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56389  156397  156403  156407  156413  156415  156419  156425  156427  156433  156439  156443  156445  156449  156455  156457  156463  156467  156469  156473  156475  156479  156481  156483  156484  156485  156487  156488  156489  156491  156493  156497  156499  156503  156505  156509  156515  156517  156523  156527  156529  156533  156539  156545  156547  156553  156557  156559  156565  156569  156575  156583  203614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以煉鋅廠的煙道灰如圖(主要成分為ZnO,還含有少量Fe2O3、CuO、SiO2、MnO等)為原料可生產草酸鋅晶體(ZnC2O4•2H2O).

有關氫氧化物開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氫氧化物 Fe(OH)3 
Fe(OH)2
 Cu(OH)2 Zn(OH)2
 開始沉淀時的pH 1.9 6.5 4.2 5.4
 完全沉淀時的pH 3.3 9.7 6.7 8.2
已知:Ksp(FeS)=1.4×10-39,Ksp(MnS)=1.4×10-13
(1)濾渣A的主要成分為SiO2(填化學式).
(2)生成濾渣B的離子方程式為ZnS+Cu2+=CuS+Zn2+
(3)除鐵時加入ZnO控制反應液的pH范圍為3.3~5.4.
(4)該煉鋅廠廢氣中含有H2S,可用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單質硫,過濾后,再以石墨為電極,在一定條件下電解濾液.
①FeCl3與H2S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H2S=2Fe2++S↓+2H+
②電解池中陰極的電極反應式為2H+-2e-=H2↑.
(5)25℃時,向0.10mol•L-1的H2S溶液中通入HCl氣體或加入NaOH固體以調節(jié)溶液pH與c(S2-)的關系如圖2所示(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和H2S的揮發(fā))

①pH=13時,溶液中的c(H2S)+c(HS-)=0.043mol•L-1
②某溶液中含未知濃度的Mn2+、0.01mol•L-1Fe2+和0.10mol•L-1H2S,當溶液pH=2時,Fe2+ 開始沉淀,當Mn2+開始沉淀時,溶液中
$\frac{c(M{n}^{2+})}{c(F{e}^{2+})}$=2×1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工業(yè)利用NaOH溶液或氨水噴淋捕捉空氣中的CO2制造甲醇,流程圖如圖1所示:

(1)下列有關捕捉空氣中的CO2過程中的敘述不正確的有BD.
A、X選用CaO,而且要循環(huán)利用CaO與Y溶液
B、捕捉室里溫度越高越有利于CO2 的捕捉
C、開放高效光催化劑分解水制氫氣,是降低合成甲醇成本的有效途徑
D、該捕捉CO2技術的應用有利于緩解全球變暖,而且能耗小
(2)在捕捉室用稀氨水噴淋“捕捉”空氣中的CO2時,有NH2COONH4(氨基甲酸胺)生成.現將一定量純凈的氨基甲酸胺置于特制的密閉真空容器中(假設容器體積不變,固體試樣體積忽略不計),在恒定溫度下使反應
NH2COONH4(s)?2NH3(g)+CO2(g)達到分解平衡.實驗測得不同溫度及反應時間(t1<t2<t3)的有關表:氨基甲酸銨分解時溫度、氣體總濃度及反應時間的關系
 15 25 35
 0 0 0 0
 t1 0.9×10-32.7×10-3 8.1×10-3
 t22.4×10-3 4.8×10-3 9.4×10-3
 t32.4×10-3 4.8×10-3 9.4×10-3
①氨基甲酸胺分解反應為吸熱反應(選填“吸熱”、“放熱”).在25℃,0-t1時間內產生氨氣的平均速率為:$\frac{1.8}{{t}_{1}}$×10-3mol/(L.min).
②根據表中數據換算出,15℃時合成反應2NH3(g)+CO2(g)?NH2COONH4(s)平衡常數K約為4.9×108
(3)以捕捉到的CO2與H2為原料可合成甲醇(CH3OH),其反應的化學方程為:
CO2(g)+3H2(g)?CH3OH(g)+H2O(g);△H<0.
①將1mol CO2和3mol H2充入恒溫恒壓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CO2消耗速率v(CO2)與時間關系如圖2所示.若在時間t1時,向容器中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請在圖中畫出CH3OH生成速率v(CH3OH)與時間的關系曲線.
