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有A、B、C、D、E和F六瓶無色溶液,他們都是中學化學中常用的無機試劑。純E為無色油狀液體;B、C、D和F是鹽溶液,且他們的陰離子均不同。現進行如下實驗:
①A有刺激性氣味,用沾有濃鹽酸的玻璃棒接近A時產生白色煙霧;
②將A分別加入其它五種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產生;繼續(xù)加入過量A時,D中沉淀無變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將B分別加入C、D、E、F中,C、D、F中產生沉淀,E中有無色、無味氣體逸出;
④將C分別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據上述實驗信息,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
A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
(2)E的濃溶液與Cu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____;該反應的還原產物與少量B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通過實驗進一步確定D溶液的溶質?寫出簡要的操作及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X2、Y2單質在一定條件下有如下反應:X2+Y2+H2O→HXO3+HY(未配平)。
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X2、Y2可能的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
a.F2、Br2 b.I2、Cl2 c.C12、O2 d.Br2、N2
(2)試比較X2、Y2、HXO3的氧化性強弱:___________________[用(1)中所選的X2、Y2回答,下同]。判斷HXO3+HX能否反應: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反應,請寫出其化學反應方程式,若不能反應,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KX制取HX,不能選用濃硫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4)工業(yè)上測定某產品中YO-的含量,先將一定量產品的溶液加入過量的KX溶液和稀硫酸中,使之反應生成X2,試寫出上述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e2+、Fe3+、X2、X-、Y-五種微粒中的兩種微粒A(陽離子)和B在溶液中能相互反應生成X2,向含微粒A的溶液中滴入足量l mol/LNa2S溶液,生成的沉淀C與足量的熱NaOH溶液反應,過濾,殘渣D再與稀硫酸完全反應生成E溶液。則生成的沉淀C的成份是(填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___。E溶液中陽離子除H+外,另外的陽離子的檢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銀銅合金廣泛用于航空工業(yè)。從切割廢料中回收銀并制備銅化工產品的工藝如下圖:
(1)電解精練銀時,陰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濾渣A與稀HNO3反應,產生的氣體在空氣中迅速變?yōu)榧t棕色,該紅棕色氣體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體混合物B的組成為_____________;在生成固體B的過程中,必須控制NaOH的加入量,若NaOH過量,則因過量引起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煅燒過程中生成的氧化產物與NH3在催化劑條件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反應中會有白煙產生,該白煙為______________。
(4)若銀銅合金中銅的質量分數為64%,理論上3.0kg廢料中的銅可完全轉化為__________molCuAlO2,至少需要1.0 mol·L-1的Al2(SO4)3溶液___________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流程圖中,X為第三周期兩種重要單質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反應②、④是工業(yè)上的重要反應,部分物質及反應條件沒有列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A、E、B的化學式:A________, E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寫出C溶液轉化為C固體的過程中,HCl氣流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①、③、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若是離子反應寫離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將SO2氣體分別通入下列溶液寫出對應的實驗現象
①BaCl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a(NO3)2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FeCl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化學實驗有助于理解化學知識,形成化學觀念,提高探究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科學素養(yǎng)。
(1)在實驗室中用濃鹽酸與MnO2共熱制取Cl2并進行相關實驗。
①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收集Cl2的裝置正確裝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將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設計實驗比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與現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試管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探究AgNO3的熱穩(wěn)定性,設計了如下實驗。
用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A加熱AgNO3固體,產生紅棕色氣體,在裝置D中收集到無色氣體。當反應結束以后,試管中殘留固體為黑色。
①裝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經小組討論并驗證該無色氣體為O2,其驗證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閱資料】Ag2O和粉末的Ag均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假設】試管中殘留的黑色固體可能是:i Ag;ii Ag2O;iii Ag和Ag2O
實驗編號 | 操作 | 現象 |
a | 加入足量氨水,振蕩 | 黑色固體不溶解 |
b | 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蕩 | 黑色固體溶解,并有氣體產生 |
【實驗驗證】該小組為驗證上述設想,分別取少量黑色固體,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評價】根據上述實驗,不能確定固體產物成分的實驗是___________(填實驗編號)。
【實驗結論】根據上述實驗結果,該小組得出的AgNO3固體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研究發(fā)現,硝酸越稀,還原產物中氮元素的化合價越低。某同學取適量的鐵鋁合金與足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應,沒有氣體放出。在反應結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 mol/L的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體積(mL)與產生的沉淀的物質的量(mol)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中結合OH-能力最強的離子是NH4+
B.D點時溶液中存在:c(NH4+)+c(H+)=c(OH-)+c(NO3-)
C.合金中n(Fe) :n(Al)=1 :3
D.C的值為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對非金屬元素(除稀有氣體元素外)的相關判斷正確的是
①非金屬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②單質在反應中都只能作氧化劑
③氫化物常溫下都是氣態(tài),所以都叫氣態(tài)氫化物
④氧化物常溫下都可以與水反應生成酸
⑤非金屬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鹽(M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現正價
⑥氧化物都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A.①⑤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化合物X、Y、Z之間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圖中的每一步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B.鈉與Y物質的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但不是離子反應
C.X與Y的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都是X
D.Z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裝置,將溶液A逐滴加入固體B中,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若A為濃鹽酸,B為MnO2,C中盛品紅溶液,則C中溶液不褪色
B.若A為醋酸溶液,B為貝殼,C中盛過量澄清石灰水,則C中溶液變渾濁
C.若A為濃硫酸,B為Na2SO3固體,C中盛石蕊溶液,則C中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D.若A為濃氨水,B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則C中產生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物質能按“→”所示關系實現轉化的是(“→”表示反應一步完成)
A.Al→Al2O3→NaAlO2→Al(OH)3
B.Si→SiO2→H2SiO3→Na2SiO3
C.N2→NO2→HNO3→NO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