅細胞主動運輸排出乳酸所需能量由無氧呼吸提供.
(2)如果用圖甲所示人工膜作為圖丙中的半透膜,則液面不再變化時,左側液面等于(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側液面;如果在圖甲所示人工膜上貫穿上圖乙的蛋白質①,再用作圖丙的半透膜,則液面不再變化時,左側液面低于右側液面;如果此時用圖乙的蛋白質②替換蛋白質①,再進行實驗,則液面不再變化時,左側液面等于右側液面.
(3)某些藥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細胞吸收,但如果用圖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則更容易進入細胞,此實例可說明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研究人員在染色體中找到了一種使姐妹染色單體連接成十字形的細胞分裂必需的關鍵蛋白質,并將其命名為“ASURA”.下列有關說法比較合理的有(  )
①“ASURA”是在細胞分裂的中期在核糖體中合成的�、谠跍p數(shù)第二次分裂(染色體不復制)的過程中,細胞內一般不合成“ASURA”③缺少“ASURA”的細胞不能進行DNA的復制�、芗毎薪z分裂后期的變化可能與“ASURA”的變化密切相關.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家蠶的性別決定為ZW型.用X射線處理使2號染色體上的含顯性斑紋基因PB的區(qū)段易位到W染色體上,再將雌蠶與白體雄蠶交配,其后代凡是雌蠶都有斑紋,凡是雄蠶都無斑紋,這樣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蠶絲產(chǎn)量.該育種方法依據(jù)的原理是( �。�
A.基因突變B.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C.基因重組D.自由組合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婵°倗濮寸换姗€鐛箛娑欐櫢闁跨噦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诲┑鐘叉搐缁狀垶鏌ㄩ悤鍌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