②在一個恒溫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加入1mol CO2和3mol H2,充分反應后達到平衡放出熱量為aKJ.若在原來的容器中加入2mol CO2和6mol H2,在相同溫度下充分反應,達到平衡放出熱量為bKJ.則a和b滿足的關系b>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氮、磷及其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回答下列問題:
(1)直鏈聚磷酸是由n個磷酸分子通過分子間脫水形成的,常用于制取阻燃劑聚磷酸銨.
①寫出磷酸主要的電離方程式H3PO4 H2PO4-+H+
②直鏈低聚磷酸銨的化學式可表示為(NH4(n+2)PnOx,則x=3n+1(用n表示).
(2)在堿性條件下,次磷酸鹽可用于化學鍍銀,完成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H2PO2-+□Ag++□6OH-=□PO43-+□Ag+□4H2O
(3)由工業(yè)白磷(含少量砷、鐵、鎂等)制備高純白磷(熔點44℃,沸點280℃),主要生產流程如圖1:
①除砷過程在75℃下進行,其合理的原因是cd(填字母).
a.使白磷熔化,并溶于水           b.降低白磷的毒性
c.溫度不宜過高,防止硝酸分解    d.適當提高溫度,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②硝酸氧化除砷時被還原為NO,氧化相同質量的砷.當轉化為亞砷酸的量越多,消耗硝酸的量越少(填“多”或“少”).
③某條件下,用一定量的硝酸處理一定量的工業(yè)白磷,砷的脫除率及磷的產率隨硝酸質量分數的變化如圖2,砷的脫除率從a點到b點降低的原因是硝酸濃度大,氧化性強,有較多的硝酸用于氧化白磷,脫砷率低.
(4)銀氨溶液中存在平衡:Ag+(aq)+2NH3(aq)?Ag(NH32+(aq)該反應平衡常數的表達式K=$\frac{c[Ag(N{H}_{3})_{2}]^{+}}{c(A{g}^{+})×{c}^{2}(N{H}_{3})}$,已知某溫度下,K=1.10×107,Ksp[AgCl]=1.45×10-10,計算得到可逆反應AgCl(s)+2NH3(aq)?Ag(NH32+(aq)+Cl-(aq)的化學平衡常數K=1.6×10-3(保留2位有效數字),1L lmol/L氨水中最多可以溶解AgCl0.04mol(保留1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二氯亞砜(SOCl2)是一種無色易揮發(fā)液體,熔點-105℃,沸點79℃,140℃以上易分解,遇水劇烈反應生成SO2與HCl,常用作脫水劑.
(1)SOCl2遇水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SOCl2+H2O=SO2↑+2HCl↑.
(2)甲同學用下圖裝置制取無水ZnCl2,回收剩余的SOCl2并驗證生成物中含有SO2(夾持及加熱裝置略):

①裝置的連接順序為A→B→D→F→E→C.
②攪拌的作用是增大接觸面積,加快脫水速率,適合A的加熱方式是水浴加熱,冷凝管的進水口是b.(填“a”或“b”)
③一段時間后,F中觀察到的現象是品紅溶液褪色,C中新增的陰離子可能有SO32-、Cl-、HSO3-
④實驗結束后,為檢測ZnCl2•xH2O是否完全脫水,稱取蒸干后的固體a g溶于水,加入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銀溶液,過濾,洗滌,干燥,稱得固體為bg,若$\frac{a}$=2.1(保留一位小數),即可證明ZnCl2•xH2O已完全脫水.
⑤乙同學認為直接將ZnCl2•xH2O置于坩堝中加熱即可得到無水ZnCl2,你認為這種方法是否可行,并說明原因:不可行,因為ZnCl2加熱時水解.
(3)若用SOCl2作FeCl3•6H2O的脫水劑,設計實驗證明脫水時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實驗方案如下:取少量FeCl3•6H2O于試管中,加入過量SOCl2,振蕩;方法一:往試管中加水溶解,滴加BaCl2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則證明脫水過程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方法二:往試管中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若沒有明顯現象,則證明脫水過程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方法三:往試管中加水溶解,滴加K3[Fe(CN)6]溶液,若生成藍色沉淀,則證明脫水過程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氯化亞銅(CuCl)廣泛應用于化工、印染、電鍍等行業(yè).CuCl難溶于醇和水,可溶于氯離子濃度較大的體系,在潮濕空氣中易水解氧化.以海綿銅(主要成分是Cu和少量CuO)為原料,采用硝酸銨氧化分解技術生產CuCl的工藝過程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中得到的氧化產物是CuSO4或Cu2+,溶解溫度應控制在60~70度,原因是溫度低溶解速度慢,溫度過高銨鹽分解.
