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兒童感染脊髓灰質炎病毒不表現(xiàn)明顯癥狀,卻獲得了對小兒麻痹癥的抵抗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兒童的這種免疫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B、為預防兒童患小兒麻痹癥,只可選擇滅活或減毒的脊髓灰質炎病毒作疫苗進行接種
C、兒童獲得了對小兒麻痹癥的抵抗力,因此脊髓灰質炎病毒無法突破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D、通過檢查兒童血液中有無該病毒的抗體,便可確定其是否曾經受到該病原體的侵襲
考點: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
專題:
分析:1、人體的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是由皮膚和黏膜構成的,他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溶菌酶和吞噬細胞.
第三道防線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體、淋巴結、胸腺、骨髓、和脾臟等)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吞噬細胞等)借助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循環(huán)而組成的.
2、特異性免疫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其具體過程如下:
解答: 解:A、兒童感染脊髓灰質炎病毒,獲得了對小兒麻痹癥的抵抗力,為特異性免疫,A錯誤;
B、為預防兒童患小兒麻痹癥,只可選擇滅活的脊髓灰質炎病毒作疫苗進行接種,不能選擇減毒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因為減毒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可能引起小兒麻痹癥,B錯誤;
C、兒童獲得了對小兒麻痹癥的抵抗力,說明脊髓灰質炎病毒已經突破人體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引起特異性免疫,才獲得獲得了對小兒麻痹癥的抵抗力,C錯誤;
D、若兒童受到該病原體的侵襲,血液會有相應抗體,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以小兒麻痹癥為素材,考查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識記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及防衛(wèi)功能,掌握特異性免疫過程,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運用所學的知識合理解釋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相互協(xié)調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體溫調節(jié)過程中,既有神經調節(jié),又有體液調節(jié)
B、水鹽調節(jié)過程中,既有神經調節(jié),又有體液調節(jié)
C、當環(huán)境溫度較低時,人會產生寒冷的感覺
D、不少內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間接地接受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在這種情況下,體液調節(jié)可以看作是神經調節(jié)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HIV、藍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質或結構是( 。
A、核酸B、細胞壁
C、細胞膜D、葉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正常情況下,人的尿液中不該出現(xiàn)( 。
A、葡萄糖B、尿素C、無機鹽D、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膜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膜主要由蛋白質分子和磷脂分子組成
B、核膜和內質網膜在結構上有密切聯(lián)系
C、線粒體膜和細胞膜的成分是完全相同的
D、細胞膜中的大多數(shù)蛋白質分子和磷脂分子都不是靜止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為了提高移栽幼苗的成活率,常常采用根部帶土和去掉部分葉片的措施,目的是( 。
A、保護根毛,減少蒸騰作用
B、防止根部營養(yǎng)損失,增強呼吸
C、促進根的發(fā)育,降低光合作用
D、保護幼根,提高植物體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分子中含有1個磷酸基的是( 。
A、核苷酸B、ATP
C、ADPD、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使用顯微鏡的低倍鏡觀察玻片時,在視野中發(fā)現(xiàn)一個黑點,當移動玻片時,小黑點不動;轉動目鏡時小黑點仍在原處、對這種現(xiàn)象最可能的解釋是( 。
A、光圈太小
B、目鏡不干凈
C、反光鏡不干凈
D、物鏡不干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細胞中多聚核糖體合成多肽鏈的過程.對此過程的理解錯誤的是( 。
A、合成過程的模板是脫氧核糖核酸,原料是氨基酸
B、該過程表明細胞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質
C、該過程發(fā)生在細胞質中,②③④是多肽鏈
D、信使RNA上相同的密碼子決定相同的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