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1,則反應:HCl(g)===1/2H2(g)+1/2Cl2(g)的ΔH為( )

A.+184.6 kJ·mol-1 B.-92.3 kJ·mol-1

C.-369.2 kJ·mol-1 D.+92.3 kJ·mol-1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吉林省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反應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可以設(shè)計成原電池

B.Zn和稀硫酸反應時,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加快產(chǎn)生H2的速率

C.把Fe片和Cu片放入稀硫酸中,并用導線把二者相連,觀察到Cu片上產(chǎn)生大量氣泡,說明Cu與H2SO4能發(fā)生反應而Fe被鈍化

D.Zn-Cu原電池工作過程中,溶液中H+向負極作定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西省高二上第一次段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密閉容器中充入等物質(zhì)的量的氣體A和B,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如下反應:A(g)+xB(g) 2C(g)。達到平衡后,只改變反應的一個條件,測得容器中物質(zhì)的濃度,反應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8min時表示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

B.前20minA的反應速率為0.05mol/(L·min)

C.反應方程式中的x=1,30min時表示增大壓強

D.40min時改變的條件是升高溫度,且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參加反應的物質(zhì)本身的性質(zhì)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 ②光是影響某些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之一 ③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濃度 ④不管什么反應,增大濃度、加熱、加壓、使用催化劑都可以加快反應速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據(jù)報道,科學家開發(fā)出了利用太陽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劑。下列有關(guān)水分解過程的能量變化示意圖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能源組合中,均屬于新能源的一組是( )

①天然氣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陽能 ⑥生物質(zhì)能 ⑦風能 ⑧氫能

A.①②③④ B.①⑤⑥⑦⑧

C.③④⑤⑥⑦⑧ D.③⑤⑥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些高溫油炸食品含有丙烯酰胺。過量的丙烯酰胺可引起食品安全問題。關(guān)于丙烯酰胺敘述不正確的是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能發(fā)生加聚反應

C.能與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 D.能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年河北定州中學承智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學與科學、技術(shù)、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煤經(jīng)過氣化和液化等物理變化,可變?yōu)榍鍧嵞茉?/p>

B.服用鉻含量超標的藥用膠囊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C.竹炭具有超強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新裝修房屋內(nèi)的有害氣體

D.采用催化轉(zhuǎn)換技術(shù)將汽車尾氣中的NOx和CO轉(zhuǎn)化為無毒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高二下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向13.6g由Cu和Cu2O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濃度的稀硝酸250mL,當固體物質(zhì)完全溶解后生成Cu(NO3)2和NO氣體.在所得溶液中加入0.5mol•L﹣1的NaOH溶液1.0L,生成沉淀質(zhì)量為19.6g,此時溶液呈中性且金屬離子已完全沉淀.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原固體混合物中Cu與Cu2O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

B.原稀硝酸中HNO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1.3mol•L﹣l

C.產(chǎn)生的NO的體積為2.24L

D.Cu、Cu2O與硝酸反應后剩余HNO3為0.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