(2)寫出步驟③中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Cu2++SO32-+2Cl-+H2O=2CuCl+SO42-+2H+
(3)步驟⑤包括用pH=2的酸洗、水洗兩步操作,酸洗采用的酸是硫酸(寫名稱).
(4)上述工藝中,步驟⑥不能省略,理由是醇洗有利于加快去除CuCl表面水分防止其水解氧化.
(5)步驟②、④、⑤、⑧都要進行固液分離.工業(yè)上常用的固液分離設備有BD(填字母)
A.分餾塔     B.離心機       C.反應釜      D.框式壓濾機
(6)準確稱取所制備的氯化亞銅樣品m g,將其置于若兩的FeCl3溶液中,待樣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適量稀硫酸,用a mol/L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終點,消耗K2Cr2O7溶液b mL,反應中Cr2O72-被還原為Cr3+,樣品中CuCl的質量分數為$\frac{0.597ab}{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如圖所示實驗裝置可用于制取乙炔.
請?zhí)羁眨?br />(1)A管的作用是調節(jié)水面的高度,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制取乙炔的化學方程式是CaC2+2H2O→Ca(OH)2+CH≡CH↑.
(2)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是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乙炔發(fā)生了氧化反應.
(3)乙炔通入溴水的CCl4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4)為了安全,點燃乙炔前應檢查乙炔的純度,乙炔燃燒時的實驗現象是明亮火焰并伴有濃烈的黑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用中和滴定法測定燒堿的純度(燒堿中的雜質不和酸反應),請根據實驗回答:
(1)將稱量好的4.3g燒堿樣品配制成250mL待測液,配制過程使用的主要儀器除250mL容量瓶、量筒、燒杯、膠頭滴管外,還有一種必須使用的儀器是玻璃棒.
(2)用堿式滴定管量取10.00mL待測液于錐形瓶中,滴入幾滴酚酞.
(3)用0.20mol•L-1的標準鹽酸滴定待測液,判斷滴定終點的現象是:滴入最后一滴鹽酸時,錐形瓶內溶液恰好由紅色變無色,并且半分鐘內不變色.
(4)如果實驗操作正確,從滴定開始到結束,溶液中的離子濃度關系可以出現的是B、C(填答案字母序號)
A.c(Na+)>c(Cl-)>c(H+)>c(OH-
B.c(Na+)>c(OH-)>c(Cl-)>c(H+
C.c(Na+)+c(H+)=c(OH-)+c(Cl-
D.c(Na+)+c(H+)>c(OH-)+c(Cl-
(5)根據下列數據計算,c(NaOH)=0.40mol/L,燒堿的純度為93%(保留整數)
滴定次數待測液體積(mL)標準鹽酸體積(mL)
滴定前讀數(mL)滴定后讀數(mL)
第一次10.000.5020.40
第二次10.004.0024.10
(6)經過分析發(fā)現,本次實驗的測定結果比燒堿的實際純度偏高,造成誤差的可能原因是C、D(填答案字母序號)
A.滴定前平視,滴定后俯視        B.用標準液潤洗滴定管
C.用待測液潤洗錐形瓶            D.不小心將標準液滴在錐形瓶外面
E.滴定接近終點時,用少量蒸餾水沖洗錐形瓶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5℃時,0.1mol/L稀醋酸加水稀釋,如圖坐標中的縱坐標y可以是( 。
A.溶液的pHB.溶液的導電能力
C.醋酸的電離平衡常數D.醋酸的c (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中學常采用高錳酸鉀加熱分解法制取氧氣,某興趣小組經查閱資料獲知:制得氧氣后固體殘余物中的錳酸鉀(K2MnO4)具有強氧化性,與還原劑、有機物、易燃物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不妥善處置將造成危險.因此該小組對該殘余物進行分離提純,得到錳酸鉀晶體,利用回收的錳酸鉀與濃鹽酸反應制取氯氣,并設計實驗驗證氯氣化學性質.


(1)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及彈簧夾2,觀察到燒瓶壁有紫紅色物質生成并逐漸消失,黃綠色氣體充滿燒瓶.反應結束后,燒瓶內有黑色固體殘余,寫出過程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3K2MnO4+4HCl(濃鹽酸)=2KMnO4+4KCl+MnO2+2H2O,2KMnO4+16HCl(濃)═2KCl+2MnCl2+5Cl2↑+8H2O
(2)該小組利用裝置C吸收氯氣制備漂白粉.
