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能量轉換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煤燃燒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
B. 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燒時放出的能量均來源于太陽能
C. 動物體內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熱能轉變成化學能的過程
D.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CO2轉化為葡萄糖是太陽能轉變成熱能的過程
考點: 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
專題: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分析: A、煤燃燒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
B、植物在光合作用中的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將光能(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
C、動物體內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化學能轉變成熱能的過程;
D、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CO2轉化為葡萄糖是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的過程.
解答: 解:A、煤燃燒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故A正確;
B、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植物死后,其尸體的一部分被腐生細菌或是真菌分解,剩下的植物的這些殘骸經(jīng)過一系列的演變形成了煤炭.所以煤中儲存的能量來源于植物,植物中的能量來源于太陽能(或光能),所以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燒時放出的能量均來源于太陽能,故B正確;
C、動物體內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化學能轉變成熱能的過程,故C錯誤;
D、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CO2轉化為葡萄糖是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的過程,故D錯誤;
故選AB.
點評: 本題考查能量的轉換形式,注意常見能量的形式有哪些,結合轉化的特點來分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xiàn)有陽離子交換膜、陰離子交換膜、石墨電極,請用氯堿工業(yè)中的膜技術原理,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氯堿工業(yè)中電解飽和食鹽水的離子方程式 ;
(2)請利用交換膜技術,根據(jù)上圖框架,設計一個電解硫酸鈉溶液制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溶液的裝置,標出進出物質的化學式:
A ;C ; E ;膜b為 離子交換膜(填“陽”或“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被稱為萬能還原劑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應:NaBH4+2H2O═NaBO2+4H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NaBH4中H元素為﹣1價)()
A. NaBH4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B. NaBH4是還原劑,H2O是氧化劑
C. 硼元素被氧化,氫元素被還原
D. 被氧化的元素與被還原的元素質量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鎂﹣H2O2酸性燃料電池是一種新型燃料電池,采用海水作電解質(加入一定量的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工作時,正極周圍海水的pH增大
B. 電池總反應為:Mg+H2O2=Mg(OH)2
C. 正極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H2O2+2H++2e﹣=2H2O
D. 電池工作時,溶液中的H+向正極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反應:A2(g)+3B2(g)⇌2AB3(g)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影響,得到如圖變化規(guī)律(圖中T表示溫度,n表示物質的量),根據(jù)圖示可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A. 正反應一定是放熱反應
B. 達到平衡時A2的轉化率大小為:b>a>c
C. 若T2>T1,則正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D. b點時,平衡體系中A、B原子數(shù)之比可能接近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mA(g)+nB(g)⇌pC(g),達到平衡后,保持溫度不變,將氣體體積縮小到原來的,當達到新平衡時,C的濃度為原來的1.9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m+n>p B. 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C. A的轉化率提高 D. C的體積分數(shù)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經(jīng)過酸洗除銹的鐵釘,用飽和食鹽水浸泡后放入如圖所示裝置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過一段時間,Ⅱ試管中的導管內水柱上升
B. Ⅰ試管中鐵釘由于發(fā)生電解反應而被腐蝕
C. 鐵釘在該裝置中被腐蝕的情況隨時間的延長而加快
D. Ⅰ試管中鐵釘發(fā)生反應的一個電極反應式為:2Cl﹣﹣2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以Mg片和Al片為電極,并用導線連接,同時插入NaOH溶液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Mg片作負極,電極反應:Mg﹣2e﹣=Mg2+
B. 電子從Mg電極沿導線流向Al電極
C. Al片作負極,電極反應:Al+4OH﹣﹣3e﹣=AlO2﹣+2H2O
D. Al片上有氣泡產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