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蠶豆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2N=12,科學家用3H標記蠶豆根尖細胞的DNA,可以在染色體水平上研究真核生物的DNA復制方式.實驗的基本過程如下:
Ⅰ.將蠶豆幼苗培養(yǎng)在含有3H的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觀察細胞分裂中期染色體的放射性情況.
Ⅱ.當DNA分子雙鏈都被3H標記后,再將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觀察細胞分裂中期染色體的放射性情況.
請回答相關問題:
(1)蠶豆根尖細胞進行的分裂方式是有絲分裂;秋水仙素能使部分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其作用的機理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2)Ⅰ中,在根尖細胞進行第一次分裂時,每一條染色體上帶有放射性的染色單體有2條,每個DNA分子中,有1條鏈帶有放射性.Ⅱ中,若觀察到一個細胞具有24條染色體,且二分之一的染色單體具有放射性,則表示該細胞的染色體在無放射性的培養(yǎng)基上復制2次.
(3)上述實驗表明,DNA分子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

分析 秋水仙素一般可用于單倍體和多倍體育種,其作用機理為:在有絲分裂前期時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從而使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著絲點不分裂導致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DNA復制的特點為半保留復制.

解答 解:(1)根尖細胞進行有絲分裂,用秋水仙素處理細胞時會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從而使分開的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形成兩個子細胞,使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2)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Ⅰ中,在根尖細胞進行第一次分裂時,以沒有標記的DNA母鏈為模板,利用3H的胸腺嘧啶核苷作為原料,因此復制形成的每個DNA分子中有1條鏈帶有放射性,并且每條染色體上兩條染色單體都帶有放射性.Ⅱ中,開始親代DNA分子雙鏈都被3H標記,而后來一個細胞具有24條染色體,并且每條染色體上只有一條染色單體又放射性,說明已完成一次有絲分裂且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該細胞可能處于第二次有絲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因此細胞染色體已復制2次.
(3)該實驗表明DNA分子的復制方式是半保留復制.
故答案為:
(1)有絲分裂    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2)2 1 2
(3)半保留復制

點評 本題考查了有絲分裂和DNA分子半保留復制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能夠識記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能夠利用DNA復制的特點解答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染色單體數(shù)、染色體組數(shù)等相關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在解題過程中,考生要注意從題干中獲取解題的關鍵信息,如“一個細胞具有24條染色體,且二分之一的染色單體具有放射性”,由此確定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前或中期,并且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一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分析多肽E和多肽F(均由一條肽鏈組成)得到以下結(jié)果:(單位:個)

元素或基團

C

H

O

N

-NH2

-COOH

多肽E

201

348

62

53

3

2

多肽F

182

294

55

54

6

1

那么請你推算這兩種多肽中氨基酸的數(shù)目最可能是

選項

A

B

C

D

多肽E

199

340

58

51

多肽F

181

281

53

4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人接觸辣椒后,往往產(chǎn)生“熱辣辣”或“燙口”的感覺,即把辣椒刺激和熱刺激產(chǎn)生的感覺等同起來.在口腔或皮膚的感覺神經(jīng)末梢中,存在對辣椒素敏感的受體--香草酸受體,它們能被辣椒素或較高溫度刺激激活.請分析回答:
(1)吃辣椒后,辣椒素會與香草酸受體結(jié)合,使感受器產(chǎn)生興奮,該興奮在神經(jīng)纖維上以局部電流形式傳導.當興奮傳至大腦皮層使人產(chǎn)生熱痛的感覺,此時如果喝熱飲會加重(加重,減輕)疼痛.
(2)夏季吃辣味火鍋時人們會大汗淋漓同時面部發(fā)紅,原因是在下丘腦參與下汗腺分泌加強,皮膚毛細血管舒張以增加散熱.此時人們常采取的應對措施是吹低溫空調(diào)和喝大量冷飲,在低溫刺激下人體產(chǎn)生的腎上腺素和激素X增加;大量飲水,激素Y分泌減少.激素X和激素Y的分泌均受下丘腦的調(diào)節(jié),圖是下丘腦和垂體示意圖,激素X的分泌與下丘腦B(A,B)處細胞有關,激素Y的分泌與下丘腦A(A,B)處細胞有關.以上過程說明,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是神經(jīng)和體液調(diào)節(jié)的結(jié)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圖甲、乙均為二倍體動物的細胞分裂模式圖,圖丙為每條染色體的DNA含量在細胞分裂各時期的變化,圖丁為細胞分裂各時期染色體與棱DNA分子的相對含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圖細胞都有2個染色體組,甲、乙分別對應圖丁中的a、c時期
B.甲、乙兩圖都存在同源染色體,所處時期分別對應圖丙中的BC段和DE段
C.圖乙表明該動物為雄性,其子細胞依次對應于圖丙中的DE段和圖丁中的c時期
D.圖丁中的a時期可對應圖丙中的DE段,所處時期應該為圖甲的下一個時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研究小組調(diào)查某種遺傳病得到如下系譜圖,經(jīng)分析得知,該病與兩對等位基因(分別用字母A、a和B、b表示,獨立遺傳且完全顯性,都可以單獨致。┯嘘P,在調(diào)查對象中沒有發(fā)現(xiàn)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的個體.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分析該系譜圖可以判斷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B.若Ⅰ代個體至少有一對基因純合,則Ⅱ2不可能為純合子
C.若Ⅱ3的基因型為AAbb,Ⅱ3、Ⅱ4的后代均正常,則Ⅲ1的基因型為AaBb
D.與Ⅲ1基因型相同的夫婦所生育的后代的患病概率為$\frac{7}{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表示細胞內(nèi)某些有機物的元素組成和功能關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Ⅴ是生物大分子,圖中X、Y、Z、P分別為構(gòu)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單位.請回答下列問題.