①C中盛裝的試劑為石灰乳
②陶瓷多孔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氣體接觸面積,使氯氣吸收更充分
(3)測定漂白粉有效成分的質量分數:稱取1.5g所制漂白粉配成溶液,調節(jié)pH值并加入指示劑,用0.1000mol/LKI溶液進行滴定,三次平行實驗平均每次消耗20.00ml標準液時達到滴定終點,反應原理涉及到的方程式為:3ClO-+I-=3Cl-+IO3-      IO3-+5I-+3H2O=6OH-+3I2
①所選的指示劑為淀粉,達到滴定終點的標志是最后一滴標準液滴下時,溶液變?yōu)闇\藍色,振蕩半分鐘不褪色
②該漂白粉中有效成分的質量分數為14.3%
(4)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及彈簧夾1,可觀察到D中的現象為出現白色沉淀,
該現象能夠證明氯氣有氧化性.甲同學認為取D中反應后溶液,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銀,若有白色沉淀產生,也能證明氯氣氧化了亞硫酸氫鋇,你認為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不正確,氯氣與水反應也生成氯離子,不能證明溶液中的氯離子一定是氯氣氧化亞硫酸氫鋇所得產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某實驗小組用廢鐵屑(含少量S等元素)為原料制備三草酸合鐵(Ⅲ)酸鉀晶體[K3Fe(C2O43•3H2O]并測定其組成.
實驗一  制備硫酸亞鐵銨[(NH42SO4•FeSO4•6H2O]
小組同學設計如圖裝置(夾持儀器略去),稱取一定量廢鐵屑于錐形瓶中,加入適量稀硫酸,在通風櫥中置于50~60℃熱水浴中加熱,充分反應.待錐形瓶中溶液冷卻后加入氨水,攪拌使其反應完全,制得淺綠色懸濁液.
(1)實驗室保存濃氨水的方法是密封保存,置于冷暗處.
(2)燒杯中高錳酸鉀溶液的作用是吸收H2S等尾氣,防止污染空氣.
(3)寫出錐形瓶中發(fā)生中和反應的離子方程式:NH3•H2O+H+=NH4++H2O.
(4)若要確保獲得淺綠色懸濁液,實驗過程應注意的是ab(填序號).
a.保持鐵屑過量        b.控制溶液呈強酸性        c.持續(xù)升高溫度
實驗二  制備三草酸合鐵(Ⅲ)酸鉀晶體
實驗小組用實驗一錐形瓶中的懸濁液設計以下實驗流程制備三草酸合鐵(Ⅲ)酸鉀晶體.

已知:25℃時,[Fe(C2O43]3-(aq)+SCN-(aq)?[Fe(SCN)]2+(aq)+3C2O42-(aq)  K=10-16.2
(5)寫出步驟Ⅰ生成黃色沉淀(FeC2O4•2H2O)的化學方程式:(NH42SO4•FeSO4•6H2O+H2C2O4=FeC2O4•2H2O↓+(NH42SO4+H2SO4+4H2O.
(6)步驟Ⅱ水浴加熱需控制40℃的理由是溫度太高,H2O2分解;溫度太低,Fe2+氧化速度太慢.
(7)小組同學欲檢驗晶體中含有Fe(Ⅲ),取少量晶體放入試管中,用蒸餾水充分溶解,向試管中滴入幾滴0.1mol•L-1KSCN溶液.請判斷上述實驗方案是否可行并說明理由.否,因為[Fe(C2O43]3-轉化為[Fe(SCN)]2+反應的平衡常數小于10-5,觀察不到明顯現象,所以無法檢驗.
實驗三  測定三草酸合鐵(Ⅲ)酸鉀晶體中C2O42-的含量
小組同學準確稱取m g晶體配制成250mL溶液,取25mL該溶液于錐形瓶中,加入3mol•L-1硫酸溶液10mL,滴入二苯胺磺酸鈉作指示劑,用c mol•L-1K2Cr2O7標準液滴定至紫紅色,平行實驗三次,平均消耗標準液V mL.已知:Cr2O72-在酸性介質中被還原為Cr3+
(8)晶體中C2O42-質量分數的表達式為$\frac{264cV}{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