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 | 操作 | 現象 |
將盛有濃硝酸的燒杯A放入盛有淀粉KI溶液的燒杯C中,然后將銅片放入燒杯A后,立即用燒杯B罩住 | 燒杯A液體上方立即出現大量紅棕色氣體;一段時間后,紅棕色氣體消失,燒杯A和C中的液體都變成藍色 |
A. | 燒杯A中發(fā)生反應:3Cu+8HNO3═3Cu(NO3)2+2NO↑+4H2O | |
B. | 紅棕色氣體消失只與NO2和燒杯C中的KI發(fā)生反應有關 | |
C. | 燒杯C中溶液變藍只與NO2和C中溶液發(fā)生反應有關 | |
D. | 若將銅片換成鐵片,則C中的液體也可能變藍 |
分析 將盛有濃硝酸的燒杯A放入盛有淀粉KI溶液的燒杯C中,然后將銅片放入燒杯A后,立即用燒杯B罩住,燒杯A中銅與濃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氣體,反應方程式為:Cu+4HNO3═Cu(NO3)2+NO2↑+2H2O;A中生成的二氧化氮氣體與C中水反應生成硝酸,且濃硝酸具有揮發(fā)性,導致C中碘離子被硝酸氧化成碘單質,C中溶液變藍,據此進行解答.
解答 解:A.銅與濃硝酸反應生成的是二氧化氮氣體,正確的反應為:Cu+4HNO3═Cu(NO3)2+NO2↑+2H2O,故A錯誤;
B.二氧化氮能夠直接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和無色的NO,所以紅棕色氣體消失與NO2和燒杯C中的KI發(fā)生反應有關,也與二氧化氮與水反應有關,故B錯誤;
C.濃硝酸具有揮發(fā)性,則燒杯C中溶液變藍與NO2和C中溶液發(fā)生反應有關,也與揮發(fā)出的硝酸有關,故C錯誤;
D.若將銅片換成鐵片,鐵與濃硝酸發(fā)生鈍化,由于濃硝酸具有揮發(fā)性,則煥發(fā)出的硝酸能夠氧化碘離子,導致C中的液體也可能變藍,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題目難度中等,明確實驗原理為解答關鍵,C為易錯點,注意濃硝酸具有揮發(fā)性的影響,試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學實驗能力.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用物質A表示2 s內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3 mol/(L•s) | |
B. | 用物質B表示2s內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6 mol/(L•s) | |
C. | 2 s后物質B的濃度為0.35 mol/L | |
D. | 2 s后物質A的轉化率為3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可用丁達爾效應區(qū)分溶液和膠體 | |
B. | 將1.0molFeCl3全部制成膠體,其中氫氧化鐵膠粒為NA個 | |
C. | Fe(OH)3膠體的電泳實驗說明了膠體粒子帶有電荷 | |
D. | 江河入?谌侵薜男纬,通常與膠體的性質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10 | B. | 9:1 | C. | 1:9 | D. | 99: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標準狀況下,22.4 L水中含有6.02×1023個水分子 | |
B. | 32 g氧氣所含的原子數目為2×6.02×1023 | |
C. | 常溫常壓下,0.5×6.02×1023個一氧化碳分子所占的體積是11.2 L | |
D. | 1 molCaCl2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 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左盤高 | B. | 右盤高 | C. | 仍保持平衡 | D. | 不能確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分子式為C2H4O2的有機物不一定有酸性 | |
B. | 當物質中的化學鍵發(fā)生斷裂時,一定發(fā)生化學變化 | |
C. | 等質量的Al分別按a、b兩種途徑完全轉化,途徑a比途徑b產生的H2多 途徑a:Al$\stackrel{HCl}{→}$H2 途徑b:Al$\stackrel{Fe_{2}O_{3}}{→}$Fe$\stackrel{HCl}{→}$H2 | |
D. | 只由一種元素的陽離子與另一種元素的陰離子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純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