(1)大分子物質(zhì)Ⅰ~Ⅴ中,遺傳物質(zhì)是Ⅱ(Ⅰ~Ⅴ).
(2)Ⅳ的結(jié)構(gòu)具有多樣性,Ⅳ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
(3)由小分子物質(zhì)P生成大分子物質(zhì)Ⅳ的過程中,會在核糖體(填寫細胞器)發(fā)生脫水縮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是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據(jù)圖回答
(1)DNA是雙螺旋空間結(jié)構(gòu),3、4的中文名稱分別是腺嘌呤、腺嘌呤脫氧核苷酸.
(2)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堿基配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3)若該DNA分子中,其中的一條鏈的$\frac{A+G}{T+C}$為0.4,那么在它的互補鏈中,$\frac{A+G}{T+C}$應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保水劑是一類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保水劑和氮肥對小麥光合作用的影響”,進行了以下實驗:
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質(zhì)栽培的小麥幼苗若干,保水劑,氮肥等.
方法步驟:①選取長勢一致的小麥幼苗若干,平均分為A、B、C三組,分別施用適量的保水劑(60kg•hm-2)、氮肥(255kg•hm-2)、保水劑(60kg•hm-2)+氮肥(255kg•hm-2),置于相同的輕度干旱條件下培養(yǎng),其他培養(yǎng)條件相同且適宜.
②在小麥灌漿期選擇晴朗無風的上午,于10:00~11:00從每組選取相同數(shù)量的葉片,進行CO2吸收量及葉綠素含量的測定,結(jié)果(均值)如下表:
組號CO2吸收量/μmol•m-2•s-1葉綠素含量/mg•g-1
A10.663.07
B13.043.02
C15.913.05
實驗結(jié)論:適量的保水劑與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麥光合作用強度.
(1)請指出上述方法步驟中的缺陷并改正:
步驟①應增加一組空白對照組;
步驟②應該選取相同位置相同數(shù)量、相同大小的綠色葉片.
(2)如不考慮方法步驟中的缺陷,從影響光合作用的內(nèi)在因素分析,保水劑與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在水分和氮肥供應充足的條件下,更有利于葉綠素的合成(或有利于光合作用有關酶的合成).
(3)實驗測得的CO2吸收量(大于、等于、小于)小于光合作用過程中CO2實際消耗量,理由是小麥自身呼吸還生成一部分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強度可通過測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過測定O2釋放量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間,以下原因錯誤的是(  )
A.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對緩沖物質(zhì)對血液酸堿度起緩沖作用
B.血漿中過多的碳酸氫鹽可以通過腎臟隨尿排出體外
C.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呼吸運動強度的調(diào)節(jié)有利于維持血液pH的相對穩(wěn)定.
D.食物中的堿性物質(zhì)與新陳代謝產(chǎn)生的酸性物質(zhì)所構(gòu)成的緩沖對調(diào)節(jié)了血液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