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干旱阻礙小麥的生長,可采取不同栽培措施以調整小麥的光合效率,確保產量。各組實驗處理及結果如下圖所示。
回答問題:
(1)在實驗過程中,要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條件與對照組相同且適宜。
(2)據(jù)圖分析可知,在對小麥的各種栽培措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處理不會導致植株出現(xiàn)“午休”現(xiàn)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述研究結果可得知,__________處理是提高小麥光合效率的最佳方法。
(4)為了進一步探究霧化處理對小麥葉片細胞呼吸是否有影響,請補充完成以下的實驗思路:將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小麥葉片均分為2組,一組不做任何處理,另一組霧化處理后,置于相同體積的密閉裝置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南省平頂山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調研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生長素(IAA)對豌豆幼苗莖內赤霉素生物合成影響的示意圖。圖中 GA1、GA8、GA20、GA29 是四種不同的赤霉素,只有 GA1 能促進豌豆莖的伸長。若圖中酶 1 或酶 2 的基因發(fā)生突變,會導致相應的生化反應受阻。
據(jù)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酶 2 基因突變的豌豆,其植株較正常植株矮
B. 對酶 1 基因突變的豌豆幼苗施用 GA20,該植株可恢復正常植株高度
C. 用生長素極性運輸抑制劑處理豌豆幼苗的頂芽,該植株較正常植株高
D. 對去頂芽豌豆幼苗外施適宜濃度 IAA,該植株莖內 GA1 的合成可恢復正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四川省高三4月檢測考試理科綜合試卷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生物——選修3: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
我國一科研團隊將小麥液泡膜Na+/K+逆向轉運蛋白基因(TaNHX2基因)轉移到水稻細胞內,獲得了轉基因耐鹽水稻新品種。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為保證目的基因在水稻細胞中能夠表達,運載體上應含有特定的______________。
A.復制原點 B.啟動子 C.標記基因
(2)水稻的轉化過程為:將水稻幼胚接種到誘導培養(yǎng)基上,經過___________傷組織,然后用___________法,將目的基因和相關功能片段整合到愈傷組織細胞的染色體DNA上,最后誘導愈傷組織形成水稻植株。
(3)為驗證外源基因整合到水稻基因組后是否轉錄,可從轉基因植株的細胞中提取所有mRNA并反轉錄成
___________,再以反轉錄產物為模板,利用TaNHX2基因特異引物,通過__________方法進行基因擴增。若以根細胞為材料擴增結果為陽性(有產物生成),以葉細胞為材料擴增結果為陰性(無產物生成),則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將生長至4葉期的轉基因幼苗轉入高濃度的NaCl溶液中培養(yǎng),進行耐鹽實驗,用非轉基因幼苗作為對照。培養(yǎng)30天后觀察現(xiàn)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轉基因植株獲得了耐鹽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湖南省湘潭市2017屆高三5月模擬考試理科綜合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氮肥是農業(yè)生產必不可少的肥料,F(xiàn)有某科研小組為研究供氮水平對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影響,在實驗室利用缺少氮元素的完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玉米幼苗,定時給各組培養(yǎng)液添加不同濃度的氮元素,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分別測定各組玉米幼苗相關指標的相對值,結果如下表,請分析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培養(yǎng)液中氮濃度(mmol/L) 各指標相對值 | 凈光合速率 | 氣孔導度 | 翔化酶含量 |
0 | 0.0 | 2.0 | 0.3 |
4 | 3.7 | 2.2 | 0.9 |
8 | 4.5 | 2.4 | 1.6 |
12 | 4.2 | 2.6 | 1.2 |
16 | 4.0 | 2.6 | 0.8 |
(1)據(jù)表中結果可知,適合玉米幼苗生長發(fā)育所需的最適(最經濟)氮元素濃度是_______mmol/L,在羧化酶等一系列酶的作用下,C3接受ATP釋放的能量并被還原,隨后再經一系列變化形成________。
(2)上述實驗的培養(yǎng)液中氮元素濃度在4 mmol/L的條件下,玉米幼苗葉肉細胞中,在葉綠體光反應階段產生的O2能擴散到該細胞的線粒體中被消耗掉______(填“全部”或“一部分”),結合上表實驗結果加以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實驗結果推測,當培養(yǎng)液中氮元素濃度大于12 mmol/L時,玉米幼苗葉肉細胞的胞間CO2濃度變化趨勢是_________(填“降低”“升高”或“不變”),結合上表實驗結果加以解釋: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年高考信息卷(全國卷I)理科綜合(二)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回答與動物細胞培養(yǎng)有關的問題:
(1)動物細胞培養(yǎng)一般是選用幼齡動物的器官或組織,原因是其細胞_______________,易于培養(yǎng)。培養(yǎng)時先要剪碎,然后用_______________分散細胞,制成細胞懸液。
(2)細胞正常培養(yǎng)了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細胞絕大部分死亡,只有極少數(shù)細胞存活,這是因為存活的細胞發(fā)生了_______________,可無限增殖。目前使用的或冷凍保存的正常細胞通常為_______________代以內,以保持細胞正常的_______________核型。
(3)為保證培養(yǎng)液無菌、無毒的環(huán)境,需要添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培養(yǎng)過程中還需要提供O2和CO2等氣體環(huán)境,CO2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年高考信息卷(全國卷I)理科綜合(二)生物試卷 題型:選擇題
蚊子叮咬傳播的寨卡病毒不斷在全球引發(fā)疫情,下列有關寨卡病毒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分析,在人體活細胞內的寨卡病毒屬于消費者
B. 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寄生的人體活細胞所共有的細胞器僅有核糖體
C. 被寨卡病毒感染的人體細胞被清除是通過細胞壞死完成的
D. 寨卡病毒進入人體時,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先通過細胞免疫進行防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普通高等學校2017屆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模擬(八)理科綜合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如圖1為高等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圖解,請據(jù)圖作答。
(1)圖中Ⅰ階段必須在_______________(填“有光”/“無光)條件下才能進行,故稱為________階段,該階段進行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
(2)科學家利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02來自[②]_______________。
(3)圖中Ⅰ階段為Ⅱ階段提供[H]和[③]__________,葉綠體中Ⅰ階段產生的[H]參與反應的場所在_____。能吸收紅光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
(4)在適宜條件下正常生長的綠色植物,若突然減少[④]________的供應,則(CH20)生成量將_____(填“增加”/“減少”/“不變”)。
(5)圖2表示植物光合作用與環(huán)境因素之間的關系,圖2中B點表示_________與_______達到相等,當植物缺鎂時,B點將________(左移/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貴州省遵義市2017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聯(lián)考理科綜合生物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與實驗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 馬鈴薯塊莖搗碎后的提取液可檢測出蛋白質
B. 光學顯微鏡可用于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現(xiàn)象
C. 檢測酵母菌培養(yǎng)過程中是否產生CO2,可判斷其呼吸方式
D. 在95%乙醇中加入無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為血液中某種營養(yǎng)物質含量的變化曲線。下列對該圖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此營養(yǎng)物質是葡萄糖,因為其在血液中的質量濃度為0.8—1.2g/L
B. 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吸收
C. 由于血糖被用于氧化分解的途徑而使BC段顯著下降
D. CD段逐漸上升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不斷分解產生葡萄糖,并釋放進入血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